2024届湖北省孝感市重点高中教科研协作体高三9月起点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421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为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祈求,史称 求赙 。西周以来 天子不求私财 的传统从此打破……过去诸侯必须朝会天子的礼仪也名存实亡。这表明(  )

A.传统秩序遭到破坏B.专制王权受到削弱C.分封制破坏D.宗法制解体

2.

秦一统天下并确立及推行了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的治国原则,法家思想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但西汉自立国以来,随着儒家地位的不断回升以及儒法双方某些内在因素的相近性,儒法在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既相互冲突又彼此靠拢,最终演化出了一些新的事物。材料说明了汉代(  )

A.社会动荡引发思想巨变B.儒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国家对社会控制逐步增强D.外儒内法对国家治理产生影响

3.

下图是唐初行政区划调整图,据图可知(  )

A.顺应了经济重心南移B.强化了地方基层治理C.完善了唐代中央集权制度D.重视加强对边疆管理

4.

在元杂剧《东堂老》中,富商赵国器在临终前将他的儿子扬州奴托付给好友李实(东堂老),但扬州奴在父亲死后肆意挥霍,把家财败光,最终沦为乞丐。之后因艰苦生活的磨炼,他痛改前非,变得勤俭刻苦。最后,东堂老把赵家的产业交还给扬州奴。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是(  )

A.政府转变传统经济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C.封建等级秩序逐渐崩溃D.理学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5.

明朝藏区政教首领赴京入贡,中央往往赏赐茶叶以还礼,入贡者将茶叶带回藏区高价出售,史称 贡回市茶 诸番恋贡市之利……终明世无番寇之患 。贡赐贸易带来的大量茶叶等也被用于寺院法会,或是熬茶、布施、供献等宗教活动。藏区赴内地的贡道也逐渐与茶马商道合流,变成内地物资输往藏区的通道。 贡回市茶 (  )

A.实现藏族地区政教合一B.实现中央对藏区的直接管理C.推动藏族地区社会发展D.消除边疆地区对中央的威胁

6.

表格为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统计表,据表可知,晚清时期(  )

A.选官制度近代化B.官僚队伍近代化C.教育体制近代化D.外交理念近代化

7.

1919年江苏吴江县农民离村率是4.88%,山东化县的离村率更高达8.7%。农民到城市后获得新的职业,一些富裕地主进城后转为官商,而贫苦农民大部分成为工矿企业的工人。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工业化推动城市化缓慢发展B.经济发展推动家庭观念变化C.民族资本主义获得短暂发展D.自由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8.

在中共三大中,马林指出中共是个 早产儿 ,是有人过早地制造出来的,它的整个工作几乎都依靠外国经费,多数党员没有职业,党同在职的工人、职员、教师等几乎没有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  )

A.接受共产国际领导B.广泛开展工人运动C.建立工农红色政权D.同国民党进行合作

9.

1945年10月24日,陈诚和张群在蒋介石官邸汇报中报告 接收人员花天酒地,以及贪污受贿等种种不法情形 ,使蒋 闻而怒甚 。他致电京、沪、平、津四市军政长官称: 各地军政官员,穷奢极侈,狂嫖滥赌,并借党团军政机关名义,占住人民高楼大厦,设立办事处,招摇勒索,无所不为……希于电到之日,立刻分别饬属严禁嫖赌,所有各种办事处之类大小机关名称,一律取消封闭。 由此推知(  )

A.民族站争的形势不容乐观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C.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国民党的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10.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动 4050项目 ,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 4050项目 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这反映了(  )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C.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11.

学者汤因比曾提到: 处于不同时代的两个特定社会之间,在时间关系方面,如西方社会和希腊社会,我们却观察到了连续的特征,我们可以将这种连续关系喻为 血缘 关系。 由此可知(  )

A.西方人赞成希腊政治制度B.西方社会实行民主政治C.希腊社会与西方社会一脉相承D.希腊社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影响

12.

1066年10月,诺曼底公爵威廉加冕成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随后又经过五年的战争彻底征服了英格兰。这样,欧洲大陆的封君封臣制被导入不列颠。……1086年8月召开誓忠会,让所有等级的领主前来对他行 臣服礼 并宣誓效忠。这客观上(  )

A.有利于封建王权加强B.有利于民族国家形成C.促进了自治城市发展D.削弱了封建领主势力

13.

伏尔泰在《风俗论》和《路易十四时代》中认为中国皇帝是能洞察下情、任人唯贤的,因此不乏溢美之辞,称颂中国皇帝是: 以善良仁慈、行高德远而驰名遐迩的君主。 总之 有一个开明的君主,佐以通过考试或由于德行而选拔出来的官吏,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人民 。材料说明了启蒙思想家(  )

A.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科举制B.反对法国封建等级秩序C.认为法国君主应效仿中国D.目的是为宣扬启蒙思想

14.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投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0年之间,工人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其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化促进了国家生产力快速提高B.经济危机冲击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C.经济政策导致了政府投资比例失衡D.农业集体化挫伤了人民生产积极性

15.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 多边核力量 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

《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

A.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B.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C.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D.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二、材料阅读

16.

【中华文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不能算是最早的,但是唯一的从未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的组成,既包括定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较早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华夏文明,也包括若干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少数民族文明。它的演进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它的完整性而没有打破。

——摘自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战国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秦始皇有汇合地域文化的理想,但并没有成功。到汉武帝执政时期,经过数十年的多次战争,地方的分裂势力基本肃清,而楚文化、秦文化和齐鲁文化等大体上完成了汇合的历史过程, 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的局面才得到实现。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家,表章六经 的文化政策,结束了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 的局面,确立了儒家在百家之学中的主导地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君主集权政体,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有共性,也有个性。比如,西汉统治者主要实施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儒家化,代替了秦代的法家化。唐代除实行科举选拔人才外,还重视思想文化的内外交流,以及境内各民族交融所产生的文化创造力,促使儒、佛、道的融合,将中华古代文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两宋时期,伴随着皇权强化与选官制度的完善,以及教育上书院制的成熟,中华文化更加深化。

——摘编自张岂之《试论中华文化何以连绵不断生生不息》

材料三
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第二步,要用那西洋人研究学问的方法去研究他,得他的真相。第三步,把自己的文化综合起来,还拿别人的补助他,叫他起一种化合作用,成了一个新文化系统。第四步,把这新系统往外扩充,叫人类全体都得着他好处。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192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明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文化能够生生不息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梁启超的观点。(6分)

17.

【中共与中国现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938年,中国共产党多次提出 现代化的军事工业 装备的现代化 军队现代化 等说法。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必须 努力于建设新军和发展新的军事工业 ,并强调 革新军制离不了现代化,把技术条件增强起来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 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的任务。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对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作出初步规划,提出发展农、林、牧、渔业和商业、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并提出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
1953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
1959年12月,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讲道: 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
1964年12月,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正式提出 四个现代化 的战略目标: 关于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979年9月,叶剑英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强调: 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是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摘编自岳从欣《中国共产党关于四个现代化提法之历史考察》

(1)结合时代背景,简析材料中 现代化 内容变化的原因。(6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8)、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2012)两个时期中各选一个实例,阐释中国共产党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7分)

18.

【殖民主义与文化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拉丁美洲革命不是一次偶然事件,它早已在酝酿中,孕育这次革命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大众遭受不可忍受的殖民压迫。殖民地人民在同一领域、同一环境内相互交往,相互学习,相互融合和同化,逐渐形成了共同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传统。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意识已经普遍高涨。……18世纪中叶以后,拉丁美洲与外界接触日趋频繁,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主义者的重要著作,在殖民地广泛传诵。到18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工业虽然还很薄弱,但它是殖民地经济中一种新的因素,它必然会在殖民地不断发展,决非任何殖民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反动势力所能压抑和扼杀的。

——摘编自李春辉《拉丁美洲史稿》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胡里奥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爆发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形成的文化特色。结合所学,谈谈应该如何看待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50年—2050年英国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

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围绕 城市化进程 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