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一战爆发伊始,鉴于胶州湾作为德国远东舰队基地,极易成为燃起战火之地,也因近半个世纪以来连绵不断的外来入侵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不稳定,为了避免卷入两大军事阵营的纠纷漩涡,北洋政府决定保持中立,对于同盟国与协约国的矛盾采取不干涉政策。一战爆发后不久,围绕胶州湾的何去何从,就出现了明争暗抢的博弈。虽然北洋政府有愿收复,且德方也曾主动表示愿意归还,但日本却趁西方列强无暇全力东顾之机,强行将胶州湾据为己有。尽管如此,德国方面却一直试图争取袁世凯政府和中国知名人士站在德国一边。中德关系在一战爆发后较长时间内仍然维持着相对和平的状态。1917年2月9日,鉴于德军大炮击沉法国载运华工赴欧洲的
“阿托斯
”号船,出于对本国公民人身安全和利益保护的需要,北京政府也接受了美国方面的劝请,向德方发出了照会,在抗议无效的情况下,北洋政府决定与德国断交。在辛亥革命民主平等精神影响下,国内各界围绕
“中立
”还是加入
“协约国
”,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热议。1917年8月北京政府决定参加协约国,正式对德宣战。战后德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家负债累累,割地赔款,在中国失去殖民地租界,由此也扫除了中德关系重建的障碍。1921年,德国通过与中国签署单独媾和协约,成为首个放弃在华所有不平等条约的西方大国,中德关系由此开始在平等、友好、互惠的基础上走向正常化,并迎来了一个特殊的
“金色二十年代
”。
——摘编自孟虹《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演变及其对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与联邦德国建交之初双边贸易额仅为2.74亿美元,2021年已达2351亿美元。机电设备、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各类生活器具等杂项制品是中国出口德国的主要商品,中国是德国机电设备与运输设备的最大市场。截至2021年底,德国企业在华投资项目11836个,实际投入380.9亿美元。2016年,中国在欧盟的投资增长了77%,投资总额超过350亿欧元,其中德国占了31%。2019年底,德国对华输出技术累计25166项,合同金额862.7亿美元。中德与时俱进地逐步建立起一系列双边经贸磋商、对话平台和机制。在中欧贸易关系不断深化的同时,欧盟针对中国产品进行的反倾销也持续不断,并施加严格的技术壁垒限制。德国政府以中国投资影响国家安全为由修订《外国投资监管条例》,将监管审查的股权比例从25%降至10%,并敦促欧盟构筑了审查机制。
——摘编自丁纯、陈芊凝《中德经贸关系50年:成就、问题与前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前后中德关系的变迁并分析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德经贸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