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红色十校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518

一、单选题

1.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期,90%以上的青铜皆产于楚国,水产、皮革等产品也是楚国输往中原的主要物资,中原输往楚国的物品主要是生活用品,如齐鲁的食盐等,楚国和中原诸国商人不顾 关梁之难,盗贼之危 ,来往贩运。据此可知,当时(  )

A.地理物产差异影响商贸水平B.争霸战争推动了地区经济交往C.区域联系加强利于社会发展D.社会分工导致长途贩运的兴盛

2.

《九章算术》收录了246个数学问题的运算程序,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先民在生产劳动、丈量土地和测量容积等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数学知识。这说明《九章算术》(  )

A.体现了数学成就的实用性特点B.限制了人思维的拓展C.注重解决农业生产的技术问题D.系统总结了数学成果

3.

宋代理学诸子认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是宇宙的原则,它们只是 的表现。所以他们认为一切自然而为、伦理观念都应遵循这一唯一基本的普遍原则,政治行为也应建立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之上。据此可知,宋代理学家(  )

A.重视知识系统远离生活实践B.忽视对先秦儒家经典理论的传承C.主张增强人类活动的有序性D.认为 是宇宙万物建立的基础

4.

至大元年(1308年),元武宗加封孔子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 ,并以祭祀社稷的太牢之礼祭祀曲阜孔子。其在位期间,还曾令中书右丞博罗特穆尔以国字译《孝经》,并 命中书省刻板模印,诸王而下皆赐。 元武宗的这些做法(  )

A.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新局面B.旨在积极推广中原的先进文明C.意在巩固元朝统治的长治久安D.致使汉蒙间民族隔阂得以消除

5.

下图是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后并不断在中国传播的路径。据此可知,这些作物的传入与传播(  )

A.促使精耕细作农业走向成熟B.利于缓和明清人口增长压力C.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

6.

据陈夔龙《梦蕉亭杂记》记载,甲午战后袁世凯小站练兵, 该军仅七千人,勇丁身量一律四尺以上,整肃精壮,专练德国军操。马队五营,各按方辨色,较之淮、练各营,壁垒一新 。据此可推知,小站练兵(  )

A.利于促进清末军事近代化B.奠定了军阀混战的基础C.推动了洋务运动迅速发展D.维护了晚清的国防安全

7.

1900年,丹麦人鲍尔森在天津成立电话公司。1905年,清政府建成北京、天津、塘沽之间的复线电话线,同时购买了鲍尔森的电话公司,改为官办,聘丹麦人罗泰为工程师。这折射出当时(  )

A.列强支持清廷的新政改革B.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C.商业的经营形式发生变革D.中国通讯事业受制于外国资本

8.

1928年6月至7月,中共六大指出,在民权革命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 力争建立工农兵苏维埃代表会议(苏维埃)的政权,这是引进广大的劳动群众参加管理国事的最好的方式, 也就是实行工农民主专政的最好方式据此可知,中共六大的主张(  )

A.奠定了以俄为师道路的基础B.促使土地革命模式发生调整C.利于打开民主革命的新局面D.引发了国共对峙局面的形成

9.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平山县碾盘沟出版,刊载新闻照片150余幅,中英文对照说明,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生活。下图为《晋察冀画报》中的部分报道。这些报道 (  )

A.推动了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适应了中国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C.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D.表明中共重视根据地文化的建设

10.

下表为1980~2015年中国与不同发展水平国家的联系事件的数量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中国(  )

1980

1990

2000

2010

2015

发达国家

2687

2075

14406

85806

194046

发展中国家

2003

2754

15688

58870

157160

不发达国家

541

602

2185

10574

27959

合计

5231

5431

32279

155260

379216

A.双边外交活动成就较突出B.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实际主导者C.积极拓展国际活动的空间D.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11.

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但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12.

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大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改革(  )

A.完善了英国政党政治体制B.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C.促使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D.推动了英国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13.

下面是1871年4月20日,巴黎公社委员会发表的《告法国人民书》中的部分内容。巴黎公社投票通过公社的预算和决算;厘定和分配税收;领导本市的各机关;组织司法警务和教育机构;经管属于公社的财产;通过选举或考试的途径,挑选法官或各级公社职员,监督他们的工作并有权撤销不称职的人的职务;公民可以随时监督公社的事务,有权自由发表意见,维护自身利益。 这表明(  )

A.创新了人民民主专政形式B.践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C.尝试了无产阶级民主政治D.建立了完善的民众监督机制

14.

1919年3月9日的学生游行为先声,在开罗、亚历山大及其他各城市都爆发了全民性的大规模的总罢工、罢课、罢市和示威游行,进而转化为武装起义,愤怒的群众与前来镇压的军警发生了流血冲突,甚至连埃及的妇女也打破了旧习俗,走上街头,手执武器与英国侵略者搏斗。这折射出(  )

A.埃及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艰巨性B.民族自决成为反殖民斗争的思想武器C.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成为历史必然D.埃及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15.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G20既引入 和而不同 的中国智慧,又引入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既引入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的中国治理观,着力解决经济全球化中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部分人受益、一部分人受损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此可知,中国智慧(  )

A.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兴起B.利于提升全球综合治理能力C.致力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弊端D.打破了西方的霸权主义政策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 户籍相伍 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 黄册 登记的户口,户达16052860,口达60545812,每户平均3.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大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 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 展开论述。(8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建立,孙中山发表 对外宣言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而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者则否。17日,指出 民国政府已稳固建立。为求有助于我们同外国的往来,并更好地履行我们的国际义务,早日承认将是得策的 。1923年,孙中山指出要 恢复我国家以前之一切丧失土地和主权 ,提出 谋世界民族之平等 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地位

——摘编自吴东之《中国外交史(中华民国时期1911~1949)》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与苏联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建设工作 ,并参加一系列国际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新时期以来,中国外交的成就极为显著。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中国鼓励和支持朝美双方继续开展对话,在伊朗核问题上积极发挥中国智慧,从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到2018年的泰国普吉岛游船倾覆事故,可以说中国同胞定到哪里,中国外交人员就跟到哪里。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为开端,中国先后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等,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此外,还主办了北京APEC会议、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等主场外交。

——摘编自金灿荣、刘冰若《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外交主张发生的转变并分析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中国外交活动的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之所以实行自由贸易帝国主义政策,在殖民扩张中注重无形的控制和支配,其根源就是综合国力的强大,在全球首屈一指。英国由此成为 调动和开发别国资源的先驱……它的政策不仅针对殖民地,而且针对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因此,它对帝国内部相对的不在意,虽然这种态度绝不是绝对的 英国不仅要求殖民地市场而且要求世界市场 ,然而,随着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德工业的飞速发展,在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一个国家的经济生存取决于它在世界各地推销剩余产品的能力。英国对各殖民地的出口大大有助于缓和从1873年到1886年间英国的不景气,从而唤醒了英国商人在扩大对殖民地贸易上有了越来越大的兴趣。

——摘编自袁航《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欧洲的德意和亚洲的日本战争策源地已经形成,他们要重新分割世界,新的世界战争的危险日益迫近,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1940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号召美国人民竭尽全力支持反法西斯国家,给予人力和物力支持,生产武器和舰只。1941年3月,美国租借法案经总统签署生效,这一法案的实施是罗斯福政府把美国引向国际合作和直接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决定性的一步。

——摘编自张和平《论美国外交政策从孤立主义到全球主义的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英国对外殖民扩张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40年代影响美国实行全球主义外交政策的因素及影响。(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启蒙运动研究专家安东尼·帕格顿指出,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意图恢复古希腊文化艺术观念,而宗教改革则希望恢复罗马帝国早期的教会道德;然而,启蒙运动却不是要复兴这两种文化传统,帕格顿认为 启蒙运动具有自身的历史定位。它是现代性的真正开端,因为它最初就不愿拯救神圣的过去,反而以未来的名义攻击过去 ,其实质是摆脱旧制度的束缚而建立一个新的现代工业文明新体制。启蒙运动带来的思想观念、社会体制、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变革却带着明显的现代文明特征,刻上了时代精神的印记。

——摘编自江宁康《启蒙运动与西方现代文明的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