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的演进,
“中国
”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政治上的分裂和军事上的对峙时期,但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这一时期,北方游牧文化区的各民族不断南下进入中原汉族农耕文化区,促进了各游牧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转型,并通过与汉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经济上的互通有无、政治上的相互借鉴、文化上的相互融合,推进了中国各民族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一体化进程,对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段云红《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二
在文化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相当稳定的
“文化共同体
”,它作为
“中国
”这个
“国家
”的基础,尤其在汉族中国的中心区域,是相对清晰和稳定的,经过
“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的文明推进之后的中国,具有文化上的认同,也具有相对清晰的同一性,过分强调
“解构中国(这个民族国家)”是不合理的,历史上的文明推进和政治管理,使得这一以汉族为中心的文明空间和观念世界,经由常识化、制度化和风俗化,逐渐从中心到边缘,从城市到乡村,从上层到下层扩展,至少在宋代起,已经渐渐形成了一个
“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是实际的,而不是
“想象的
”,所谓
“想象的共同体
”这种新理论的有效性,似乎在这里至少要打折扣。
——摘编自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民族一体化的方式及意义。(10分)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古代中国文化共同体的形成
”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立论有据,史实清楚,层次分明,逻辑严密)(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