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塞琉古纪元第143年(公元前169/8年)巴比伦的一篇楔形文字星象日志记载道:公民(pu-li-te-e)按照希腊式样【举行了】游行(pu-up-pe-e)和祭礼。当中的pu-li-te-e和pu-up-pe-e分别是直接借用希腊语名词。楔形文字泥板文书上出现的希腊语人名基本上属于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和公元前161年之后。这些名字的拥有者绝大多数肯定都是巴比伦人,其中很多人的父亲都只有巴比伦当地的名字。
——摘编自徐晓旭、贾瑞霞《丝绸之路与希腊化城市》
材料二
唐朝医药学与前代医药学相比,无论是在医学基础理论、药物学、方剂学、临床医学还是医学教育方面都获得重大发展……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印度医学中的外科、眼科、催眠术和医方等,都被介绍到中国。在印度长期定居的唐代高僧义净,常用中药处方和药材为印度民众治疗疾病。随着景教在中国的盛行,中国医学进一步传入阿拉伯等地。阿拉伯医生兼哲学家伊本·西那的《医典》总结了东、西方的医学知识,我国唐代所发明的琪针、用烙铁烧灼狂犬病人伤口等治疗方法,也都收录其中。阿拉伯人也把一些药方及医疗技术传入中国,唐初已有的治疗痢疾的悖散汤,就是从大秦(东罗马)、波斯传入我国的。
——王颜、屈华《唐代关中地区医药学发展与中外文明交流》
材料三
1919年12月出版的《新青年》第7卷第1号,发表了胡适的《新思潮的意义》
一文。胡适开宗明义便提出了新文化运动的
“十六字
”方针,即
“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
”。他指出,
“新思潮
”亦即新文化运动的
“唯一目的
”是要
“再造文明
”,而要
“再造文明
”,除了研究
“社会上、政治上、宗教上、文学上
”的
“种种问题
”外,还要
“输入学理
”和
“整理国故
”,一方面要大力地
“介绍西洋的新思想、新学术、新文学、新信仰
”;另一方面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中国
“古代的学术思想
”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便
“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
——摘编自郑大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多元的文化观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巴比伦人希腊化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希腊化世界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的文化成果。(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医药学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8分)
(3)根据材料三,用一个关键词概括
“新思潮
”文化观念的特质。结合胡适关于
“新思潮
”的阐释,从思想文化角度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