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名校高三9月联合测评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43

一、单选题

1.

新石器时期,长江下游的上山文化陶器精致,白彩内涵丰富;长江中游的高庙文化,陶器刻画图像繁缛复杂,表现天极宇宙观的主题;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温润,出现对昆虫羽化蜕变之力的崇拜。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  )

A.贸易往来促进文化交流B.早期文明具有多元特征C.地区间相互隔绝的状态D.自然崇拜是文明的主题

2.

春秋时期,周内史叔兴和郑申繻发表 吉凶由人 妖由人兴 的见解;鲁闵子马提出 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的论点;郑子产认为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以上观点说明当时(  )

A.敬天保民思想已经形成B.战争造成了重大影响C.人的主体意识有所增强D.天人之间的联系加深

3.

汉武帝时御史大夫桑弘羊有言: 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吴王专山泽之饶,薄赋其民,赈赡穷乏,以成私威。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地方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B.地方门阀士族的势力壮大C.国家强化经济管控的必要性D.藩镇割据的局面逐渐产生

4.

钱穆曾写道: 自西汉以来,早已将政权开放给全国各地,不断奖励知识分子加入仕途。 唐代更是出现了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的说法,但是 部曲、杂户、工贾殊类 却无权参加考试。这主要体现了唐朝科举制(  )

A.引领教育风尚B.维护社会稳定C.促进阶层流动D.开放范围有限

5.

北宋时期,进奏院(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及其官员不再自行编发官方文书,而是将所编报状抄送枢密院,经枢密院审定,再据此发抄。这一变化表明宋代(  )

A.进奏院与枢密院相互制约B.枢密院掌控文书编辑权C.枢密院可以确保奏令准确D.专制集权统治得到强化

6.

王守仁也谈 格物致知 ,认为 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 ,并且提出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王守仁提出这一主张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

A.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动摇B.教育水平低下C.程朱理学影响日渐衰微D.社会矛盾尖锐

7.

以下为晚清部分进口商品数据,这些现象钉铁条进口量 洋纱价格(按包计)(  )

A.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B.反映了小农经济的解体C.缘于外国商品竞争力强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8.

鲁迅曾多次将中国生动地比喻为 黑色染缸 ,并指出 可怜外国事物,一到中国,便如落在黑色染缸里似的,无不失了颜色 。鲁迅意在强调(  )

A.反思传统文化的重要性B.中国对外国制度的同化C.中国的制度具有稳定性D.学习西方要依国情而定

9.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提出了用人民共和国的口号代替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全国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B.中国阶级关系发生变化C.八一宣言 的号召动员D.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0.

宣传画在我国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宣传画的内容多是对一个时代的反映。下面是我国历史上某个时代的宣传画,这幅宣传画体现了当时(  )

A.社会浮夸风大行其道B.建设规划脱离了客观实际C.经济建设的方兴未艾D.国民经济取得了初步恢复

11.

一位学者曾言: 雅典人民可以废除任何想废除的东西,没有哪部法律可以约束全体,这一自由最终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这主要体现了雅典(  )

A.自由民主演化为专权B.人民法治观念淡薄C.民主政治有一定弊端D.邦民推崇极度自由

12.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有,是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高官贵族赐予食封。造户籍、记账(赋税账簿),施行班田收授法。这些措施使日本(  )

A.氏族豪强势力被铲除B.农民社会地位不断下降C.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D.封建生产关系得到发展

13.

下表是葡萄牙的部分殖民占领史,这些信息可以佐证葡萄牙(  )

1502

1506

1511

1557

非洲东海岸莫桑比克等地

红海口索科特拉岛等地

马六甲地区

中国澳门

A.扩张是以亚非地区为中心B.经济和军事实力领先欧洲C.殖民特点是建立军事据点D.把先进制度带到亚非地区

14.

被誉为18世纪 唯物主义的圣经 的《自然的体系》于1770年匿名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出版,立即震动了欧洲学术界,但当年11月,罗马教皇宣布《自然的体系》为禁书。这反映出当时(  )

A.欧洲文学出现了新趋势B.新书畅销威胁封建经济C.人们追求书籍阅读自由D.不同意识形态激烈交锋

15.

苏联采煤工人斯达汉诺夫1935年8月30日采用新的劳动方法,在6小时内采煤102吨,超过原技术定额13倍,创造了风镐采煤生产率的世界纪录,这一事迹形成了斯达汉诺夫运动。广大基层劳动群众出于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争相创造新的生产记录。这场竞赛运动(  )

A.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促进了劳动生产效率提高C.体现了苏联改革成就D.目的是激发群众创新意识

16.

下表是二战后部分西欧国家的政府文件,据此可知(  )

国家

时间

文件名称

意大利

1944

19451948年战后重建计划》《19481950年全国协调的新建设计划》

法国

1946

《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3

英国

1960

19611966年英国的经济增长》《19641970年全国计划》

A.西方国家转向计划经济模式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局部调整C.有效避免了经济危机的发生D.西欧国家经济逐步走向区域联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古代丝绸之路上下三千年,陆海五道连接亚欧非三大洲,东及东北亚,南至东南亚、南亚,西贯中亚、西亚、东欧,远达西欧、东北非海岸,几乎是古代整个文明世界,沟通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以及儒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文化圈。古代丝绸之路主要是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既有民间商人交易,也有宗藩之间的朝贡贸易;既有威尼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元朝 斡脱 商人等这样的地跨亚欧的国际商团,也有宋元沿海舶商、明朝郑和船队等这样的远航商贸船队。通过出口、过境、转口等商贸交易方式,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西域、南洋等地的香药、珠宝奇珍等域外物产,作为 舶货 大量进口。同时,古代丝绸之路也是东西方或中外人文交流互鉴的桥梁,人员往来与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等的交流和传播相随而至,不仅为各自的本土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和生机活力,而且也促进了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国际文化多元化。

——摘编自鲍志成《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概论》

(1)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丝绸之路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对中国文化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作用。(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1337—1451年的英法百年战争成为英法两国由传统等级君主制国家向近代民族国家转变的契机,英国缔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化的新型民族国家。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专制君主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开始崛起,英、法、西、葡等新兴君主国的出现标志着近代西欧政治转型第一阶段的完成。随着商业资本渗透和控制的生产领域越来越多,西欧的经济体制逐渐实现了由自给型生产方式向交换型生产方式的演变。在近代,产业资本的兴起虽然改变了商业资本支配工业和农业生产的格局,但是以交换为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14世纪开始,黑死病开始在欧洲肆虐,一些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者不再利用 宗教异端 的外衣,而是直接对教会所宣扬的宗教禁欲主义进行猛烈的抨击,西欧思想家对基督教意识形态的否定已经从隐性的否定发展为显性的批判。
从16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欧的社会转型又经历了一个 再否定 的过程。专制王权在16—17世纪的不断膨胀使得社会各个阶层都感受到了来自专制王权的压力,城市工商业贵族逐渐从专制王权的坚定支持者转变为反抗专制王权的急先锋。

——摘编自雷恒军《简论近代西欧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纵观明代及清代中前期,即公元14—18世纪,西方在市场经济的开拓中迅速崛起,而此时的中国社会依旧蹒跚在古代传统的老路上,不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专制统治更是变本加厉,人们在基本封闭的地理环境和儒家文化氛围中劳作、买卖、读书,根本不知道此外还存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更不理解西方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近代化进程因此而严重滞后,直到鸦片战争中隆隆炮声才将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由此开始了缓慢的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坎坷之路。

——摘编自郝钧、周连春《明清时期中西方社会转型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14—18世纪的西方社会转型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同时期的西方比中国明清社会转型的障碍。(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夯实根据地乡村治理的领导力量。工农红军撤到边界各县之后,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发动组织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革命斗争,在此基础上,边界各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逐步得以建立。深入开展土地革命,没有土地革命就不会有人民的支持,特别是党的工作重心转入农村后,毛泽东对土地革命的开展给予高度重视。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也促使毛泽东进一步思考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治理问题,特别是进入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对农村治理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调整根据地的治理政策,但调整变化的中心非常明确,就是始终围绕着如何保障革命的胜利而实施对根据地的有效治理。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乡村治理。(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是2005版世界文化遗产入选的标准,具备其中一条或多条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Ci

代表一项具有人类创造性天赋的杰作

Cii

展现了一段时期中或某一世界文化区域内,有关建筑或技术、纪念物艺术、城市规划或景观设计的人类价值的重要交替

Ciii

为某一现存或业已消失的文化传统或某一文明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Civ

作为说明人类历史中某一或某些意义重大阶段的某建筑或技术整体,或景观风格的突出范例

Cv

作为代表某一或某些文化的传统人类聚落、土地利用或海洋利用,或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突出范例,特别是它在不可逆转的影响下业已变得脆弱的情况下

Cvi

与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事件或者与现有传统、思想、信仰、艺术和文学作品有着直接或实质联系

请根据材料的标准结合所学世界历史内容来为某一处文化遗产写一份申报书。(要求:明确写出所选文化遗产名称并阐述申报理由,阐述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