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纲要上第一至七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692

一、单选题

1.

图1为四三星堆出土的龙虎纹青铜尊,它与图2安徽阜南出土(属于商文化前中期)龙虎纹青铜尊高度相似,据此可知(  )

A.不同地区文化存在交流B.三星堆文化由商人创造C.巴蜀成为商人统治区域D.礼乐制度得到广泛传播

2.

《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是一个富裕的大商人,他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即使在推行重农抑商的秦国,吕不韦也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这说明当时(  )

A.重农抑商并未得到执行B.儒家思想推动阶层的流动C.诸侯争霸仍然占据主导D.社会变化提高商人的地位

3.

图3反映的状况(  )

图3

A.降低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激化了不同地区的矛盾C.根源于自然经济的发展D.反映了治国思想的变化

4.

汉武帝时期开始用察举的办法,让地方郡国每年荐举两名德行卓著的贤人。为了有效地抑制询私情荐举的弊端,察举增加了考试环节,即得到举荐后,朝廷还要考试。这一做法(  )

A.有利于阶层流动B.加强了中央集权C.有助于儒学独尊D.完善了官员选拔

5.

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百分之九十是情歌,内容或表现对爱情的渴望;或表现爱情的欢乐;或表现相思之苦;或表现生死不渝的爱情。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

A.社会战乱影响广泛B.正统思想受到冲击C.北朝民歌成就不足D.南朝社会治理失控

6.

《隋书》记载:隋统一后的大业五年(609年),全国共有890.7546万户,人口4601.9956万口,垦田55854041万顷。与20年前相比,户数增长2.5倍,人口增加5倍。这表明当时(  )

A.高产作物广泛传播B.民族交融不断发展C.中央集权空前加强D.户籍制度臻于完善

7.

南宋时四川眉山程氏刻印的《东都事略》一书目录后面有一个 牌记 ,内容为: 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 牌记内容体现出了非常明确的版权。这一史料实证当时(  )

图4

A.图书出版比较繁荣B.四川文化教育发达C.政府严格控制舆论D.科举制度影响深远

8.

清代因康熙皇帝酷爱董其昌书法,遂出现了许多专学董字的书法家;后来因为乾隆皇帝喜爱赵孟頫的书法,朝野人士便从尚董其昌书法转为崇赵孟頫书法。据此可推知(  )

A.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B.皇帝好恶决定艺术作品价值C.专制集权体制制约社会发展D.经济繁荣安定导致社会颓废

9.

清代思想家魏源介绍瑞士的情况说: 至于朝纲,不设君位,惟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 ,民政 皆推择乡官理事,不力王侯 ,并加案语称赞说: 瑞士西土之桃花源也。 据此可知,这些建议在当时(  )

A.具有离经叛道的色彩B.带来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C.主张制度层面的变革D.肯定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体系

10.

在《天津条约》签订前,中国内地的商品流通是 逢关纳税,遇卡抽厘 ,洋货洋商也不能例外。《天津条约》则规定了凡洋货进口后运往内地及洋商从内地承运土货出口,除交纳进出口税外,海关再纳一 子口税 就可遍运天下,不再交纳常关税和厘金等内地税。这一规定(  )

A.便利了政府对洋货洋商的管理B.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反映了内地对改善交通的重视D.体现出海关工作效率的提升

11.

图5为近代美国报上的一幅漫画,题目《门户开放》。漫画反映出(  )

图5

A.美国领导八国联军侵华B.列强反对美国独占中国C.美国试图美化对华侵略D.中国民族危机有效缓解

12.

据统计,民国初年政党在北京有82个,上海80个,广州25个,南京16个,其他城市均在10个以下,北京、上海成为政党活动的两大集中地。这一现象(  )

A.取决于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B.有利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反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根源于国内政局发生激烈变化

13.

1919年7月25日,苏俄政府以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绎的名义发表 对华宣言 ,宣布废除中俄间所订之一切密约与协约,放弃帝俄在华所有特权及租界、庚子赔款,将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无偿归还中国,并希望与中国就此进行谈判。苏俄此举(  )

A.有利于马列主义在华传播B.原因是中国军阀混战C.反映出苏俄反对秘密外交D.目的是扶持国民革命

14.

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635人中,有湘籍学员182人,其中湘籍共产党员50多人,占黄埔一期共产党员的半数以上。这一现象(  )

A.缘自于湖南成为革命中心B.确保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建立D.体现出国共合作的时代风貌

15.

1914年,中国的外国银行资本额不过600万元,其中主要是英国银行资本,但到1930年,外国银行的资本陡增至3亿元以上,增长52.8倍。这一变化说明(  )

A.中国资本市场日益成熟B.列强加紧对华经济侵略C.币制改革有利吸引外资D.英国势力占据主导地位

16.

1934年1月,中共召开的六届五中全会通过政治决议案,要求在军事上大量扩军,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土地问题上,实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在统一战线方面,主张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

A.重视团结各阶层力量B.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C.未能正确判断革命形势D.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图6 唐代道路交通图

材料二
隋唐首都长安,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许多国家的使节、学者、商人、僧侣聚集在这里,长期居住于长安的就达万家以上,许多人广置田宅,生儿育女,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波斯的摩尼教、大秦的景教等都在长安扎了根,不同宗教和睦相处、互不冲突的现象,在世界史上罕见。中亚、西亚人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也将西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引入长安,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清新的气息,推动了唐代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唐代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对于一个独立主权国家来说,选派专门人员出使外国或常驻外国,不仅是世界大势发展的要求,而且对于加强本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联系,加强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清政府囿于体制的限制,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风气未开, 以天朝自居的清政府难以割舍万国来朝、恩赐四方的传统朝贡体制,也不愿放弃以 不平等 态度对待域外民族所产生的优越感 。因此,一直迟迟未能向国外派驻使臣,直到1875年8月,清政府谢旨任命候补侍郎郭嵩焘为首任驻外公使。这标志着清政府在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非同小可的一步。1877年1月,郭嵩毒到达英国伦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驻外使馆,第一次按照国际外交礼仪向英国元首递交国书,第一次开展夫人外交,第一次制订驻外公使章程,开创了中国驻外公使的肇端,在中国外交近代化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郭嵩毒的出使也标志着清政府在中西对抗中最终服从于西方,接受了西方的使节制度,逐渐被纳入到国际关系的轨道中。
此后,清政府又相继向德国、日本、西班牙、秘鲁、美国等国家派遣公使。在近代国际舞台上,涌现出一批杰出的不畏强权,折冲樽俎,力争国权,维护国家尊严的外交家。1876年,清政府颁布了《出使章程十二条》,并相继颁布了与此相关规定,中国的使节制度初具雏形,越来越多的驻外人员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从19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11年清朝灭亡,清政府共在19个国家设立了使馆、分馆,派遣了50余位出使大臣,几百名参赞官、翻译官随员。这些使馆的建立成为中国观察和了解世界的窗口,派驻的使节也起到沟通中外的桥梁作用。
除了公使馆外,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高毒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到清亡时,中国驻外领事网已基本形成。晚清在世界各国总共设置了四十五个领事馆,其中总领事馆十三个、领事馆十六个、副领事馆七个、名誉领事馆九个。在地区分布上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六个)、日本(四个)、南洋(包含澳大利亚、新西兰、檀香山,十四个).中北美洲(十一个)等海外华民聚居地区。在海参威、秘鲁、南非、莫桑比克也分别设有一个领事馆。在欧洲也设立了领事馆,但大都为名誉领事。

——摘编自苏全有主编《近代中国专题研究》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外交制度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6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把一卡车药品从芝加哥运到法国南锡的成本(估算1960年)

现金支出美元

占成本的百分比(%)

到美国港口城市的运费

341

14.3

在港口附近的本地运费

95

4.0

使用港口的总支出

1163

48.7

远洋运输的运费

581

24.4

欧洲内陆的运费

206

8.6

总成本

2386

资料来源: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ort Authority data reported by John L.Eyre.See n.7.
货物的整箱处理取代逐件处理之后,装卸费用、保险费用、码头租金等都减少了。集装箱很快就被陆上运输所采用,装载时间的减少和转运成本的降低使得陆上运输的费用大幅下降。在轮船公司建造了专为处理集装箱而设计的轮船之后,海运费用也直线下降。而当集装箱运输变成了联合运输时,集装箱在轮船、卡车和火车之间的无缝转移就能够让商品在一个不间断的运输流中从亚洲的工厂直接流进北美或欧洲零售商的库房。
材料二
美国人马尔科姆·麦克莱恩最先创造性地使用了大型货物集装箱。1956年,他将58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装在改造过的油轮里,从美国新泽西州的纽瓦克港运至休斯敦,获得成功,标志着集装箱运输时代的开始,麦克莱恩被誉为 集装箱之父 。1966年,美国海陆公司将装有226个标准集装箱的集装箱船引入大西洋,即从北美运往欧洲,从而揭开了国际集装箱运输的序幕,全球运输业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材料三

图7 集装箱船的激增

——以上材料改编自【美】马克·莱文森《集装箱改变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传统海上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集装箱运输的优点。(8分)
(2)根据以上材料,请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相关史实,论述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情况。(要求:史论结合;紧扣主题;逻辑严谨;结构完整;语言通顺)(10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