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673

一、单选题

1.

隶书出现在秦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 是时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趋约易。 据此可知,隶书在秦代的出现(  )

A.受到 书同文 政策的影响B.是基于政治形势和实用的需要C.是基于其特有的审美价值D.是文化专制政策的必然产物

2.

汉武帝初置刺史, 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 ;成帝时刺史不遵循诏条,超越权限的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按照自身的意愿参与地方政事;西汉后期,刺史越权行为更加普遍。这种转变反映出(  )

A.吏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B.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解除C.地方行政效能得到提高D.刺史由监察官向政务官转化

3.

在代晋建(南朝)宋的过程中,刘裕通过霸府(魏晋南北朝时期权臣建立的控制皇帝和朝廷的府署机构)网罗人才,实现禅代,推动了晋宋之间的政治结构转变。表1为刘裕的霸府僚属出身占比表。这反映出晋宋易代中(  )

表1

非士族

次等士族含北人,吴地士族

高级士族

人数

1

39

27

比例

1.49%

58.21%

40.30%

A.南方士族擅权日甚B.豪强势力不断膨胀C.政治资源得到整合D.门阀士族走向消亡

4.

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发动反晋起兵后不久,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上天,已具备 ,并建国号为 ,继而将得天下。前秦统治者苻坚也在强调了 受命 有德 后进一步统一黄河流域。这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较高C.儒学思想得到华夏族群的认同D.南北统治政权积极谋求国家统一

5.

隋朝保留了均田制,但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相反,一夫一妻的家庭(户)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全国的赋税和劳役职责。隋朝对均田制的调整(  )

A.加重了农户的负担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C.强化了父权的权威D.加剧了土地兼并的局面

6.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

A.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B.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C.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D.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7.

蒙古帝国于中统元年(1260年)设立燕京行省,总领汉地政务,1262年该行省并入中书省。忽必烈设十路隶属中书省的宣抚司,由中书省官员出任其长官,于是复有行省的设置,先后有了西夏中兴、北京等行省。这时的行省多是为统一指挥军队作战而设的。可见这一时期行省的特征是(  )

A.职权明确、军事控制B.央地分权、羁縻地方C.制度完善、效率甚高D.中央外派、遇事而设

8.

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工匠在纹饰设计中不再以 官样 为模仿对象,而是从日常生活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设计、装饰市民阶层所喜爱的图案、纹样。如《长物志》中所描述的案几(瓷器) 今人制作,徒取雕绘文饰,以悦俗眼,古制荡然 。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

A.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B.手工业产品渐趋雅俗共赏C.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手工业D.传统审美观念基本被抛弃

9.

1656年,荷兰使臣携带表文和贡物来华觐见,要求 凡可泊船处,准我人民在此贸易 。顺治帝准其 八年一次来朝 ,且 止令二十人到京,所携货物在馆交易,不得于广东海上私自货卖 。康熙二年(1663年), 荷兰国助剿海逆,并请贸易,奉旨,著二年贸易一次 。这表明末清初(  )

A.延续了传统的贸易体系B.海上走私活动猖獗C.统治危机主要来自海外D.海禁政策日渐松弛

10.

谭嗣同在《仁学》中提出, 仁以通为第一义 ,最终要实现 有天下而无国 地球之治 。梁启超为《仁学》所撰的序中说: 仁者,平等也,无差别相也,无拣择法也,故无大小之可言也。 据此可知,维新派(  )

A.谋求学习西方变革政治制度B.顽固坚守传统儒家学说C.借助传统文化阐释救亡观念D.反对西方民族国家观念

11.

表2所示为1894—1933年我国近代工业就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动,这一变动主要源于(  )

表2

年份

轻工业

重工业

工人数

比重

资本额万元

比重

工人数

比重

资本额万元

比重

1894

45596

53.9%

2083

42.0%

38975

46.1%

2871

58.0%

19111913

170850

63.1%

15084

52.1%

99867

36.9%

13848

47.9%

1920

401260

71.9%

33545

59.4%

156362

28.1%

22939

40.6%

1933

412205

64.0%

103651.5

72.7%

232024

36.0%

38926.2

27.3%

A.轻工业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发展C.民族工业技术依赖帝国主义D.中国经济体系和结构的殖民化

12.

1928年2月,瞿秋白起草《中央致河南省委的一封信》,明确提出进行 农民割据 的设想,主张中心城市是敌人政权所在地,必须在城市周围形成农民割据的局面,并主张建立城市边缘的农村割据来配合城市暴动。这些主张(  )

A.尚未摆脱苏俄革命道路的羁绊B.正确认识农村根据地的地位C.积极落实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D.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13.

表3所示为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晋察冀画报》中图像分类统计情况。画报中的图像分类数据(  )

表3

期数

抗日战争

民主政权

日常生活

其他人物头像

1

69

13

78

2

2

39

32

6

1

3

29

0

36

2

4

34

15

25

12

5

43

0

15

1

6

51

1

35

2

7

55

6

13

0

8

71

0

33

0

910

36

31

19

1

合计

427

98

260

21

占总数比例

53%

12.2%

32.2%

2.6%

A.折射出抗日战争的异常激烈B.反映出政权建设是根据地建设的重心C.彰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体现了中共领导对根据地形象的建构

14.

新中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 法律上的承认 ,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向苏联施压,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对中英建交谈判 拖一下 方针。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 代办级 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  )

A.外交政策的包容性和普惠性B.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C.放弃了 一边倒 的外交方针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5.

图1反映了我国1985—2007年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情况。导致这一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A.经济全球化的加强B.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C.中国外贸长期出超D.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2017年上海博物馆举行了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 ,本次展览围绕文字、统治、生活、信仰和葬仪五大主题,聚焦于史前至两汉的历史发展与演变。下列所示为这次展览的部分展品。
试说明上海博物馆把材料中文物列入本次展览的理由。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宋代出版的各类农书数量统计表

分类

数量

占宋代农书比例

农业通论

13

9.22%

农业气象

1

0.71%

耕作、工具、水利

2

1.42%

粮食作物

2

1.42%

经济作物

24

17.02%

观赏性作物花、果、竹

55

39.01%

蔬菜及野菜

4

2.84%

虫害防治

1

0.71%

蚕桑

2

1.42%

畜牧兽医

29

20.57%

(1)这些农书出版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宋代出版的农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玄之争

科玄之争 缘于1923年2月学者张君动在清华大学作的《人生观》讲演。他认为,人生观为主观的、综合的,起于直觉,体现自由意志与个性;而科学为客观的、分析的,重因果规律与事物的共性,故科学于人生观无能为力,解决人生观问题唯赖玄学。同年4月,丁文江在《努力》上发表《科学与玄学——评张君劢的 人生观 》,力斥其非。其后,胡适、陈独秀等人均参与论争。
张君动极力推崇中国古代宋明理学,指出在人欲横流之际, 诚欲求发聋振聩之药,惟在新宋学之复活 若夫心为实在之说,则赖宋明理学家而其说大昌,真可谓其功不在禹下者焉
胡适主张 拿科学作人生观的基础 殊不知,我们若不先明白科学应用到人生观上去时发生的结果,我们如何能悬空评判科学能不能解决人生观呢? 在那个自然主义的宇宙里,天行是有常度的,物变是有自然法则的,因果大法支配着他——人——的一切生活,生存竞争的惨剧鞭策着他的一切行为——这个两手动物的自由真是有限的了
陈独秀在《科学与人生观序》中,对张君动提出的包括 大家族主义与小家族主义 等在内的九项所谓科学无法解释的人生观,逐一作了说明。其中,针对财产公有私有制度一项,他从原始社会、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同着手,依次说明矗立其上的人们财产观念的演进。

——摘编自李直轩《文化系统的结构分化与要素整合——种解读科玄之争的新视角》

(1) 科玄之争 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引发的?
(2) 科玄之争 的兴起体现了当时社会思潮的哪些特点?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村民群众在村民自治的起始阶段,依据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本村实际,为维护本村的社会秩序、社会公共道德、村风民俗、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制定的约束规范村民行为的一种规章制度。下图所示为2022年江苏省新沂市马鞍山镇高原村村规民约。

带头热爱祖国,严禁参加邪教。

带头遵纪守法,严禁违法犯罪。

带头崇尚科学,严禁封建迷信。

带头移风易俗,严禁铺张浪费。

带头尊老爱幼,严禁大逆不孝。

带头维护生态,严禁污染环境。

带头和睦相处,严禁制造矛盾。

带头勤劳致富,严禁好逸恶劳。

带头文明礼貌,严禁粗俗野蛮。

带头爱护公物,严禁随意破坏。

结合材料,以 中国·基层治理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