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15)【纲要上第八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专项训练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209

一、材料阅读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阐释材料一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材料二
当此日寇猖獗,中华民族存亡千钧一发之际……如贵党(五届)三中全会能毅然决然确定此国策,即本党为着表示团结御侮之诚意,愿给贵党三中全会以如下之保证:(一)在全国范围内停止推翻国民政府之武装暴动方针;……

——《中共中央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1937年2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蒋介石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全面)抗战爆发后,我党正确地坚持了自己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相对独立性,坚决同国民党争夺抗战的领导权,在稳固地领导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前提下,对民族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提出了 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的策略方针,使自己的领导艺术更加成熟,终于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了包括全部革命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李卫东《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确立的再思考》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共在革命领导权问题上 领导艺术更加成熟 的具体表现,并简析其历史意义。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总共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对敌作战12.5万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

——《中国共产党历史图志》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5月4日,两支部队会师的大会召开。陈毅首先讲话,他说: 今天是 五四 纪念日,我们就在今天来开大会庆祝两个部队的胜利会师,是有特别重要意义的。 并宣布两军会合后,全体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同志任军长,毛泽东同志任党代表。朱德在会上说: 我们的力量扩大了,又有井冈山作为根据地,我们就可以不断地打击敌人,不断地发展革命。 两支红军主力约五千人以上还有八千多农军,共一万多人,参加大会的群众也逾万人,两万多人在会场上高呼口号大唱战歌。

——摘编自付尚文《伟大的井冈山会师一纪念毛主席和朱德同志井冈山会师五十周年》

材料二
(1937年)8月上旬,应国民党邀请,中共中央派周恩来、朱德、叶剑英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并同国民党继续谈判。由于蒋介石急欲调动红军开赴抗日前线,在红军改编等问题上的态度有所松动。双方达成协议: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各红军游击队也相继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达成停战以合作抗日的协议。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军长。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28年中共军队改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37年中共军队改编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抗战中的作用。

二、开放性试题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摘录(1941年5月1日中共边区中央局提出,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
(一)团结边区内部各社会阶级,各抗日党派,发挥一切人力、物力、财力、智力,为保卫边区、保卫西北、保卫中国、驱逐日本帝国主义而战。
(二)坚持与边区境外友党友军及全体人民的团结,反对投降分裂倒退的行为。
(十七)依据民族平等原则,实行蒙回民族与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平等权利,建立蒙回民族的自治区,尊重蒙回民族的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
(十八)欢迎海外华侨来边区求学,参加抗日工作,或兴办实业。

——据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41—194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进行评析。

三、材料阅读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渡江作战无疑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胜利表示了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的最有组织的力量的覆灭。……渡江歼灭了敌人四十多万,就表示国民党再没有有力抵抗了。这胜利在政治上表示了反动的南京政府的灭亡。

——邓小平《从渡江到占领上海》

(1)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结果。
(2)据材料二,评价渡江战役的重大意义。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同学在学习抗日战争这部分内容时,汇总下列史事,制作了一份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

①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个月亡华狂妄企图;

②忻口会战,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战丰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③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台儿庄大捷;

④武汉会战,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⑤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有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指出将材料一中史事归为一类所依据的角度,并采取一个与之相应的新角度,为 清单 补充一条史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如何理解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危机走向复兴历史转折点?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7月25日《新民报》的漫画

材料二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

材料三
毛泽东曾经说过,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打得团结起来了 。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内斗必须停止,应当内外有别;为挽救民族危难,人们必须暂时放下分歧,一致对外,共同御敌。大敌当前,危机时刻,各党派、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交集。全国抗战高潮的形成与发展,为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整合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摘自王远启《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什么特点?
(3)根据材料二,说明日本侵华对中国民族意识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能够胜利的主要原因。

7.

【中国共产党的政权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色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间、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4年)

材料二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共产党苏区与边区政权建设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过程中政权建设的认识。

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蒋介石宣称 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 如果能配合得法,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国民党参谋总长陈诚宣称,六个月就可以解决共产党问题。6月底,一颗颗炮弹飞向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材料二
在1946年重新爆发内战的背后,是国民党执着地相信他们的优势兵力,以及共产党准确地估计到了国民党的实际弱点。……1949年的结局表明,不是苏联的援助比美国多(事实恰恰相反),问题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动员和利用革命的潜力,国民党却办不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原因。
(2) 1949年的结局 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

党的土地政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于1947年7月至9月,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土地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内容是: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乡村农会接收地主的牲畜、农具、房屋、粮食及其他财产,并征收富农财产的多余部分,分给缺乏这些财产的农民及其他贫民,并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的经营,不受侵犯。《中国土地法大纲》是一个彻底的和比较完善的土地革命纲领。到1948年底,在老解放区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所产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它加速了全国革命的胜利。
(1)指出图1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历史事件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作用。概况指出从图1到图2再到材料二,中共土地政策不断调整的依据。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约翰拉贝是生于汉堡市的德国商人,1908年,拉贝从德国启程到达北京,并于1910年在北京结婚。1911年,拉贝应聘到德国西门子驻北京分公司做会计兼文书,1931年任德国纳粹党南京分部副部长,开始书写日记。以下是拉贝日记的节选:
1937年12月14日:开车经过市区,我们才晓得破坏的巨大程度。车子每经过一二百米就会压过尸首,那些都是平民的尸首。我检查过,子弹是从背后射进去的,很可能是老百姓在逃跑时从后面被打死的。
1937年12月22日:我到放尸首的地下室......一个老百姓眼珠都烧出来了......整个头给烧焦了,日本兵把汽油倒在他头上。
1938年1月3日:这些城陷后放下武器的中国兵当中,恐怕有2000人被日本人刺杀,这是非常残忍的,而且绝对违反国际法;在攻城的时候,大约2000平民被打死。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拉贝日记的史料价值。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月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月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 中国复兴枢纽 的原因。(10分)

12.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关系的演变影响着中国的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企图继续维持其一党执政的统治地位,排斥中共的政治参与,力图遏制中共的发展;中共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抗战胜利之初的国内外环境、民众对和平的渴望、美苏两强对中国政治的态度,有利于和平而不利于战争。两党关系并未骤然破裂,经过重庆谈判、停战谈判、政治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关系一度有所缓和,国内和平局面也得以暂时维持。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材料二
淮海战役大兵团决战需要大量兵员,解放军兵源来自百姓。解放区民众经过土改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土地。他们从心底明白共产党代表他们的利益。参加人民军队,打倒国民党蒋介石,就是保卫土地,保卫家园,保卫家人。所以,一经党宣传动员,特别是形势和阶级教育后,农民阶级觉悟普遍提高,他们提出 参军参战人人有责 的口号,义无反顾地参军入伍,保田卫家,投入决战。

——摘编自汪勇《党的群众路线与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的历史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胜利后国共关系发展的趋势和国共双方的政治选择。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并分析国共关系破裂的消极影响。

四、开放性试题

13.

中共中央驻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共中夫驻地曾不断迁移。

中共中央驻地变化情况简表(部分)

驻地

时间

驻地

时间

上海

19217—192210

瑞金

1933年春—193410

广州

19236月中央三大前—19239

瓦窑堡

193512—19367

上海

19239—19274

延安

19371—19473

武汉

19274—192710

西柏坡

19473—19493

上海

1927101933年春

北京

19493月开始迁往

——据林录《中共中央驻地变化情况》

近代以来,中共中央驻地发生了多次变化,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有关中共中央驻地变化的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分析。(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49年7月30日,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给杜鲁门总统的信中写道:中华民国政府失败的原因,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国民党军队不是被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从中国的力量对比来看,我国政府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建立和平。为了使双方作出让步,国民党必须建立自己的议会,这样,中国政府才能名副其实地成为全中国的政府,各党派才能在政府的宪法范围内发挥作用。这些条件一项也未实现。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援助是无意义的。

——摘编自【美】约翰·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艾奇逊关于国民党政权失败的认识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曾在日记中写道: 社会的改造不是一天早上大家睡醒来时世界忽然改良了,须自个人 不苟同 做起:须是先有一人或少数人的 不同 ,然后可望大多数人的渐渐 不同 19世纪中叶以后,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置身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变迁的转折之处。他们不安现状,试图刷新观念,更新传统,并以此改变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围绕胡适的观点,选取你熟悉的一位近代人物,结合其相关活动,以 近代中国的 求变者 ”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