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材料阅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内容摘要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第二章 政权机关
第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人民政府为行使国家政权的最高机关
第四章 经济政策
第二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第五章 文化教育政策
第四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第六章 民族政策
第五十一条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美)费正清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
工业总产值(亿元)
比上年总收入(亿元)
国家财政
比上年
1966年
2534
+317.3%
558.7
+24.4%
1967年
2104.5
-16.9%
419.4
-24.9%
1968年
2015.3
-4.2%
361.3
-13.9%
——以上材料据《新华文摘》等整理
——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表5:1949—1956年中国农、轻、重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比变化情况表。
占比(%)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49
70
30
22.1
7.9
1952
56.9
43.1
27.8
15.3
1956
48.7
51.3
29.6
21.7
——以上材料均据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整理
——《中国外交史》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第6卷
二、开放性试题
三、材料阅读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摘编自徐有威、陈熙《三线建设对中国工业经济及城市化的影响》
——据陈东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三线建设调整改造》
——摘编自伊罗生《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
——费正清
——尼克松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摘编自吴超《中国社会演变研究》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53——1956)
时间
事件
1953年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1953年7月
《朝鲜停战协定》签署,中国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1953年12月
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4月
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955年4月
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1956年底
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李建勋《民族工商业改造,老店同仁堂新生》
——郭大钧《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一五”计划成就(1957年与1952年比较)
项目
工农业总产值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钢产量
煤产量
发电量
农业总产值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1957年比1952年增长(%)
67.8
210.0
83.0
296.0
96.0
166.0
24.8
19.0
26.0
年均增长(%)
10.9
25.4
12.9
59.2
19.2
33.2
4.5
3.7
4.7
1953~1957年平均每年增长速度(%)
工业生产指数
钢
生铁
原煤
中国
18.0
31.7
25.2
14.4
21.6
英国
4.1
5.7
5.9
下降
7.8
美国
2.8
3.9
5.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