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第一学期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15)【纲要上第七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专项训练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161

一、材料阅读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李大钊起了主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党和团的机关报又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始终坚持着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如《工人周刊》明确指出其是 工人阶级第一份自己的新刊物 。这一时期的报刊在议论文的基础上,创造性运用了随笔、小说、诗歌、笑话等形式。各个刊物还特别讲究用群众身边发生的事实说话,并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比如《劳动界》专门设置《本埠劳动界》栏目关注上海的工人运动情况,持续报道重大的罢工事件。

——摘编自马雅成《中共建党初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分析》

材料二
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信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忠诚于中国革命事业,在斗争中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以极大的理论勇气提出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思想,这是中国红色政权理论的核心。

——摘编自兰秀辉、周利生主编《信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以后至建党前,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史实,概括建党初期党和团的机关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特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阐释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三部著作,简析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的提出对中国革命的积极作用。

2.

(2023·浙江 七彩阳光 高三联考·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变化,不仅由中国革命本身的条件而且是由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自从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上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起了一个变化 改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 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这是因为十月革命 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新时代 。1916年6月3日以后,广大的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政治罢工,这就使五四运动转入一个新阶段,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感到恐惧, 恐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急以明令并惩曹陆章(亲日派)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

——摘编自陈慧道《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材料二
1921年8月,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指出它 是由上海——中国产业的中心——的一些劳动团体所发起的,是一个要把各个劳功组合都联合起来的总机关 。书记部成立后,分别又成立了北方、山东、武汉、湖南、广东分部,并由中共中央直接委派负责人。1922年,书记部发起和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5月1日,来自全国110个工会的173名代表出席, 有共产党派,有国民党派,有无政府派 等。南方分部在组织会议期间,打出了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等口号,各派没有对此提出异议。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成立后撤销。

——摘编自王永玺《新编中国工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的重要成果。(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的历史条件,并分析其对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5分)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4分)
材料一
在探讨中国向何处去这个大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开始显示出威力。在十月革命的强烈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1918年起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于 五四 之后以异常迅猛之势形成高潮。研究马克思学说的团体相继在各大城市组成,一个个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活跃于各地论坛。舆论界表现出来的热情,正是反映出马克思主义适应灾难深重的中国社会改革之急需。马克思主义在先进的中国人的心目中,已经不再仅仅是被当作西方社会主义的一种新奇流派来看待,而是被作为能够使国家民族解危救难的理论和方法受到热切欢迎。

——选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反对 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整编自丁俊萍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 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分析其开辟的意义。(8分)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二
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刘宇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

5.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日渐自觉的理性民族主义时代的到来,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巴黎和会前后的爱国运动,遍及海内外所有中国人中间,国人对以往的外交政策及本国政府不再抱有希望。既如此,只有自己行动起来, 国民外交 成了一个响亮口号。爱国各阶层将帝国主义侵略和对中国主权领土的破坏视为外敌与内奸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表明此时中国民族主义运动发展到国民整体主动地将反帝反封建斗争结合起来的新阶段。

——摘编自卫金桂《论五四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材料二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 国民革命 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 打倒列强除军阀 。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过程,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高涨的国际政治背景。(5分)
(2)据材料二, 这场革命 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 这场革命 的作用。(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2分)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进取的政策。在政治斗争中……。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二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三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的转变;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转变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从国民革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有哪些发展?(4分)

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7年7月中旬,无法按照莫斯科这一方针行事的武汉国民党领袖汪精卫等,发出了 和平分共 的命令。中共中央报之以反抗措施,于南昌组织发动武装起义,国共两党自1924年以来的合作局面,历经种种危机之后,至此画上了句号。 革命动力只是工农 ,理论上是以占全国人口90%以上的工人、农民等劳苦大众为依靠的。但实际上,这一方针并不具有可操作性。因为,中共与国民党关系破裂后只能从事地下工作,在城市及工矿企业中的活动受到极大限制。仅仅几年时间,它就惨败于与国民党政权在城市里的较量,被迫将全部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材料二
有人嫌井冈山高,井冈山大,今天东山,明天西山,爬山爬厌了,想打到城里去。这种思想错了。要知道,井冈山虽然磨破了我们的脚,爬酸了我们的腿,但是,它给我们存粮食,给我们作根据地,便利我们机动,便于我们打击敌人。 毛泽东还打了一个通俗的比喻说:革命要有根据地,好像人要有屁股,人假如没有屁股,便不能坐下来;要是老站着,老走着,定然不会持久。

——摘编自周声柱《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革命实践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转往农村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体现的思想理论,并说出在该理论指导下中共进行了哪些实践。

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3年1月8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利用参议院休会期间,在没有经过参议院议决通过的情况下,径行公布《画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推行省、道、县三级制,并推出 军民分治 原则。依照该法令的规定,地方行政编制法及地方各项官制未公布以前,民国的国家行政区域除蒙古、西藏、青海地方另有规定外,其各省、地方划一现行行政长官,已设民政长的省份,以民政长为该省行政长官;未设民政长的省份,以都督兼任民政长为该省行政长官,各省行政长官应依现行法规之例于该省设一行政公署,各省行政公署设一处即总务处,四司即内务司、财政司、教育司和实业司为具体办事机构。
1930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正式废除道尹,地方行政制度由北洋政府时期的省、道、县三级地方制度变成为省、县二级制……1931年6月2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设治局组织条例》,规定在各省未设县治的地方,可以暂时设置设治局,到相当时期,再改升为县治。南京国民政府的行政制度变革中,另一值得注意的是行政管察专员公署的创立。学者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制度的前身为 介于省县之间,以监察为主要职能的中间准行政组织 。因这一制度的出现,原有的省、县二级制变为省一专区一县的虚三级制。

——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第八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北洋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措施、效果三方面分析南京国民政府地方行政制度改革的不同点。

9.

阅读以下与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有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蒋介石要求国民党军,对根据地 予以严密封锁,使其交通物质,两相断绝,则内无生产,外无接济,既不得活动,又不能鼠窜,固守一隅,束手待毙。

——《处理剿匪省份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

材料二
粟裕在回忆第五次反 围剿 时说,十九师是红七军团的主力、战斗力强,擅长打野战,但没有见到过装甲车……部队一见到(国民党军的)两个铁家伙打着机枪冲过来,就手足无措,一个师的阵地便是被两辆装甲车冲垮。

——《李志民回忆录》(1993年)

材料三
粮食问题已经非常严重的摆在我们面前,谷价到处高涨,有些地方如会昌、瑞金、博生、于都等处已涨到七八元一担。应该收集的土地税和公债谷子还差着很巨大的数目。

——《红色中华》第146期(1934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红军在进行第五次反 围剿 时所面临的严峻内外形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指导方针和客观形势两方面分析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 失败的主要原因。
(3)针对当时严峻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的?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相继举行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然而在其对大城市的进攻中都最终失败。湘赣边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分析了敌人在大城市敌强我弱的形势后,决定把队伍拉到农村进行斗争,途中的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星火发展为燎原之势。但由于王明、博古的 倾错误,红军在第五次反 围剿 中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导下,红军召开了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党内存在方针路线分歧问题。

——摘编自王薇等《浅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探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探索的影响。(6分)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近代大事年表(部分)

1919

中国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巴黎和会

1919

五四运动爆发

1921

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7

发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

1934

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1)根据材料,指出大事年表中存在因果关系的两件大事,并加以说明。
(2)若从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的角度,在上表时段中再补充两件重要大事,并说明理由。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项政策的实施,对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革命战争的推进,起了决定性作用。但在日本促略者步步进逼、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形势下,为了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国共产党提出了 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的政策,开始了党的土地政策的重大转变。

——摘编自柳礼泉《抗战时期党的土地政策研究》

材料二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各解放区普遍深入展开斗争恶霸地主和没收、分配地主的土地。至1948年底,大约有1.5亿人口地区完成土改任务,使得1亿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一胜利,大大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鼓舞了解放军指导员的士气。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土地政策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的意义。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3年,罗斯福决定来取美元贬值的手段来保护美国利益,并计划用13亿美元向世界收购金银,作为国库储备,引起世界银价上涨。当时,将白银运到美国可获20%的利润,于是在华的商行大量套购白银出口。南京政府为了应对白银外流,公布 废两改元 法,即取消银两作为通货流通,一律以银元作为流通货币,将铸币权改归中央。但是,中国的银元价仍低于世界银价,商家又套购银元出口。通货不足给中国经济带来灾难,据1935年统计,上海受此影响而倒闭的工商企业1065家。为了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南京政府又通过新的货币法案:由政府授权中央、中国、交通等六家银行发行法定货币一 法币 ,取消白银、银元为流通货币,法币一元等于原银元一元,合白银23.493448克,规定 法币 为中国惟一的法定货币,从而结束了中国的银本位制。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国际背景及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币制改革的影响。

二、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一战前后中国近代工厂统计(部分)

业别

1913

1920

工厂数

工人数

工厂数

工人数

纺织工业

食品工业

机械五金工业

印刷文具工业

冶炼工业

公用事业

军械工业

其它

231

105

101

25

8

33

23

9

157150

13700

18450

8460

7532

5640

28500

1151

475

280

252

51

383

243

23

35

358110

43150

25720

11825

61955

15190

28500

2735

(数据来源:《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各地党组织分布图

(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100年地图集》)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和著名领袖),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 埃政府 ,因为当地方言 就是 的意思。实际上,农民的这些误解是有几分道理的,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理解的苏维埃,就是共产党的政府和 埃(我)政府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 埃(我)政府 的理解也是在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和包围中,苏维埃依然能够立得住的原因之一。

——摘编自张鸣《红色的个案-苏维埃乡村追求》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围绕 中国革命道路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知识予以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