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的都市,很多偏在沿海一带,且多以外国经济势力作中心,甚至被划定了许多租借区域。如天津、南京等城市,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超越行政疆域界线,与山东、湖北、江苏、浙江等地城镇发生唇齿相依的经济联系。天津开埠后,很快由一个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天津卫和漕运枢纽、芦盐供应地,一跃而成为摆脱京畿附属地位的华北地区经济中心。从19世纪40年代初到90年代初,全新的海港城市兴起了,如香港和汕头,其他港市也有惊人的发展,最引人注目者为上海,长江下游的城市体系得以重建。
——摘编自涂文学《外力推引与近代中国“被城市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鉴于中国工业底子薄弱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国家确定了工业优先、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时期,为了给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国家限制农村人口的城市化转移,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严格户籍管理、实行进城农民遣散制度等。一方面,这些政策让农村和农民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另一方面,也保证了
“一五
”计划的科学制定和实施,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摘编自王勇《我国新型城镇化模式转变:从单向发展走向双向均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征。(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城市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