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九年级三模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中考模拟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861

一、选择题

1.

他们关心的是改革社会,以加强他们所奉事的诸侯的力量,使诸侯们能进行战争,用武力统一国家 。与 他们 的行为相吻合的学派是(  )

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

2.

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王位者得承袭封国的部分土地外,其余土地由皇帝以 推恩 之名赐给庶子以为侯国。王国由是一再缩小,亦无政治特权,王国、侯国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命,同于郡县。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 推恩令 、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

A.王国B.侯国C.郡D.县

3.

唐代宗大历时,每年自江南北调的粮食达一百一十万石,太湖地区所提供的就达二十至三十万石。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江南地区经济发展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北方战乱频繁发生D.政府赋税徭役较轻

4.

从1912至1919年,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到1.3亿元,相当于辛亥革命前50年投资的总额。由此可见(  )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5.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强调:进行国民革命,实行三民主义,为 中国唯一生路 。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推翻清政府统治B.反对袁世凯独裁C.打倒列强除军阀D.打败日本侵略者

6.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 东亚病夫 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 经此一战 ,中国(  )

A.完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D.捍卫了新生的政权

7.

邓小平曾说: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说明(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核武器有助于争霸C.科技进步具有政治意义D.科技增强国防力量

8.

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开发开放浦东,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这表明(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浦东建立经济特区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D.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9.

下图反映了2013—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说明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开始改变落后面貌C.军事实力不断增强D.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10.

查士丁尼的法律编纂工作做得太晚,因此没能在蛮族的西方变得广为人知。但在11世纪末,这部法律重新被发现后,它对中世纪的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表明该法律(  )

A.是现存第一部完备的成文法典B.对后世立法产生深远影响C.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性文件D.奠定近代西方民主制基础

11.

这一时期,思想家们认为,人生而自由,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时期是(  )

A.古巴比伦时期B.罗马帝国时期C.文艺复兴时期D.启蒙运动时期

12.

下列图片所示材料反映了欧洲近代历史发展趋势是(  )


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

A.从分裂走向统一B.从屈辱走向独立C.从专制走向民主D.从封闭走向开放

13.

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 这种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

A.新航路的开辟B.三角贸易C.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

14.

1921年,列宁说: 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为此苏俄实施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

15.

1991年,美国总统布什在提交给国会的报告中指出,美国现在终于有机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新体系中,美国绝不允许用侵略解决争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国际社会将做出反应。报告表明美国试图(  )

A.维护世界和平B.称霸世界C.推行冷战政策D.控制西欧

二、改错题

16.

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答题卷 该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公元前221年,汉高祖兼并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局面。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279年,清军攻灭南宋残部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的反抗斗争,完成全国统一。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949年,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西德,在苏占区成立东德,德国分裂。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1997年,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葡萄牙对香港的殖民统治。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的政治力量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据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式知识分子的救国共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登上政治舞台的背景。(4分)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行和巴黎和会的召开,严重暴露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弊端,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怀疑和失望情绪,他们也由此开始转而向社会主义的苏俄学习,转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据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发展道路认同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的时代使命。(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材料一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也被证明是不可避免的。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第7版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制度变革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在独立战争之后突出起来的,因为在独立战争之后,南部保留了奴隶制,而北部却逐步废除了奴隶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坚持奴隶制的南部就越来越成了发展的障碍。

——据何顺果《美国历史十五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部成为发展障碍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障碍是如何被消除的。(4分)
(3)材料一、二中 旧制度 奴隶制 的变革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规律?(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一个党、一个国家蕴藏的内在力量如何,不仅看它在顺利发展时的表现,而且需要看它在遭受严重挫折时的表现。事实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当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中时,显示出何等巨大而顽强的生命力,这是任何其他力量永远无法将它摧毁的。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1)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将材料一所示历史事件进行归类,属于反抗外部势力入侵、挽救民族危亡的是(     );属于反对独裁专制、争取民主进步的是(     )。(填写编号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相关史实,阐释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当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中时,显示出何等巨大而顽强的生命力 。(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