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图1
图2
表1
要素
内容
传记的模式
思想基础
个人主义
杰出工匠的个人传记
价值取向
创新
对发明家型工匠的重视
工作方法
实践、实验
叙述工匠通过反复探索完成发明
工作态度
勤奋、毅力
讲述工匠克服困难完成发明的故事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20世纪30年代国耻地理教育
1930年
历史学家贾逸君编写了《中国国耻地理》一书,对日本在华租借地、割让地以及满洲问题大书特写,希望国人“共谋挽救之策”。
1931年
教育部通令各级学校每周“专讲”日本侵华历史数小时,重视“本国历史地理”,增强学生救国雪耻的自觉性与主动性。
1933年
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学地理课本教学法》要求儿童制作“割让地图”“租借地表”,鼓励学生拟定“收回割让租借地的计划书”。
1936年
江苏省立教育学院拍摄国难教育卡通片《五十六痛史》,片中通过地图对国土沦陷后的严峻形势进行了直观形象展示。
1937年
北平民众教育馆则在明耻楼展示中华国耻地图,同时对“国耻时间、起因及损失”加以略述,强烈的视觉与情感冲击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摘编自熊斌《近代中国的国耻地理教育》
——摘编自王瑞芳《从点到面: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淮河治理》
三、开放性试题
图3
图4
——据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