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名校联盟高三10月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第一至八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140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 的概念开始形成,如《周礼·地官·大司徒》中就把土和壤作了明确区别,认为后者是为了 知其种,以教稼穑,树艺 。战国时期进一步提出了 地可使肥,又可使棘(瘠)”的辩证观点。这说明当时(  )

A.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发展B.人地矛盾日益显现C.粮食生产开始受到重视D.道家思想影响广泛

2.

《商君书·修权》中说: 故尧、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公天下)位天下也;论贤举能而传焉,非疏父子亲越人也,明于治乱之道也。故三王以义亲,五霸以法正诸侯,皆非私天下之利也,为天下治天下。 商君的上述思想(  )

A.强化了王权独尊的专制观B.明确了为公任法的治国理念C.打破了私天下的继承原则D.展现了外儒内法的政治思想

3.

南越王墓是西汉初年南越王国第二代王赵昧的陵墓,墓主人赵昧身着金缕玉衣下葬,玉衣是汉代帝王、王侯及高阶贵族死后的敛服;墓中五色药石和药具的出土,表明南越王国统治者迷信长生、幻想升仙的思想也同汉朝贵族一样。上述考古发现可用于说明(  )

A.分封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发展B.道教在经济重心南移中发展C.岭南文化深受中原王朝影响D.中央政府开始介入岭南管辖

4.

通观东汉迄于唐中叶600余年间客与部曲的演变过程,始终以社会生产关系中的基本矛盾呈现出来,即逃亡农民依托豪强充当佃客、佃家、私属等,而国家又企图使他们复归为编户。这一矛盾(  )

A.推动了赋税征收标准的变革B.是国家陷入长期动荡的根源C.伴随着均田制的推行而消失‘D.催生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5.

《大都赋》中对郭守敬监修的一项漕运工程的功用盛赞到, 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弛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川陕豪商,吴楚大贾,飞帆一苇,径抵辇下 。据此可知,这一工程(  )

A.促进了沿岸农业生产的发展B.开辟了中外海运航线C.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的成熟D.便利了南北物资流通

6.

明初,宗藩地位尊崇,统重兵以镇边塞,只要是朱氏子弟,便有尊崇显赫的地位;宣德后,逐渐出现 宗藩不得预兵事 绝其仕官,并不习四民业 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 等规定。这一变化(  )

A.说明边疆威胁逐渐减弱B.反映出宗法血缘关系难以维系C.立足于皇权稳固的需要D.显示出中央政府财政危机加剧

7.

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阿睦尔撒那逃往俄国,俄国政府包庇之。为此,清政府的某一机构多次向俄国的萨那特衙门提出交涉,终于使问题得到了比较妥善的解决。清朝的这一机构最有可能是(  )

A.总理衙门B.黑龙江将军C.理藩院D.宣政院

8.

下图为英国人绘制的《南京条约签订图》,其右下角绘有 永远和好 的中文字样。在19世纪上半叶,这类作品大多是 受命创作的 ,所选取的都是极易引发观者共鸣的场景,其内容、角度、着色经过精心设计,均被制作成版画,降低成本,广为发行。此类绘画的绘制、发行意在(  )

A.美化列强的侵略行径B.扩大对华商品输出C.打开中国艺术品市场D.真实再现历史场景

9.

下表为19世纪70年代印度棉纱输华贸易统计(单位:百万磅)。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年度

输华量

输出总量

输华量占输出总量之百分比

18791883

30.1

35.8

84.1%

18841888

76.6

95.7

83.2%

18891893

141.7

159.1

89.1%

18941898

180.9

191.8

94.3%

A.纺织分离的趋势加剧B.沦为列强倾销市场C.传统经济结构已瓦解D.近代工业发展迅速

10.

1910年的某出版物记述了北京街道兴修后的变化: 城中街道宽广,马路喧闹,四方通达。交通之具,旧惟肩舆骡车,近则马车、人力车咸备。文武衙署、大小学堂及王公府地、各国公使馆,错置其间。 这一变化(  )

A.实现了近代交通体系的完备B.践行了 中体西用 的施政理念C.推动了北京城市治理的发展D.提高了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效率

11.

1918年,北京中央观象台依据国际标准时区制度,将全国规划为五个时区,并以东经1200为标准经线,以 世界标准时间 为题编入1919年以后的《中华民国历书》。这表明(  )

A.西方殖民意识已渗入民众生活B.中国积极融入世界体系C.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有序开展D.民众时间观念逐渐增强

12.

下图为1928年《大公报》上刊载的一则征婚广告,男性对女性提出要 精通英文,具有姿色,富有革命思想 等要求,女性则表明自己 因反封建式婚姻与家庭脱离关系,要求男性经济独立,若经济充裕为侧室亦可 等内容。这反映出(  )

图为征婚广告

A.拜金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思潮B.思想解放的渐进性与艰巨性C.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传统婚姻观念已被彻底摒弃

13.

下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  )

A.是国民党主动策划的反共行径B.使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的统一C.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达成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4.

1940年,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提出: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 保证一切抗日人民(地主、资本家、农民、工人等)的人权、政权、财产 。这些规定(  )

A.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B.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C.化解了社会主要矛盾D.巩固了苏维埃共和国政权

15.

抗日战争时期,《木兰从军》《忠义千秋》《梁红玉》《岳飞精忠报国》等历史题材的电影大量播放。这些影片(  )

A.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B.揭露了日军的侵略罪行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强化了民众的抗战意识

16.

下图是发布于1949年2月的漫画《春天到,河冰解》。在画面上,河冰裂解,水面上飘着七零八落的几块浮冰,浮冰上载着蒋介石、李宗仁、孙科、白崇禧等几个残存的国民党军政要人,个个一筹莫展,愁眉苦脸。漫画所示时局(  )

A.体现出三大战役的影响B.反映出渡江战役的开展C.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D.标志着土地改革的完成

二、材料阅读

17.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是一部党在推动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彻底自我革命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们的党从最初组织起就有自我批评和思想斗争,就确定了民主集中制,就有严格的组织与纪律,就不允许派别的存在,就严厉地反对了自由主义、工会独立主义、经济主义等。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论党的建设》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内多次出现的 倾和右倾的错误思想路线给党带来极大危害,一度危及党的建设发展。有鉴于此,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识到在党内开展一场治病救人、惩前毖后的整风运动的重要性。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明枪易躲,糖衣炮弹难防,要时刻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进驻北京时,他再次强调: 我们共产党进北京,是要继续革命,建设社会主义,一直到共产主义

——摘编自王艳丽、王晶《勇于自我革命是保持大党优势的制胜之道》

材料三
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经受 四大考验 、克服 四种危险 ,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党的自我革命的史实。(8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周礼》以七十为致仕之年,后世虽因袭其年,却多不严格执行。历代王朝只是从道德层面鼓励官员 引年 致仕,并无完备的制度加以约束。直到唐代,仍将官员的致仕称之为高风亮节。白居易有《不致仕》一诗讽喻时人,其中这样几句: 七十而致仕,礼法有明文。何乃贪荣者,斯言如不闻。可怜八九十,齿坠双眸昏。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这首诗虽然是暗讽杜佑的,由此亦可见唐代的致仕之风气。

——摘编自张吉寅《北宋致仕制度研究》

材料二
从宋初到真宗时,逐步确立了比较完善的致仕制度。文臣年满70,武臣年满80,除少数元老、勋贤等尚需留任外,都应自动申请致仕。官员未到规定年龄,无特殊理由,不得请退。确因昏老不能任事或自愿就退,可以奏请朝廷予以提前休致,当时称 引年致仕 。官员到了致仕年龄,应撰表札,通过所在州府,向朝廷提出申请,获准后便领取致仕告敕,作为证明文书。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宋代致仕制度相对于前代的变化,并解释变化的原因。(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宋代致仕制度的影响。(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以来,在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直接冲击下, 中华民族 这一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与指向,成为影响至今的话语表述。从该词发端至今,其内涵释义经历了多次再生。

汉族指向

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华民族之观察》中提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即普通俗称所谓汉族者

五族指向

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际提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国族指向

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阐述道:我说民族就是国族,何以在中国是适当,在外国便不适当呢?因为中国自秦汉而后,都是一个民族造成一个国家

民族指向

1937年,中国共产党在《我们对于民族统一纲领的意见》中就明确了凡是中华民国领土范围内的所有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观点。

宗族指向

1939年,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明确指出,在中国只有一个中华民族五族不应称作民族,而应称作宗族。之所以称五族民族,本身就是帝国主义瓦解和分化中国的阴谋。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角度,对其民族观进行解读,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解读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宋代是 铜钱时代 ,铜钱流通的数量、范围和深度可能超过了其他朝代,实际形成了以铜钱为基准的货币体系。大规模持续供应的宋钱为亚洲东部南部海域铜钱区的形成提供了基石。明代是亚洲东部海域朝贡格局发生变化的时期,也是近代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发端期。这个时代契机使得明朝内部的社会经济变革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兼具区域国际的特性。明代出现了由实物经济体制向货币经济体制的转变,也出现了货币形态、制度与体系的大转型。这种转型可归纳为 铜钱基准体系 白银基准体系 的重大转向。

——摘编自邱永志《全球史视野下的明代货币转型》

有学者认为海外白银的大量涌入才使得中国的通货结构得到了转变。结合材料,概括宋明时期通货结构的不同,并评述该学者的观点。(要求:赞成该观点或提出其他观点均可,并阐述理由)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