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苏省太仓市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515

一、选择题

1.

历史学家孟世杰认为,一场战争导致中国 藩篱尽撤,外力交侵 ,成为中国 近百年忧患之种原 。他所指的这场战争结束后签订了(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

新加坡因对一名外籍毒贩执行死刑,受到一些西方人士指责。新加坡官方网站回应指责: 我们也不相信,一个曾在19世纪为逼迫中国人接受鸦片而发动两次战争的国家,有任何道德权利在毒品问题上教育亚洲人 。据此判断,新加坡官方网站所怼的国家是(  )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

3.

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然后纵火烧毁。英法联军这一暴行发生在(  )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4.

有人在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时说: 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清政府官员为抵抗英军侵略,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C.民众为了反抗英国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D.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5.

1860年,清廷同意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请求,相继在黑龙江和吉林的局部地区实行开禁放垦, 充实边陲,以御俄人 。据此可知,清廷在东北实行招垦政策旨在(  )

A.抵抗英法联军B.镇压太平天国C.推进洋务事业D.巩固边疆领土

6.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 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 其核心思想是(  )

A.提高台湾政治地位B.大力加强台湾防务C.主张台湾正式建省D.自荐担任台湾巡抚

7.

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他们的进步性表现在(  )

A.促进了思想解放B.实现了民主共和C.实现了富国强兵D.推翻了清朝统治

8.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 新约规定,天旋地转 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 新约 (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割占了中国东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使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9.

经过四次的御前会议,慈禧太后乃于五月二十五日向各国同时宣战。到七月二十日,几万义和团战士拿着他们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如意钩、火牌及其他法宝,仅杀了一个德国公使,连东交民巷的公使馆都攻不破。 材料旨在强调(  )

A.慈禧太后对八国联军正式宣战B.义和团战士具有一定的封建迷信C.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D.当时只有德国公使进驻东交民巷

10.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 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 第一次反思 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11.

如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中国人为挽救国家颓势而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的探索运动。这场运动追求的目标是(  )


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


福州船政局制造的军舰


中国派遣的第一批小留学生


轮船招商局

A.自强求富B.变法图强C.民主共和D.实业救国

12.

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期间组建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

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诏书中提到的 民军起事 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14.

据统计,1914—1918年间,全国耕地减少2600多万亩,农户减少1500多万户,而陆军增加92万多人,军费增加5000多万元。材料反映的是(  )

A.天京事变的影响B.军阀割据混战的后果C.北伐战争的影响D.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后果

15.

孙中山在1904年写道:“……清政府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

A.实业救国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联俄联共

16.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B.中国国民党C.光复会D.中国同盟会

17.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上述材料应出自(  )

A.《大总统誓词》B.《清帝退位诏书》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8.

下列是王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她探究的主题是(  )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B.民族危机的加剧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新时代的曙光

19.

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获取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如图图片中的实物史料见证了(  )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复制品

A.近代科技的发展B.中国共产党诞生C.国共两党的合作D.渡江战役的盛况

20.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它的失败使共产党认识到革命必须(  )

A.反对帝国主义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开展武装斗争D.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2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李大钊等人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这说明当时(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C.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序幕D.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22.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面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封建道德礼教,争取婚姻自由。 由此可见(  )

A.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B.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C.新文化运动解放人们思想D.近代已经实现婚姻自由

23.

《通海新报》1919年5月21日报道: 自学界风潮发现于北京、上海不久……南通各界学生皆愤然于国事之失败,医校乃首先招集各校,建议开学生会。十五日纺织、商业、中学、师范、农校派代表赴会公议。 据此判断,这场运动发生于(  )

A.五四运动时期B.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24.

有人将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如下阶段,并赋予各阶段不同的时代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阶段④的时代主题是(  )
阶段① 阶段② 阶段③ 阶段④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洋务运动

《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武昌起义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共成立

A.巨痛与自强B.剧变与转折C.启蒙与觉醒D.维新与革命

二、填空题

25.

(1)中国古代史中,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____;中国近代史上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民族英雄是 ____
(2) ______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______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之后的瓜分中国狂潮。
(3)1911年10月10日晚, ______城内革命党首先起义;1915年陈独秀在 ______创办《青年杂志》。

三、材料题

26.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图二 《这一次,我们又挨打了—中英第二次鸦片战争始末》
材料二  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1855—1934年)

材料三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而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感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图一中 帝国的堕落 指什么帝国的堕落?
(2)分析材料二,你是否同意马士的观点,并说明理由。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 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认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4)你认为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27.

中国近代史既然是一部列强侵华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史,还是一部学习西方的探索史。让我们共同探究晚清时期的这三部历史。
【列强的侵略】
材料一  如图


1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2 《马关条约》签订场景


3 《辛丑条约》签订场景

(1)请分别写出上图1和图3两个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影响。
【人民的抗争】
材料二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提出了哪一救国方案?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各阶层人民奋起反抗。请举出一位反抗外来侵略的清朝爱国官员(或将领)。
【艰难的探索】
材料三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注:远方的国防战略事务)。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4)举出一例曾国藩在洋务运动中所创办(或参与创办)的近代军事企业。
材料四  如图
(5)据图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五四运动成为文化革新运动,不过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种表现形式。由于那个时期新的社会力量的生长和发展,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出现一个壮大了的阵营,这就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所组成的阵营。而在 五四 时期,英勇地出现于运动先头的则有数十万的学生。这是五四运动比较辛亥革命进了一步的地方。

——(节选自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毛泽东选集》一卷横排袖珍本522—524页)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材料三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这样,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材料四  光绪时期(1875—1908年),虽然政府财政收入迅速增加,但支出却增长得更快。1899年,清政府的开支高达1.01亿两,而当年总收入为8840万两,其中2400万两即占总收入的30%,用来偿还外国贷款,从1874年至1911年间,根据合约,政府借款为1.714亿英镑(约10.83亿两),到1911年,清政府垮台为止,共偿还了3230万镑(约2.04亿两),还有1.39亿镑(约8.78亿两)未偿还。这种以借钱来偿还以前贷款的方式,使清政府陷入了一个无望的泥沼中。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什么人是五四运动的先锋?
(2)从材料二看五四运动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结合材料,你能谈谈五四运动的意义吗?今天的中学生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哪些精神?
(4)材料三中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请写出时间和地点?
(5)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7)材料四表明清朝末年政府财政收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