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901

一、单选题

1.

中华原始文化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以下文化遗存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是(  )
①临潼姜寨遗址 ②红山文化遗址 ③襄汾陶寺遗址 ④石家河城遗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

《史记·苏秦列传》中,苏秦描绘了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的繁荣景象: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下列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战国时期临淄的是(  )

A.百姓持方孔半两钱购买所需物品B.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C.出现了聚集大量钱财的工商业主D.已出现作为独立金融机构的当铺

3.

下图为公元4—6世纪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与这次人口迁徙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促使蜀吴加强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治理B.伴随南方山区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C.在安徽南部形成了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D.迁徙的平民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4.

观察以下某一朝代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关于这一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正确的是(  )

A.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B.六科被并入都察院C.内阁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D.三司分割宰相权力

5.

他以虔诚的信仰,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才能,奠定了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基督教史和中国科技史上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顺治皇帝说:“……尔为朕修《大清时宪历》,迄于有成。又能洁身持行,尽心乃事……俾知天生贤人,佐佑定历,补数千年之阙略,非偶然也。 据此推断,他是(  )

A.利玛窦B.南怀仁C.李之藻D.汤若望

6.

孙中山评价太平天国运动说: 洪氏之覆亡,知有民族而不知有民权,知有君主而不知有民主。 由此可见,太平天国的失败在于(  )

A.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B.引进资本主义生产技术C.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D.自身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7.

下图为进步画家李可染在1938年创作的宣传画。与此画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日本制造的 九一八 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全面抗战由此开始B.九一八 事变后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在东北坚持抗战
C.该画作创作之时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D.中美苏签署《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东北归还中华民国

8.

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的报告中指出: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该报告说明此时中国共产党(  )

A.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B.致力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C.成功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路线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9.

阅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2014—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总额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表

项目/时间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643563

688858

746395

832036

919281

986515

1013567

1149237

出口总额亿元

143884

141167

138419

153309

164129

172374

179279

217287

进口总额亿元

120358

104336

104967

124790

140881

143254

142936

172634

进出口差额亿元

23526

36831

33452

28520

23248

29120

36342

42653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0167

21966

23821

25974

28228

30733

32189

35128

A.中国的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体现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B.国民经济保持着快速增长,推动了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C.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提升,为降低社会保障创造条件D.这一时期进出口差额扩大,得益于关税自主权的收回

10.

最早的文明之光出现在烈日蒸晒下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这两条大河养育的一片荒原。以下文明成果与这片荒原相关的是(  )
①最早培植大麦、小麦
②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出现最早的青铜器皿
③诞生了最早的象形文字
④遗址中有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③④

11.

《大宪章》规定:不经臣民同意,国王不得在规定的贡款之外征税;由25名贵族组成委员会,监督《大宪章》的执行;国王若违反《大宪章》的规定,臣民可对其进行制裁。由此可知《大宪章》(  )

A.是限制王权的法律手段B.逐步推动了等级君主制确立C.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D.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12.

有学者认为:许多启蒙哲人几乎都毫不赞成民主和社会平等,他们更乐于相信实施他们倡导的改革的专制君主;在哲人中,哲学王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  )

A.柏拉图B.洛克C.伏尔泰D.康德

13.

社会生活变迁是社会历史的缩影,以下历史事件的前后对应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明治维新推行 殖产兴业 政策——西服在日本流行B.英国的殖民活动——欧洲文化成为澳大利亚文化的主流
C.三角贸易 使印第安人大量死亡——许多日本人移民墨西哥等拉美国家D.工业革命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需要原料和市场——股份制公司的出现和扩展

14.

1914年8月德军涌入比利时,到9月的第一个星期,德军已经进入法国,似乎准备好占领法国。英法联军顽强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拯救了巴黎,但他们没能力把德军赶出法国。这一战役是(  )

A.日德兰战役B.凡尔登战役C.索姆河战役D.马恩河战役

15.

美国历史学家布莱恩 ·莱瓦克在提到20世纪30年代政治的分化时指出: 当资本主义国家在高失业率和工业出口率降低中挣扎时,共产主义俄国似乎出现了奇迹。因此,西方政治变成两极,左边是共产主义,右边是法西斯主义和纳粹主义。然而,在美国和欧洲,政治家和决策者争取中立 与这一时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美国在实行指令性计划B.苏联农民为工业化做出了巨大牺牲C.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D.国际法应用范围从欧洲扩大到美洲

16.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 天子之玺 皇帝行玺 天子行玺 皇帝信玺 天子信玺 。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 皇帝之玺 ;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 天子之玺 ;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秦始皇制玺的史实反映出当时的国家体制的特点是(  )
①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设置了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
③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有较为缜密的权力运行机制
④创立了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政令的传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

在发展贸易的过程中,____人逐渐制造出一种有好几排水手划桨的船。这种船速度快,适于越来越向西推进的的远航。公元前11世纪,他们开始向爱琴海扩展,到公元前9世纪末,他们已进入地中海西部……的水手和商人控制了地中海海上贸易的大部分。划线部分应填入的是(  )

A.希腊B.印欧C.阿拉伯D.腓尼基

18.

在《国富论》(1776年)中,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以一个位于伦敦的别针工厂为例,指出一个人的生产率由每天不超过20个别针,可以增长至令人震惊的4800个。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

A.劳动分工B.垄断组织C.蒸汽的力量D.严格的纪律

19.

凯恩斯认为,在自由资本主义下,仅靠私人经济是不能达到经济最大化的,期间需要国家出面来弥补和干预,以使国民收入全部用来生活消费和生产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和经济的最大化。以下措施与材料观点不符合的是(  )

A.加强社区管理的市场化改革B.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C.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D.利用信贷、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实施宏观调控

20.

20世纪50年代晚期,四个来自英国北部港口城市利物浦的年轻人理解了美国的摇滚乐,并将他们本地的音乐风格掺入其中,由此改造出了不仅在欧洲,而且在美国流行的音乐,这就是披头士乐队;当麦当劳在20世纪60年代抵达欧洲时,也为吸引新市场的不同口味而对其快餐的成分做了微妙的改变。这主要说明(  )

A.文化的一体化特征B.欧洲文化的美国化C.文化碰撞的相互性D.美国文化的欧洲化

21.

解释唐代士族衰弱的原因时,许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科举的兴起所致。然而美国的中国古代史专家陆威仪认为,这是倒果为因。虽然进士举越来越重要,但是旧的家族娴熟地掌握了这种考试,以至于进士举成为大家族确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条新途径。不同于后来中国朝代科举以笔试为主、考官无从知晓答题人身份的规定,唐代的科举要求主考人和应试者之间、应试者们自身之间一种广泛的、遵照礼仪的互动。科举过程中强烈的社会因素也总是优惠士族的子孙。关于这一史学争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历史研究虽然鼓励百家争鸣,但不必立异以为高,应诉诸公论B.研究历史需要正本清源,新的历史解释不能脱离新史料的发掘
C.历史学追求史实的纯粹与客观,而家国情怀却常影响价值判断D.历史学家需要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考证与辨析他所研究的事实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以及陆军和海军技术……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不断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1368年,明朝建立了。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中国强大的力量给一些地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朋友。

——摘编自王赓武著《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 字、1个 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上个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6月28日)

材料三
针对国际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和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成为大势所趋的新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治理理念和智慧同当今时代的共鸣点,突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意愿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提出中国方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基本方略,开创性地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推动人类社会更加和平和繁荣。

——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三次崛起之下中国同周边国家交往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列举 这种影响还传播到了隔海相望的日本 的四个事例。(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下半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和发展的历程,并指出联合国的宗旨。(8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 党中央深入发掘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治理理念和智慧 的内涵并指出新时代的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所担当的角色。(5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元代)贝币不仅存在于云南,也存在于印度、孟加拉、缅甸、泰国和老挝。这显示出,云南贝币的行用,是其与南亚和东南亚的一种商业纽带。作为与这些地区贸易关系的结果,贝币被引进中国西南并成为当地流通的货币。元代史料表明,贝进口到云南,不仅通过西南丝绸之路,也有的来自中国海滨,溯流而上经陆路运至云南。

——摘编自【瑞士】傅汉思:《马可·波罗到过中国:货币、食盐、税收的新证据》

材料二
法老主义扎根在每个埃及人的心中。法老主义情结是永恒的,也是不断加深。埃及人首先是法老文明的后裔,其次才是阿拉伯人。他人若煽动埃及放弃法老主义,就等同于如此教唆: 埃及啊,去摧毁你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忘记你是谁,跟随我们吧! 不要对埃及无尽索求。无论其总部在开罗,在大马士革还是巴格达,埃及都永不可能成为阿拉伯整体的一员。

——1933年,塔哈·侯赛因在《东方杂志》撰文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初,大庆工人吃大苦,耐大劳,坚持 三老四严 四个一样 (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对待革命工作要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和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 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石油会战,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云南贝币的功能,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路线。(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文化构成的角度分析埃及 永不可能成为阿拉伯整体的一员的原因,并概括二战后埃及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60年代的时代精神。结合所学,简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工业建设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里,欧洲探险者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阶段的来临。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欧洲人凭借他们在海外活动中的领先能力,崛起为全球霸主。这些世纪中发展起来的某些全球性的关系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更加紧密起来。因此,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

——引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二

工业革命前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

——《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习图册: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根据两则材料,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这一时期的相关知识,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