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河南省信阳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1052

一、单选题

1.

许倬云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流动》一书中统计了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宰相人数及出身(见下表)。表中情况反映了(  )

赵国

赵国

齐国

秦国

楚国

韩国

魏国

燕国

宰相人数

13

9

18

7

12

18

不详

出身

宗法贵族

5

8

5

3

11

9

不详

寒微之士

8

1

13

4

1

9

4

A.礼崩乐坏,陪臣执国命B.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C.天下为公,选贤任能D.任人唯亲转向任人唯贤

2.

下图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出土的木牍《集簿》,内容有当年岁末该县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记录。该集簿内容反映了当时(  )

A.注重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B.推行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C.中央选拔地方官员的程序和内容D.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和监察

3.

秦汉时期推行乡里制度,但到东晋南朝,以户口编排为基础的 逐渐松弛,丘、村等自然聚落逐步演变成为实际的乡村行政管理单位,与 并存,甚至慢慢地取代了 。该现象说明(  )

A.乡里制度脱离了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B.封建国家对基层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调整C.因长期战乱带来社会基层组织形态新变化D.地缘为主的聚合形态恢复到血缘聚居形态

4.

西魏时改革兵制,实行 府兵制 ,在全国设军府近百个,府兵免除租调及其他力役,但出征要自带部分衣甲兵器。后又 募百姓充之,除其县籍 是后夏人(汉人)半为兵矣 。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

A.实行兵农分离政策B.实行民族交融的政策C.兵役负担较前加重D.当时军队主力是汉人

5.

隋代 京兆(长安城)王都所在,俗具五方,人物混淆,华戎杂错。……安定(甘肃中部)、北地、上郡、陇西、天水、金城,于古为六郡之地,其人性犹质直。然尚俭约,习仁义,勤于稼穑,多畜牧 。材料反映(  )

A.游牧经济带向中原地区推进B.少数民族放弃了传统C.北方接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D.汉胡杂居,农牧兼营

6.

宋代 平原沃土,桑柘甚盛,蚕女勤苦,罔畏饥渴。……一茧簿山立,缲车之声连甍相闻。非贵非骄,靡不务此。……一争为纤巧,以渔倍息。 这反映(  )

A.家庭手工业已在从事商品生产B.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C.精耕细作传统农业得到新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宋代

7.

北宋时期,对历代兴亡的考察在数量上有了快速增长,出现了考察 小大之国所以治乱兴衰之迹 的兴亡论专书,还有数量浩繁的专门讨论历代兴亡之事的篇章。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对五代政权更迭的反思B.宋代史学的发展C.读书人参政议政的热情D.内忧外患的形势

8.

下表为 唐、宋、元时期御史官员品秩比较表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备注

御史大夫

从三品

不除授

从一品

宋以御史中丞主领台务。

御史中丞

正五品

从三品

正二品

侍御史

从六品下

从六品

从二品

殿中侍御史

从七品下

正七品

正四品

监察御史

正八品上

从七品

正七品

A.调动了监察官员工作积极性B.体现对监察制度的逐步完善C.逐渐改变了监察官员的定位D.保障了监察官员更好的履职

9.

明代中后期,儒学宗师提出了 四民异业同道 说,“(四民)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其尽心。其归要在于有益于生人之道 。晋商王显训诫诸子日 商与士也,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唯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各安其业。 这反映了人们(  )

A.逐渐重视工商活动B.放弃重农轻商观念C.逐渐改变职业观念D.回归传统义利思想

10.

明中叶以前,官府对私家和书坊出版业严格控制,规定只准 刊定经史有益之书 。但到明代中后期,连都察院、国子监都竞相刊印《三国演义》、《英烈传》、《水浒传》等通俗文化作品。对此变化解读合理的是(  )

A.国家放弃对出版业的监管B.出版业竞争激烈C.政府对人们思想控制放松D.商品经济的冲击

11.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 止(只)以商贾为业,人无担食之储,然亦不以储蓄为意。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殽(肴)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 这一记载反映了(  )

A.经济繁荣带来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转变B.经济繁荣带来道德观念滑坡C.经济发达民众的物质生活相对比较富足D.经济发达民众生活门路多样

12.

康熙年间,一妇女张沈氏嫁人两年不到而守寡,以婆婆凶悍而自己贫苦无依为由两次投牒官府请求再嫁,官吏于成龙批示不准,并在判词中严加斥责, 试问七旬之姑谁依,六尺之孤何托?刁顽无耻,痛恨何如,所请仍旧属不准。 这反映(  )

A.清代法律不允许寡妇改嫁B.政府用法律维护纲常礼法C.清政府介入民间家庭纠纷D.官员不谙世事和颟顸断案

13.

1882年,上海已有新式缫丝厂开工运转,引进国外先进缫丝技术设备,生产 优等丝 专供出口欧美,获利颇丰。但有人在《申报》撰文说机器缫丝 夺小民之利 规避捐输 ,败坏社会风气。上述材料反映(  )

A.传统观念阻碍先进技术推广B.机器生产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C.与外商争利,遭到他们攻击D.机器大工业生产不适合中国社会

14.

1898年,汉口出现阅报社一所, 将各报备齐,以供众览 。之后,各地阅报社如雨后春笋般创办了起来,尤其是1903年后,阅报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仅1904至1908年五年间就有374处阅报社出现。这是(  )

A.实行新政宪政改革的现实需求B.推动社会风气开化以救亡图存C.知识分子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D.有识之士为了获得政治参与感

15.

清初的 圣谕十六条 中有 讲法律以做愚顽 ,要求民间开展法制教育。但是1904年清政府在《学务纲要》中明确规定: 私学堂禁专习政治法律 、私设学堂 概不准讲习政治法律专科 。对此解读合理是(  )

A.清政府统治的人治色彩更加浓厚B.清末禁习的是西方的政治法律C.清政府禁止私立学校的法律教育D.清末放弃了对民众的法律教育

16.

20世纪初,梁启超预言 十八九世纪所演于欧美之壮剧,势必趋而集于亚东 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之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 这反映(  )

A.中国社会正处于革命爆发的前夜B.清王朝正推动 新政 和立宪运动C.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D.中国面临政局动荡社会混乱局面

17.

1906年12月,章太炎在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举行创刊周年庆祝会上的演说中说了这样的话: 以前的革命,俗称强盗结义;现在的革命,俗称秀才造反 。该言论反映出(  )

A.民主革命取代农民起义B.中国革命的阶级基础发生了改变C.对革命的理解是错误的D.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发生了改变

18.

下图是 1840—1920年国内市场商品量各时间段年均增长率表 。据此可知(  )

A.①阶段因外国侵略从而导致了国内市场萎缩B.②阶段因自然经济解体带来了进口商品增长
C.③阶段因资本输出带来进口商品增长率下降D.④阶段因外国商品退出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

19.

孙中山说 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时也强调 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的路,决不能是 少数人所得而私 ,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 操纵国民生计 ”。这说明(  )

A.国共两党革命目标一致B.孙中山放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念C.中国共产党追随国民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20.

下图是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三月三十日,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发给合江省兴山市三街村农民徐福的土地执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基本完成B.为解放东北地区提供了保证C.土地改革消灭了私有土地制度D.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

21.

某时期,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条战线开展一个爱国增产节约运动。工人提出 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 ,农民的口号是 多产棉花多打粮,打败美国野心狼 。该时期(  )

A.是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B.该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C.国民党政权退出大陆撤到台湾D.该运动朝鲜打败了美国侵略者

22.

1982年义乌县发布 四个允许 (即允许转包责任田、允许带几个学徒、允许议价销售、允许长途运销)的决定;1986年以后重新归纳提炼为: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该变化(  )

A.说明中国完全放开农村市场限制B.说明农民可以自由从农村到城市C.反映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调整D.反映中国逐步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23.

2003年3月,中国通过了新一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改革后的国务院机构数由29个减少为28个,将 内贸 外贸 职能进行合并,组建商务部。此次机构改革(  )

A.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步骤B.反映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C.适应了新世纪国内外形势的变化D.完成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24.

2012年至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从1085.7万户增长到4700多万户,10年翻了两番多;中国民营经济具有 56789”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材料反映了(  )

A.民营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B.国民经济出现 民进国退 现象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结出了丰硕成果D.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史料
汉兴六十余载,海内艾安,府库充实,而四夷未宾,制度多阙。上方欲用文武,求之如弗及,始以蒲轮迎枚生,见主父而叹息。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卜式拔于刍牧,弘羊擢于贾竖,卫青奋于奴仆,日磾出于降虏,斯亦曩时版筑贩牛之朋已。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宽,笃行则石建、石庆,质直则汲黯、卜式,推贤则韩安国、郑:当时,定令则赵禹、张汤,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应对则严助、朱买臣,历数则唐都、洛下闳,协律则李延年,运筹则桑弘羊,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则霍光、金日磾,其余不可胜纪。是以兴造功业,制度遗文,后世莫及。

——摘编自班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赞》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此时统治者如何 兴造功业、制度 ,并简要评价。(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才选拔与国家治理的关系。(4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793—1794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受命尽一切可能收集有关中国的思想、政治、军事、社会、经济和哲学等情报,打开东方与英国之间的贸易,并与中国发展条约所规定的关系。关于清王朝的前景,马戛尔尼作出了相当犀利的评价: 中华帝国是一艘陈旧而又古怪的一流战舰,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中,代代相继的能干而警觉的官员设法使它飘浮着,并凭借其庞大与外观而使四邻畏惧。但当一位才不敷用的人掌舵领航时,它便失去了纪律与安全。它可能不会立即沉没,它可能会像残舸一样飘流旬日,然后在海岸上粉身碎骨,但却无法在其破旧的基础上重建起来。 无论外交上的结果如何,东印度公司的一名要员评论说: 仅仅是通过这个使团所获取的情报,就远远可以补偿所花费的费用了。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上册)》

材料二
昨据尔使臣以尔国贸易之事禀请大臣等转奏,皆系更张定制,不便准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今尔国使臣于定例之外多有陈乞,大乖仰体天朝加惠远人、抚育四夷之道。且天朝统驭万国,一视同仁,即在广东贸易者亦不仅尔英吉利一国,若俱纷纷效尤,以难行之事妄行干渎,岂能曲徇所请?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豫也!

——《清高宗实录》卷1435乾隆五十八年八月己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各是怎样看待对方的,双方的看法带来怎样的后果?(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时期中国的外交。(4分)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大行政区是在1949年前后形成的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中央局的基础上,由临时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政府,经中共中央批准后建立的。毛泽东在1949年12月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就大行政区的设立作了说明,指出: 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设立这样一级的有力量的地方机构,才能把事情办好。应该统一的,必须统一,决不许可各自为政;但是统一和因地制宜必须互相结合。在人民的政权下,产生像过去那样的封建割据的历史条件已经消灭了,中央和地方的适当的分工将有利而无害 。……
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了《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指出, 国家进入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时期。国家计划经济的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为了中央直接领导省市以便于更能切实地了解下面的情况,减少组织层次,增加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为了节约干部加强中央和供给厂矿企业的需要,并适当地加强省、市的领导,撤销大区一级的行政机构,是完全必要和适时地 。1954年10月大行政区完成历史使命,大区撤销的任务完成。

——摘编自王建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治理体系的构建(1949—195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大行政区设立和撤销的背景。(8分)
材料二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行该政治制度的影响。(3分)
材料三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规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如何落实宪法的第31条规定的?(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毛泽东思想为什么能实现这样的飞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即政权的原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即为夺取政权。共产党必须要获得政权,没有政权就无法改造旧世界。……所以政权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标准。因为坚持了这个标准,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才赢得了胜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第一次飞跃。
邓小平理论之所以能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就是因为该理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要标准,即生产力标准。就是共产党在取得政权之后,必须要把生产力放在重要位置。社会主义不可能建立在贫穷的生产力基础之上,苏联、东欧国家还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遇到了挫折,甚至倾覆倒台,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忽视了政权的物质基础,忽视了社会主义政权是以社会主义要有比资本主义先进得多的生产力作为基础的。……邓小平强调 不争论 ,因为 一争论 就会以教条式马克思主义作为标准来争论,争论的内容也始终绕不开改革开放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也就必然导致 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

——摘编自程美东《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1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