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3)【纲要上第十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专项训练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3 浏览数:192

一、材料阅读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改革开放给城市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机遇,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逐渐走上了健康的轨道。新兴的小城镇在经济发达的广东、江浙地区,由乡镇企业带动的小城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使深圳、珠海等原来偏僻的小渔村和小县城迅速崛起并发展为大都市。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沿海部分城市座谈会纪要》关于进一步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的建议。1994年,中国的 民工大潮 汹涌澎湃,大批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的建设中。2001年正式启动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了中国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摘编自李军、狄江华《新中国城市发展历程探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千百年来,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出千古传诵的友好篇章。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 海上丝绸之路 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引自2013年习近平重要讲话

材料二
2013年9月,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重要演讲,提出用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 丝绸之路经济带 。10月,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 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6月,习近平在中国 ——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 一带一路 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 一带一路 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 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我国政府正以 一带一路 为重要实践平台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一带一路 构想提出的背景。(8分)
(2)中国提出 一带一路 倡议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结合所学,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概括 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出的依据。(8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 一带一路 的战略意义。(8分)

3.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山东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发现有103家亏损,其中43家资不抵债,同年10月,诸城市政府选择5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涵盖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第一家试点改制企业—国营电机厂的改革方案由职工提出,其内容为:将企业净资产平均出售给每一位员工,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让企业有偿使用,诸城市政府将之总结核定为 人人持股,平均持股 的股份合作制方案,准予实施,并在全市推广,至1994年7月,该市288家乡镇以上企业有272家实现改制、其中210家实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造。
1996年,中央九部委对诸城改革进行联合调查,对其改革给予高度评价。诸城实行企业股份制改革后,经济活力迅速迸发,21世纪初期,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一跃进入中国百强县行列。

——摘编自迟福林主编《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40年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诸城市企业改革的路径。(6分)

4.

大一统 是我国历史上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工作理论和实践创新,牢牢把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和主动权,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扎实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但一个时期以来,台湾民进党当局加紧进行 台独 分裂活动,一些外部势力极力搞 以台制华 ,企图阻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不容置疑也不容改变。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阐述:指出中国政府积极推进对台湾 工作理论 的创新及 实践 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阻碍因素。

二、开放性试题

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79年中国广告业大事记

1月4日,《天津日报》刊登天津牙膏厂的商业广告:蓝天牌牙膏。绝迹多年的商业广告重新在中国内地报刊上出现。
1月14日,《文汇报》发表《为广告正名》的文章,指出: 对资本主义的生意经要一分为二。要善于吸取它有用的部分,广告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有必要把广告当作促进内外贸易、改善经营管理的一门学问对待。
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广告史上第一条商业电视广告:参桂补酒。
3月15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首例电台广告—— 春蕾 药性发乳。
3月20日,《工人日报》刊登日本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的整版广告—— 东芝技术合作 。各地读者纷纷给报社打电话,质问 为什么刊登外国广告?是社会主义报纸还是资本主义国家报纸?
3月,日本电通广告公司率先与上海广告公司开展业务合作。
6月,美国三大广告公司组成 美中广告委员会 访华。
7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一条广告的启示》: 我们国家这么大,各项建设事业的需要,包括人民生活的需要,五花八门,如果单是依靠行政手段去安排组织,不免挂一漏万;利用市场经济,作一些补充调剂,只会有好处。
8—10月,北京、上海等城市纷纷出现广告公司。
11月8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了《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台刊登和播放外国商品广告的通知》,提出: 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开展外商广告业务。
基于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979年中国社会的认识。(14分)

三、材料阅读

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表现极大地改变了东盟对中国的印象,此后中国与东盟间的经济互动进入更为良性的发展阶段,2004年11月签署的《中国一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向东盟国家开放了中国市场,东盟日益认识到中国正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振兴的引擎,东盟成员国都可以从中国日益发展的经济中受益。在官方军事交流领域,中国与东盟在2002年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缓解了各国在中国南海问题上的争端。次年,中国加入了东盟友好合作条约,成为第一个参加该条约的区域外大国。中国还积极参与亚洲地区论坛,甚至倡议在亚洲地区论坛的基础上建立东亚安全共同体,以加强安全对话及合作制度化。
材料二
中国重视发展与大国的关系。在反恐、防核扩散以及朝核危机等美国关心的问题上,中国都尽可能与美方合作。中国还积极发展与欧盟、俄罗斯以及印度等国家或团体的关系,双边交流及首脑会晤不断。此外,中国还一改此前对八国集团的疏远态度,于2003、2005、2006年参加了八国集团会议。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韦宗友《中国新外交:国内变迁、外部环境与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实践所反映的外交理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实践的意义。

7.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材料一
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绝对不能照搬。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

材料二
五代党中央,毛邓江胡习,英明来导航,理论指方向。

——刘军《旗帜颂》

思考
(1)材料一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什么思想?
(2)材料二中的 理论 具体指什么?这些理论有何共同特点?

8.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1978 年至1985年是我国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时期,减贫动力主要来自农村改革及农村经济的发展。1979 年中央成立专门机构支持贫困地区的生产和生活。1980年又设立了 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但没法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状况。1986 年至2000年,农村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政府采取以发展为核心的扶贫政策。由国家投入资金,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当地资源,发展各种产业促进增产增收。同时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水平和文化素质。2001年至2013年,开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协调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在此期间,基层组织发展日益规范, 要致富,选好党支部 成为贫困人口的真实呼声。

——摘编自董敬怡《中国扶贫改革40年:历程、经验及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78年以来中国扶贫工作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扶贫改革工作的基本经验。(9分)

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生产总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8%上升到15.2%,多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到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道路越走越宽广,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 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统揽 四个伟大 ,擘画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路线图,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1)改革开放以来,请你简要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有哪些?
(2)应用所学的知识,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地位及其关系。

1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根据有关资料,1949年前全国兼营 四坊 五匠 的,约有1000多万人。从1954年开始,农村专业手工业者或兼营手工业的农民都被整合进农业合作社,他们经营的手工业作坊成为社队企业的最早来源。当年毛泽东提出大办工业 几个并举 的方针,其中就包括农村工业化。1959年高峰时,全国农村办起工业企业70万个,总产值7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人民日报也积极宣传兴办社队企业的优势。1959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上呼吁, 目前人民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公社支配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等,还不很多,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我国农村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发展前途。

——摘编自王铁成《社队企业兴起与乡村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83年2月初,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听到苏州已有不少社、队人均收入超过了800美元,他深受鼓舞。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 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 。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队企业兴起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作用。(6分)
(3)由材料中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分)

四、开放性试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
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结业后,由我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凡符合下述条件的职工均可报考: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道德品质好,谈吐及待人接物坚持 五讲四美
(2)大专院校理工和财经专业毕业,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3)具有初等英语基础;
(4)有一定的社会知识和中文水平;
(5)年龄在45岁以下,身体健康。

——据南兆旭《深圳记忆:1949—2009》

结合材料,以 深圳·窗口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我们创造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成熟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在人类文明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了从 赶上时代 引领时代 的伟大跨越。经过一百年的艰辛探索,我们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辟了人类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已经成为具有普遍性特征和一般意义的科学理论和发展路径。

——摘编自李珍《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世界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阐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舆论信息统计(局部)

时间

舆论热词

20世纪70年代初

两个凡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开放

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

摸着石头过河、包产到户、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后富,小平您好

20世纪90年代初到21世纪初

南方谈话、姓资姓社、下海、三个有利于、市场经济

21世纪初至今

网购、互联网+、全面小康、中国梦、一带一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知识,对表3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