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周礼·司寇》
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
《左传·哀公元年》
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国语》
(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人物
诸侯国
主张或改革措施
管仲
齐国
“以劳收禄”“收禄不过其功”“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
乐毅
燕国
“循法令,顺庶孽者,施及萌隶”“察能而授官”
申不害
韩国
“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内修政教,外应诸侯”
吴起
楚国
“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明法审令”“砥砺甲兵,以时争利于天下”
史料
阐释
A
“制诏,三代无文,秦始有之”“秦并天下,改命曰‘制’,令曰‘诏’,于是‘诏’兴焉”
秦朝开始确立文书制度,并建立起文书传送系统
B
“(唐)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凡制、敕施行,京师诸司有符、移、关、牒(公文统称)下诸州者,由都省(尚书省)以遣之”
官方文书种类繁多,由三省共同签署并负责执行
C
《大明律》规定:“凡增减官文书者,杖六十”凡官文书稽(耽误)程者,一日吏典笞一十,三日加一等,罪止笞四十”
以法律手段保证文书工作的正常进行,严惩擅改或延误
D
雍正谕内阁:“是以令其密折具奏。及发与廷议有裁去本人姓名者,无非欲诸臣无所回护,直言无隐”
官员上奏密折不必署名,体现决策机制的规范化
朝代
分等标准
汉
“万户以上为伞”“减万户为长”
唐
“户口多少”“资地美恶”
明
纳钱粮的数额
清
冲(交通要冲)、繁(政务繁杂)、遗(赋税拖欠)、难(命盗案多)“四项兼者为最要”,派能力强的官员管理
考试名称
考试日期
应考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率
留学生甄选考试
1915年2月
239
151
63.18%
第一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6年6月
不详
194
第一届文官普通考试
1917年4月
2482
405
16.32%
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
1919年10月
5600
480
8.57%
第二届文官普通考试
1920年10月
3800
400
10.53%
县名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
机关
议员
委员
党
派
共产党
23
3
20
54
7
5
国民党
17
14
-
33
50
无党派
24
27
12
6
67
1
102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摘编自郭素萍《论西方文官的职业化》
——摘编自彭明《论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
——摘编自陈宁生《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
三、开放性试题
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趋势
时期
政治制度变迁特征
概要说明
夏商周
贵族政治时代
殷商确立了封建制和较完备的宗法制;周朝的分封制与宗法紧密相联,形成了一个政治和血缘相互扭结的分层治理结构
春秋战国
官僚制帝国过渡时代
礼崩乐坏,宗法政治秩序崩溃。
秦朝汉朝
开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时代
秦朝开创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汉代巩固。
三国魏晋南北朝
贵族与皇权并行时代
官僚门阀化和地方政治豪强化。
隋唐
大一统官僚帝制走向成熟的时代
隋唐像是一对扣得很紧的锁链。前一个创制,后一个继承,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的制度转变。
宋朝
政治制度繁杂的时代
矫五代之弊,重视权力的分散和制衡,但矫枉过正,形成了机构庞杂、人员臃肿、效率低下的政府体系
——摘编自伦宁《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