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金太阳联考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1—15课】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969

一、单选题

1.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南朝齐粱之际的文风柔弱淫靡,追求藻饰以掩饰内容的空虚。主张诗 须以一气浑成为上 ,反对诗作巧伪,提倡 诗主性情,不贵奇巧 。这可用于说明明末清初(  )

A.中外文化交流交融加强B.理学思想的影响力扩大C.政治局势左右诗歌创作D.社会形成个性解放思潮

2.

1802年以后,北意大利地区成立了意大利共和国,德意志的莱茵区建立了莱茵联盟国,它们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1806年,波兰地区出现了华沙大公国,脱离了普鲁士的统治。这些国家的建立(  )

A.有利于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B.有效维护了维也纳体系C.表明欧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D.加速了德意志统一进程

3.

《礼记》记载: 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总的来看,西周初期大部分经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的领土普遍较小,即使一等公国按《礼记》所言仅为100平方公里,也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或半个乡镇。这一策略的出发点是(  )

A.推动诸侯疆域扩展B.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C.强化宗法血缘关系D.实现对地方的有效统治

4.

公元前82年,罗马最高统治者苏拉建立了私人军队。有人评价,这种情况要出现在共和国早期会饱受诟病且会遭到元老院的口诛笔伐,然而其出现在此时(共和国晚期)则见怪不怪了。可见,当时罗马(  )

A.实行城邦民主制B.贵族寡头制开启C.逐渐向帝制过渡D.封君封臣制萌芽

5.

民国初年,记者黄远庸写道: 今者党之问题,可谓波靡全国矣,一般之贤愚不肖,既尽驱率入于此围幕之中,旗帜分张,天地异色。……党人之视己党,则神圣之,其互相视,则仇仇之;无党人之视党也,则蟊贼之。 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民国初年(  )

A.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B.政党政治缺乏社会基础C.不同社会阶层严重对立D.民国政府人员组成复杂

6.

表1所示是部分法家代表人物的活动经历。这可以用来说明表1(  )

代表人物

籍贯

游学从政国家

改革国家

李悝

卫国

卫国、魏国

魏国

吴起

卫国

卫国、鲁国、魏国、楚国

楚国

商鞅

卫国

卫国、魏国、秦国

秦国

申不害

郑国

郑国、韩国

韩国

李斯

楚国

楚国、齐国、秦国

秦国

A.法家学说是各国的主流思想B.春秋时期士阶层的进取精神C.改革者的经历影响改革成败D.战国出现 士无定主 的局面

7.

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将 政治态度 作为选拔高级文官的基本前提。1982—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内阁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反映了英国(  )

A.文官职务常任原则遭到破坏B.文官政治中立原则受到冲击C.政治强人决定文官制度发展D.政党政治机制损害文官制度

8.

图1所示是民国初期《政府公报》发表的一则公示。这反映了当时的官员考核制度(  )

普通文官甄别中,只有交通部传考不到之停职主事郑宝艺一人取消委任资格,其余各部未见有甄别,不合格者……在任官则尽赐一榜及第。

——1914114日《政府公报》 

图1

A.相对公平B.流于形式C.封建性强D.无法可依

9.

2018年12月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四条基本原则增加 贯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路线 ;第十二条第三款公务员应具备条件增加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第十三条第一款公务员义务增加 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等等。由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修订(  )

A.旨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B.确立了党管干部原则C.增强了行政机关的活力D.强化了党的领导监督

10.

1701年,英国颁布的《王位继承法》规定: 法官只要行为良好便可终身任职;法官只有在违反正当行为原则并在上下两院共同要求下才能由国王予以免职。 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 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这些规定(  )

A.贯彻了三权分立原则B.推动了政治体制变革C.有助于保障司法独立D.强化了法律至上原则

11.

近年来,网上立案、电子送达、 云上庭审 等在线诉讼模式在我国应运而生。 云上庭审 的整个过程与现场庭审并无二致,线上上传证据,证人 出庭,屏幕共享,实时查看笔录内容,实时语音转写,诉讼时间大大缩短。这反映了(  )

A.我国司法诉讼依赖信息化B.现代技术发展提高司法效率C.依法治国 方略深入推进D.我国司法制度走在世界前列

12.

承德避暑山庄(修建始于1703年)是清朝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地方,集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风景于一园。其中既有汉式传统宫殿、府邸,又有佛教庙宇,分别呈现出蒙、藏、汉的建筑风格。这一风格特点折射出清朝(  )

A.民族团结平等的政策B.实现国家统一的意愿C.满汉一体的基本国策D.因俗而治的统治方略

13.

《威斯特伐里亚条约》承认地区性的宗教宽容,一些诸侯国家与城市选择了一种宗教信仰,另外一些则选择了其他宗教信仰。同时,该条约还使信奉新教的尼德兰脱离了西班牙的统治,获得了完全的独立。由此可见,《威斯特伐里亚条约》(  )

A.开创了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的例子B.通过宗教政策协调国际关系C.确立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的原则D.重在推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4.

吴宗金在《民族法制的理论与实践》中提道:“(中国)民族自治权的内容可分为政治综合类的自治权、经济综合类的自治权、文化综合类的自治权等。 从本质上说,这些自治权属于(  )

A.自治机关的管理职能B.自治地区的司法职能C.中央政府的统筹职责D.基层工作的管理权限

15.

1955年4月24日,这是会议的最后一天,尽管所有与会者均已到齐,但会场却一片寂静,会议的进程因为众人的各执己见而暂停。此时镇定自若的周恩来总理开始舌战群儒,将在场的各国领导人一一说服。 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B.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的突破C.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D.充实和完善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

16.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种军用票陆续发行,以筹措军费开支。图2所示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桂系军阀沈鸿英以个人名义发行的军用票。这种军用票的发行(  )

图2

A.促进了广西的商业发展B.导致了军阀混战的局面C.有利于国防事业的巩固D.加剧了货币混乱的状况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太平军所到之处 查庵观寺院田产充公 。1852年夏,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又联名向洪秀全上书,申明 宜广积粮,以充军备而裕国课 ,并请准 照旧交粮纳税 。1853年下半年,《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湖北、江西、安徽一带的 富室 被太平天国勒令 计亩一石,或出谷一石、二石不等,分为无田者食 。1853年年底,石达开到达安徽,为 结民心 ,他让当地人充任 乡官征租赋 立榷关于大星桥各属支河曲港

——摘编自何希芝《太平天国的经济措施及政策》

材料二
1855年1月以后,天京恢复了家庭制度, 圣库制度 逐渐废弛,太平天国政府对独立的手工业者采取了听任自由经营的方针,允许私人自由贸易,并给予一定的救济扶持。1860年太平军占领苏州后,李秀全下令: 各门外百姓无本为业,亦计(借)给其资,发去铜钱十余万串。 1861年,太平军在濮院等地曾多次发布文告, 尔等子民勿必惊疑,通商贸易 士农工商各安恒业"。

——摘编自段本洛《关于太平天国后期的商业政策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太平天国前期的经济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太平天国实施上述经济政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太平天国中后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掀起了一场旨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政府改革运动,并在全球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而西方文官制度则成为改革的焦点。表2所示为现代世界文官制度的改革(部分)。

表2

国家

内容

新西兰

1988年开始对文官制度进行重大改革,内容包括:文官由终身制改为任期制,并根据《雇用合同法》签订雇用合同

日本

2001年制定《文官制度改革大纲》,明确规定:在某些职位的任用上实行公开竞聘,鼓励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进行人才交流

美国

1993年克林顿政府发起行政改革运动时宣布,未来五年裁减联邦政府雇员25.2万人,节约开支1080亿美元,五年来实现裁员35.1万人,削减财政支出1370亿美元

墨西哥

1994年颁布《公务员职责法》,制定专门的廉政准则

——摘编自秦勃《全球化语境下西方文官制度的嬗变与重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现代世界文官制度改革中得到的启示。(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3所示是古代少数民族的法律编纂活动。

表3

时期

法律编纂活动

秦汉

北方的匈奴参照汉族制定匈奴刑法

南北朝

《北齐律》开创新体例,为隋唐律提供重要的范本

西夏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少数民族文字印行的法典,包括刑法、诉讼法、民法、经济法、军事法,其详细程度为现存中国古代法律之最

元朝

《元典章》的制定,直接影响了《大明会典》的制定,使民事诉讼程序化,开了民刑分立的先河

清朝

《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西藏通则》《回疆则例》等,它们是封建法制史上突出的成就

——整理自张晋藩《中华法系的回顾与前瞻》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对中国而言,20世纪60年代的这个重大变动,促使中国外交发生了深刻变化。通过这个变动,中国从苏联控制的所谓社会主义阵营中摆脱出来,赢得了外交上真正独立自主的地位。对 中间地带 的重新认识,与某些发达国家的重要接触,以及最后对中美关系作出的新判断,都是中国外交战略中现实主义因素被肯定、被坚持的过程。这个变动后,在大约5年时间里、中国同时与美苏两强的军事威胁相对抗。
材料二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分为三个层次,即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和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在20世纪最后十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趋势。在处理大国关系时,中国领导人强调,要积极致力于发展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稳定和发展周边关系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新的、最重要的发展是建立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会晤机制,形成了 上海五国组织 。这一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保持中国西北边陲的稳定和安宁。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里,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有所发展。除传统的双边机制外,中国越来越重视在多边机制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磋商和配合,共同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中国正在着手解决一个新问题,即如何在国内已转向市场机制的情况下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互利的经贸关系,进行有效的对外援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的 这个重大变动 ,并分析其对中国外交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最后十年中国对外关系的新趋势。(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