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新乡市高一第一学期“选科调研“第一次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5课】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96

一、单选题

1.

考古学者在陕西省临潼姜寨和半坡遗址中发现较为完整的聚落结构。这些聚落规模较大,皆为经过精心规划的环壕聚落,在壕沟圈护的聚落内部功能分区明确,除聚落内部生活区规划整齐外,环壕外墓葬区也多经过有意识的规划,墓葬依序排列。这说明,该时期,该地区(  )

A.已形成鲜明的社会等级B.聚落内外部生活稳定有序C.部落内部社会分工显著D.房屋建筑设计注重规模化

2.

表1所示是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已鉴定的墓葬中,具有随葬石铲、斧、锛等工具的男性墓葬和女性墓葬的数量。据此可以推知,这一时期(  )

表1

时期

鉴定墓葬/

男性墓葬/

女性墓葬/

中期阶段

42

31

11

晚期阶段

7

6

1

A.阶级分化现象较为明显B.山东地区手工业发达C.男女社会地位发生变化D.男性主要从事手工业

3.

殷商文献中的祖宗神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保佑、赐福子孙;另一方面又会惩诫、加害后人。但西周各类文献中的祖宗神多具护佑、赐福功能,鲜有贻害子孙的情形。这一转变(  )

A.推动了民本思想观念的产生B.增强了血缘纽带的作用C.增加了祖先在政治上的威望D.反映了宗法观念的削弱

4.

在受周王封赐之后,各地诸侯和贵族将自己所拥有的 层层地分赐下去,使得 王臣 在社会阶层的范畴里向纵深不断地延伸,直到贵族社会的最底层。这说明西周(  )

A.中国开始进入阶级社会B.宗法制与分封制相结合C.分封制强化了社会等级D.王室专制统治得到强化

5.

春秋时,楚庄王曾诠释 武德 ,认为 武德 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这一诠释体现了他对社会安定和民众利益的追求,也符合周初以来华夏对 的理解。之后,他又举(周)武王之例,显示其欲以武王为效法对象。这反映出楚庄王(  )

A.对华夏文明的认同B.有同周武王一样的功绩C.对强大武力的向往D.以儒家思想为立国基础

6.

战国时期,三晋地区的城市市场由政府建造,政府在市场设置专门管理人员,对市场交易的价格、度量衡、货币等进行管理;要求商品必须标明价格,商人必须使用经过官方检查符合标准的度量衡和货币。这些做法(  )

A.强化了 工商食官 B.规范了市场交易秩序C.加强了中央集权D.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7.

《墨子》中说, 古者圣王制为节用之法曰: 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 。这些主张(  )

A.旨在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加快社会财富积累C.源于先秦小农经济的发达D.否定了发展经济的必要性

8.

《史记·东越列传》载: 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 这说明秦朝(  )

A.开始在民族地区推广郡县制B.保留了诸侯王的设置C.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D.对地方势力分而治之

9.

《厩苑律》载,秦朝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对耕牛进行评比,岁末,在正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考课,成绩最优者赏赐酒一壶、干肉十条,并免除一次更役,赏赐牛长资劳三十天;成绩最差者,斥责田啬夫,责罚饲牛者资劳两个月。由此可见,秦朝的耕牛评比(  )

A.遵循轻罪重刑的理念B.体现了重农的思想C.有利于基层地方自治D.重视地方执政时效

10.

当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建立的官僚体制及受法家思想影响的文化制度受到社会的广泛批评时,秦帝国建立初期企图以人文 、经书文学补 ,以此 兴太平 。但其倡文教的指导思想,迅速演变为对诸子之学、百家语义禁忌的文化政策。这一转变(  )

A.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B.开创了文化专制的传统C.使先秦典籍全部被焚毁D.违背了法家思想的精神

11.

张岂之在《中国历史》中写道:秦始皇时代,秦帝国的反抗力量主要活动于关东(指河南函谷关以东地区)……秦末大起义中数十家反秦武装力量也均崛起于关东;而关中地区未曾燃起一星反抗的火花。该学者重在说明(  )

A.法家思想已不适应统治需要B.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非常大C.关中地区社会矛盾尚未激化D.六国旧地对秦统治缺乏认同感

12.

汉代,官员可以不经正常公文处理程序,直接向皇帝上报秘密奏章,奏章则由皇帝本人或皇帝所指定的人开阅处理,史称 上封事 。比如汉光武帝曾下诏, 百僚并上封事,无有隐讳;有司修职,务遵法度 。据此分析, 上封事 (  )

A.强化了对基层机构的控制B.体现了严刑峻法治国理念C.利于强化君主的集权统治D.保障了政令的传达和效率

13.

《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建武初年国家控制的人口不过1000余万,然而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国家所控制的人口已达2100余万。对这一现象解释合理的是,东汉初期(  )

A.释放奴婢取得成效B.社会经济空前繁荣C.政府威信大大提高D.官民关系显著改善

14.

汉赋对疆域的描写除了有对东、西、南、北抵达之地的点状铺写外,还在东南、西北、西南以及东北的方位中铺写帝国边疆,展现了汉王朝疆域的概况,其中还涉及诸多的民族、部族、属国、郡县、治所、地名和山水名等。据此可知,汉赋这种题材创作(  )

A.巩固了汉朝疆域B.促进了国家认同C.体现了文化繁荣D.强化了中央集权

15.

汉末三国时期,无论是刘备、诸葛亮,还是曹操、荀彧,乃至孙权、张昭等人,都要以 兴复汉室 匡扶汉室 为号召,才能聚拢一定的政治追随者,以获得割据创业、称霸一方的正当性。这一现象说明(  )

A.正统性的获得成为各政权争夺的焦点B.东汉政权仍可凭借正统性控制地方C.分裂割据状态下正统思想仍具影响力D.论证正统性是各政权施政主要内容

16.

前秦统一北方初期,苻坚对鲜卑首领慕容垂礼之、爱之、亲之、信之,其礼遇程度比汉官王猛更胜一筹。对待同为非本族的羌族首领姚苌,苻坚也是信任至极,将 山南之事 一体交给他全权处理。苻坚的这些做法旨在(  )

A.迅速稳定政权B.拉拢少数民族首领C.促进民族交融D.显示自身统治魅力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战国中期,秦国虽拥有广大的土地,但要发展农业生产却缺乏足够的农业劳动力。商鞅从秦国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了使三晋之民的 徕民 政策。为实现这一政策,商鞅对迁入秦国的农民不仅赐予田地和住宅,并免去他们三代的徭役,不需要他们当兵打仗,只要他们专心致志地从事农业生产。当时的秦国家庭还保持着几代同居的习俗,商鞅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这就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和要求,以及以个体劳动者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一措施通过加强劳动者在各自生产领域中的主动性,提高了劳动力的利用率。

——摘编自叶行昆《论商鞅变法与制度创新》

材料二
阡陌原本是以井为单位的封给贵族领主们的封疆。这些贵族领主们把封地死守起来,使之成为谁也无权过问的独立王国。他们的封地是世袭领地,既不出卖也无人敢购买。 开阡陌 就是打开了领主们的封疆,使得一些新兴地主阶级可购买到土地或通过军功爵得到土地,这就发展了地主阶级经济。 平赋税 剥夺了贵族领主们不课不纳的特权,让他们也担负国家的赋税。而国家把从贵族领主那里收到的土地,赏赐给有功将士,使有功将士奋勇作战,努力生产,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摘编自宋青林等《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及深远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变法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商鞅变法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西汉刺史除对二千石(郡太守)及王国相进行监察外,其侧重点是对诸侯王实行监督,可以监督 不奉诏书遵承典制 者,表2所示是刺史监督的几个具体事例。

表2

事件

出处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八月,燕王刘旦见武帝崩、昭帝立,怒曰:我当为帝。与中山哀王子刘长、齐孝王孙刘泽等勾结谋反,欲先杀青州刺史隽不疑,瓶侯蓄川靖王子刘成告之隽不疑,隽不疑立即行动,收捕泽以闻而望王指燕剌王刘旦反道自新

《汉书·武五子传》等

地节中,冀州刺史林奏刘年代孝王刘参之玄孙为太子时与女弟则刘则私通。及年立为王后,则怀年子……年使从季父往来送迎则,连年不绝。因其行淫乱,被废为庶人

《汉书·文三王传》

(续表)

事件

出处

在宣帝时期,张敞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广川王国发生了一系列不道德的事件和盗贼行为,但却无法找到贼首。张敞通过情报掌握了贼首的名字和所在地 点。广川王的昆弟与皇族的刘调等人与贼首勾结,使得贼寇屡屡得逞。张敞亲自率领郡国的官史,准备数百辆车围守王宫,搜捕刘调等人。果然,在宫殿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张敞上奏天子,揭发广川王的罪行。然而,天子心存仁慈,不忍让广川王受到极刑,只是将他的爵位削除。

《汉书·张敝传》

——摘编自罗庆康《汉代刺史的职权及其他》

(1)根据材料,指出刺史监督诸侯王的具体事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刺史监督诸侯王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书名不仅凝练了全书内容,也是认识图书内容的重要参考。

表3

作者

书名

马孟龙

《大一统王朝的确立:秦汉》

龚书铎、刘德麟

《秦汉: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李子迟

《盛世中国秦汉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某一著作,阐述作者命名的理由。(要求:理由具体,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由于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江南、辽西和河西凉州地区,经济却有很大发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或三熟,基础条件很优越。孙吴出于立国、争霸的需要,大力推进军屯、民屯,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西晋 永嘉之乱 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规模地迁移至江南,给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加上东晋、南朝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使这里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教程》(上)

材料二
少数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割据政权后,使用 以汉制汉、以夷制夷 之策略进行统治。 以汉制汉 之方:一是仿侨置州郡县之制。西晋亡,东晋建立后,为安抚中原南迁之世家大族,曾有 侨置州郡县 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辽东崛起,正值西晋八王之乱,有许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乡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认来归汉人原来的地望,在辽东另设相同地名以安置他们,这与 侨置州郡县 的方法相类似,使来归者有宾至如归之感。二是重用汉族文人,提倡儒学等。 胡化 主要指本身虽为汉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时的高欢,已彻底鲜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齐,也为鲜卑化王朝。

——摘编自吴楚克、王浩《魏晋南北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关键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7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