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贵州省贵阳一中高高三适应性月考卷(二)历史试题(纲要上第一至八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贵州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286

一、单选题

1.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最重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大鼎腹内壁铸有铭文 司母戊 三个字,据推测是商王祭祀他的母亲戊而铸造的。从铸造痕迹来看,该鼎是用20块范铸成的。经测定,司母戊鼎含铜84.77%、锡11.64%、铅2.79%,与古文献记载制鼎的铜锡比例基本相符。这主要反映商代(  )

A.神权与王权结合的治理模式B.青铜冶炼铸造技术工艺高超C.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D.青铜器的功能发生重大改变

2.

汉初王国职官设定仿照中央,吴楚七国之乱后加以裁削,由中央派相处理行政。汉武帝时期,将王国的郎中令减秩为千石,改太仆(秩两千石)为仆(秩千石);汉成帝时期,进一步裁撤王国内史,由相治民,与郡太守无异。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B.废除了郡国并行体制C.反映皇权与相权矛盾激化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唐律疏议》把官吏犯赃列入了经济性犯罪的 六赃 ,《宋刑统》有关官吏行为准则的具体条文 惩治失职渎职、官吏经商、举官考课不实、官吏贪赃枉法、监守自盗等 沿袭唐制并增添完善;《明律》惩于唐宋官僚党争之弊专门编制了惩戒奸党和严惩官吏贪赃的条款。据此可知(  )

A.三朝均把治吏纳入了国家法制的轨道B.《明律》治理贪腐比唐宋法律更有效C.三朝以儒家道德伦常节制官吏贪腐D.古代官僚统治秩序中以法治为主导

4.

对上述科技成果出现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明清时期科技领域总结性巨著

作者

作品

涉及领域

李时珍

《本草纲目》

医药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学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工艺学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

地理和地质学

A.政治稳定统一B.小农经济发达C.注重实验总结D.个人智慧贡献

5.

某一时期的贸易政策规定: 所有航路引水人及买办等,概须我国澳门同知之特许登录;非受买办之直接监视,不许外国船舶与其他商民之交通。……外人买卖,须经公行之手,即居住商馆者,亦不许随意出入、防其与奸商有秘密交易之行为。……通商期已过,外人不得在广州居住。……不准购买中国书籍、学习中国语言文学。 该政策最深远的影响是(  )

A.有效抵御西方殖民活动的侵扰B.保证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C.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不利于中国文化向外传播

6.

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不仅介绍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介绍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如介绍英国的国会制度时,指出: 公会所(即议会),分为爵房(即上院)、乡绅房(即下院)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复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勿论。 材料说明作者(  )

A.站在时代前沿反思君主专制B.学习西方长技进入实践阶段C.深受英国启蒙运动深刻影响D.希望中国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7.

《清稗类钞》中提道: 金陵久为洪秀全所据,自湘乡曾忠襄公国荃克复以后,战兵虽遣裁,而留防湘军常万数。故同(同治帝1861年~1875年在位)、光(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年间,江督一缺,必於湘军宿将中选之,盖非此不足安其心,且恐有他变。 由材料推知,同、光年间(  )

A.湘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B.清政府中央权力日益下移C.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D.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加剧对华侵略

8.

辛亥革命时期,《女子世界》《中国女报》《神州女报》等妇女报刊鼓动妇女参加革命享有政治上民主权利,主张家庭革命获得婚姻自由;1912年1月,孙中山面对要求参政的女界代表许诺 国会成立,女子有完全参政权 。这表明,当时(  )

A.男女已实现真正平等B.提出了妇女解放口号C.妇女争取自身解放的愿望强烈D.《临时约法》明确妇女参政权

9.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很快发展为混战与割据的局面。如以冯国璋为首的直系,在英美支持下,控制了直隶及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等省;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据有皖、浙、鲁各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据东北三省。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  )

A.帝国主义的支持干预B.中国先天地理分割性C.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10.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指出 要脱离蒙昧状态,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而到1919年,他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指出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这可以反映出(  )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B.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学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成为主流D.儒学思想开始受到社会思潮批判

11.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访问中国时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 要是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杜威信中所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  )

A.是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B.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反帝反封革命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D.是以民主科学为旗帜的思想文化革新

12.

陈独秀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论述是从社会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是为了从唯物史观说明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是从阶级斗争说为革命提供理论依据的出发点来解读唯物史观的……”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强调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客观的宣传介绍B.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改造中国社会结合C.肯定了阶级斗争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D.主张用暴力革命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

13.

1927年4月,北伐军攻占了近半个中国,取得了巨大胜利。……革命的指导思想在革命的过程中得到了实践和传播,对民众进行了政治启蒙,扩大了民众参政的广泛性……”这里的指导思想是(  )

A.马克思主义B.旧三民主义C.新三民主义D.毛泽东思想

14.

下图中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员成分的变化说明 (  )
                                                              1933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A.中共的土地革命吸引大批农民入党B.中共的思想理论宣传取得显著成效C.中共拥有十分广泛的社会阶级基础D.中共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调整策略

15.

1941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决定全国田赋一律征收实物。下表是1941—1945年度田赋 三征 所得实物折合法币数与各年度税收比较表。据此可知,这一政策的实施(  )

年度

谷麦百万石

折合法币数百万元

占税收的百分比

19411942

56.2

5000

44.1

19421943

62.6

14169

23.9

19431944

65.3

49628

26.9

19441945

57.8

100976

28.1

A.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恶性膨胀B.解决了国民政府的财政危机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一定程度利于缓解通货膨胀

16.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8周年,某班级开展主题活动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其中一位同学的分享内容如下:这说明(  )

最早号召和建立抗日武装

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实施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略

开辟敌后战场和抗日根据地

领导人民同仇敌忾,铸就抗战精神

A.中共的敌后战场始终作为抗日主战场B.中共在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中共认为只要有强大的军队必然胜利D.中共成功维护了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隋文帝开皇七年制,诸州岁贡三人(参加考试),工商不得入仕。开皇十八年诏令京官五品以上及总管、刺史,并以志行脩谨、清平幹济二科举人……当时之制,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则六品以下官吏,成吏部所掌;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文帝诏令州县搜扬贤哲,皆取明知古今,通识治乱,究政教之本,达礼乐之源者,不限多少,不得不举。炀帝大业三年诏令文武有职事者,五品以上,宜依令十科举人,大业五年再次诏令四科举人。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上郡岁三人,中郡二人,下郡一人,有才能者无常数,其常贡之科,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明法。

——摘编自《通典》卷十四卷十五、《册府元龟》卷645等

材料二
1906年,李端棻、华之鸿、于德楷、任可澄、唐尔镛等贵州名任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今贵阳市第一中学前身)。

——摘编自贵阳一中校史陈列馆

材料三
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包括考选制度和铨叙(按资历或劳绩核定官职的授予或升迁)制度两大部分,由考试院具体负责管理公务员的考试、任用和铨叙……重要职位的公务员 应由该党长官,促研究党义,随时介绍入党 与党无深切关系,特非所宜,突出党性

——摘编自《中华民国史格案资料汇编(第二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并简析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认识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的创办。(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面临革命局势的转变和重大问题的决策时,召开了以下一些重要会议:

重要会议

时间

重要议题或主要内容

中共一大

1921

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中共二大

1922

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中共三大

1923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八七会议

1927

总结国民革命失败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遵义会议

1935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洛川会议

1937

讨论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政策……

中共七大

1945

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一个主题,围绕主题任选三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着发展与进步的机遇。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国家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国家。1945年8月15日,中国民主同盟发表《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提出了 民主统一、和平建国 的口号。民盟对民主作了阐述,认为 在一个社会里,人人做人,人人做自己的主人,一切政治经济的组织都成为这个目标的工具,这就是民主。 二十世纪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决无从实现统一。

——根据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46年1月,全国人民瞩目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会议通过宪法草案、和平建国纲领等五项协议。……全面内战爆发后十多天,在云南昆明发生了李公朴、闻一多相继被暗杀的惨案,民盟坚决拒绝参加国民大会。这以后,国民党更步步紧逼,加紧对民盟的迫害……公开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张澜、罗隆基等在上海被软禁。……1948年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在香港举行,这次中央全会是民盟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民盟公开抛弃中间路线的幻想,同国民党当局决裂,同共产党全面合作。其他民主党派,包括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九三学社、中国致公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等,也先后明确表示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民主党派的建国主张与中国共产党建国主张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民盟与国民党斗争的史实为例,说明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中影响。(8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