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月考试卷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4
浏览数:205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选择题
1.
被誉为
“
彩云之南
”
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早的古人类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几十万年前,北京人摆脱
“
茹毛饮血
”
生活的关键是( )
A.以采集渔猎为生
B.使用打制石器
C.使用磨制石器
D.已使用天然火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阅读素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素养。“……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
据此可知,北京人
( )
①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②保留了某些猿的特征 ③懂得人工取火 ④已经学会原始狩猎
A.①③
B.①④
C.①②
D.②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是
( )
①种植水稻 ②建造房屋 ③饲养家畜 ④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图示中的工具按材质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青铜铲
②铁制农具
③打制石器
④骨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④①②
D.④①②③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
材料中,使华夏民族
“
合以成一族
”
的是( )
A.尧、舜、禹
B.盘古、女娲
C.炎帝、黄帝
D.黄帝、蚩尤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
“
公天下
”
变成了
“
家天下
”
,这标志着下列哪一制度的出现(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期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
引文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越王勾践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
他对内整顿朝政,对外
‘
尊王攘夷
’
,终于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春秋五霸之首的伟业。
”
这里的
“
他
”
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晋文公
D.楚庄王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如图是我国某游览胜地的实景照片。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
“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
,被誉为
“
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
。它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永济渠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春秋时期,在孔子兴办的私学中,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体现的教育思想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诲人不惓
D.温故知新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B.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D.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题
14.
历史上的变法与改革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卫鞅: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
孝公曰:
“
善。
”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
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材料三
商君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1)
“
孝公
”
是哪国国君?卫鞅是谁?卫鞅变法始于何时?
(2)假如你是生活在商君变法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君的做法?为什么?
(3)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说明商君属于战国时期
“
诸子百家
”
中的哪一家?结合材料指出他的这一思想带来什么影响?
(5)材料所述变法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