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吉林省吉林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吉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082

一、单选题

1.

二里头出土粮食颗粒及折合重量

稻米

粟米

黍米

合计

颗粒数

14768

13883

2248

30899

千粒重

16

2

7

折合克数

236.288

27.766

15.736

279.79

粒数占比

47.8%

44.9%

7.3%

重量占比

84.5%

9.9%

5.6%

材料说明二里头遗址(  )

A.原始农业水平领先其他文明B.是中国水稻和粟米的发源地C.气候条件比当代温暖湿润D.原始农业以旱地作物为主

2.

两汉时期,涉及朝廷往例时,常有 汉家制度 汉家故事 一类的提法;李唐时期,进而有 祖宗之制 祖宗之法 的说法。赵宋则更有 祖宗家法 一说。这种既称 家法 ,又特意冠以 祖宗 二字,说明(  )

A.宗法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西汉与东汉实行相同的制度C.唐宋在政治制度上不断创新D.统治集团借此维系封建秩序

3.

唐朝末年的韦昭渡,属京兆韦氏,咸通进士。却被宦官田令孜讥讽为 在中书则开铺卖官,居翰林则借人把笔 ;至于裴枢,出自 代袭冠冕 的河东著族闻喜裴氏,咸通进士。更只被军阀朱温及其心腹视为 衣冠宿望难制者。 材料表明士大夫群体(  )

A.构成资质令人瞩目B.来源兼具科举和门户特点C.对品第的维护维护和自矜D.完全由新兴势力构成

4.

据记载,宋真宗曾经特别召见能够 敦睦宗族、不损家声 的大臣。在述及此事时,真宗说道: 朕嗣守二圣基业,亦如卿辈之保守门户也。 材料说明宋代(  )

A.将 祖宗基业 保守门户 等量齐观B.试图建立以家族为基础的社会秩序
C.将道德准则与国家治理相结合D.开启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统治模式

5.

明初洪武年间,天下文职官吏数目不过5480名,武职官数在国初也不过为28000员。世宗嘉靖朝时,有大臣上书指出: 本朝自成化五年,武职已逾八万。合文职,盖十余万。 至武宗正德年间,文官24683员,武官100000员。明代官僚系统不断扩张的原因是(  )

A.专制制度不断走向强化B.官僚机构的持续扩大C.国家监察体制日趋严密D.边境防御压力不断加强

6.

连外国人也对虎门销烟的壮举不得不表示叹服: 我们已把硝烟过程的每一部分都反复查看过了,他们在整个工作中那种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我不能设想还有什么别的能执行得比这项工作更为忠实了。 材料说明(  )

A.中国政府查禁鸦片的决心B.中国民众欢呼销烟使命的最终完成C.鸦片贩慑于民众的压力不得不收敛D.当时情形下有极大地可能禁绝鸦片

7.

在山东烟台,进口的 本色花布在1866年每匹价格大约是二两九钱到四两白银,1867年是二两五钱至三两,而1868年每匹的价格大约在二两二钱到二两五钱之间。 这种低价格的洋布(  )

A.适合中国市场的消费水平B.刺激了洋布的大量进口C.抢占国际市场的大量份额D.促进了耕与织的分离

8.

到19世纪80年代,全国的票号在全国实存在25家以上。票号已在全国54个城镇设有分支机构。清末最后十年间,票号的分支机构进一步拓展到全国95个城镇,分号数量475个。从材料看,票号(  )

A.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B.开启了中国金融的近代化C.适应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D.近代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

9.

抗战时期,有学者这样说道: 抗战是长期的、艰苦的,但最后必胜的。只是到胜利之后,国旗上的 青天白日 已不存在,只剩下一个 满地红 了。 材料表明(  )

A.时人对抗战的胜利充满了信心B.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C.国民党的统治日益腐朽D.全体人民支持继续抗战

10.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就提出: 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二十年时间来完成中国的工业化。完成工业化当然不只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但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向前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和国防工业。 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  )

A.认识到经济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B.关注国民经济结构的协调与优化C.国际因素是中共考虑的关键因素D.国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11.

1996—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表,材料说明(  )

时间

1996

1997

国有经济

78.47%

54.4%

集体经济

39.4%

14.2%

个体经济

15.5%

31.4%

A.各种经济形势保持发展的态势B.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化C.个体经济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D.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12.

这一文明 创建了与城镇明显不同的最初一批大 城市 。其中最大的城市可能容纳多至10万人。一切早期文明都有这样一个先进的中心,从周边从属于它的农村获取它需要的东西。…他们开创了第一个成熟的 书写 体系,他们最早利用地心引力来设计和建造灌溉系统。 请判断文中的 他们 是(  )

A.苏美尔人B.希伯来人C.埃及人D.印度人

13.

该图为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的地图。关于该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巴尔干半岛为拜占庭帝国扩张的区域B.非洲北部的部分为查士丁尼征服地区C.箭头所指范围为查士丁尼即位的范围D.6世纪中期西班牙占据诸多欧洲领土

14.

1811年英国通过的《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星期一和星期五只讨论政府政策和内阁提出的 公议案 。1835年又把此类工作日增至每周3日。为使议会的工作依照内阁日程表进行,执政党又提议建立议会委员会,淘汰那些被认为无关紧要的 私议案 。每逢议会讨论政府事务的日子,执政党领袖便要求本党议员尽量到会,参加辩论和投票,以助政府议案顺利通过。材料说明(  )

A.责任内阁颠覆了英国政党政治的成果B.议会制君主制维护了国王为主的政治传统C.内阁成了维系英国最高行政权力的核心D.民众热情拥护着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情

15.

这是前南斯拉夫一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该漫画(  )

A.动员老百姓任劳任怨参与国建家建设B.主张用纯劳动代替机械化以节约成本C.体现了 冷战 中意识的形态的对立D.突出了作者力图挽救欧洲颓势的心态

16.

1960年,18岁到45岁的美国妇女中有四分之一是单身,而到了2000年却一半以上。在全部的第一次婚姻中,最终离婚的占到一半以上。在美国,有三分之一的母亲是未婚妈妈,而在40年前大约是8%。材料说明美国当时(  )

A.妇女的家庭地位越来越高B.经济危机导致家庭关系紧张C.女性赢得前所未有的政治地位D.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变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古代,除修女外,未婚女子都在父权制家长之下,已婚妇女则处在夫权制之下。她们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的财产都归家长或丈夫所有。妇女如果因家长、丈夫死亡而成为自权人时,仍须处于监护人之下,由近亲实施监护,她们所为重大法律行为都必须经过监护人同意。

——周枏《罗马法原理》

材料二
但是这些差别没有一条可以作为妇女屈从男子的理由。女子的感觉和男子一样敏锐,思维和男人一样清晰。……在双方解除婚约时,他们各自的劳动都应该是家庭财产占有权的基础,因此,在双方解除婚约、分割家庭财产时,妇女应该和男子一样,平等地拥有自己的份额,尽管她只是在家里从事家务劳动。

——丹宁爵士著《法律的正当程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的妇女生存状态?(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材料一的基础上,材料二作者的观点有哪些进步?(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茅海建认为,致使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是很多的。其一,明清以来的商业资本的发展,国家赋税的货币化,全国市场的形成,劳动力的流动,尤其是近代工商业与海外贸易的急速增长,表明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正处于技术革命与制度演变的前夜。……其二,晚清的官场已经相当腐败,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更没有好感。其三,晚清官员各派系之间的权力斗争过于激烈,政府内耗很大。第四,庚子之变后,晚清进入了 新政期 ,1905年,清朝废除了科举考试,改设新式学堂。第五,中央财政已经枯竭。第六,由于中央财政没有钱,相关的事物只能交给各省去办,其中最重要且最花钱的是军队与教育。……如果各省各县对中央政府的态度发生变化,很容易出现麻烦。……

——茅海建《清朝是怎样灭亡的》

(1)根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摘抄原文不得分。)(8分)
材料二
1924年,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按照俄共的模式重新建党,任总理。《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总理在党内有最后决定权,既独裁权。与此同时,孙中山写下了《建国大纲》: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在军政时期,一切制度悉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以兵力扫除国内之障碍,一面宣传主义以开化全国之人心,而促进国家之统一。在训政时期,政府当派曾经训练、考试合格之员,到各县协助人民筹备自治。……凡一省全数之县皆达完全自治者,则为宪政开始之期。国民代表会得选举省长,以为本省自治之监督。至于该省内国家行政,则省长受中央之指挥。

——根据搜狐新闻等整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做法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试题审查工作量统计分)(12分)
材料一
1958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彻底废除了城乡人口自由流动的政策规定,正式建立起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通过设置农业和非农业户口,城乡人口流动被纳入国家计划,农民基本失去了自由流动的权利,与农村和农业紧紧地捆绑在一起,其后的人民公社制度将这一机制发挥到了极致。与此同时,城市中也以户籍制度为基础,建立起由政府统一安排的就业制度和商品粮供应制度,以及其他与人们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一系列制度,最终形成了城乡社会二元体制。

——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

材料二
通过改革获得制度变革收益是自发性的,也是不可逆的,日益摆脱制度性束缚的农民,不断寻找着发挥生产潜能、增加家庭收入的各种经济机会,从而促使传统的城乡关系格局以惊人的速度得到改变。……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初步具备了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基于中国城乡发展的现实,中央着手对城乡关系做出重大调整。从2000年开始,政府就逐步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尝试从制度上减轻农民的税费负担,进而改善城乡关系。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作为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基本方针。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五个统筹 的要求,并将 统筹城乡发展 列为五个统筹之首。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的重大历史任务。经过几年的探索,政府对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思路更加明晰,推进 城乡发展一体化 成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目标。

——张海鹏《中国城乡关系演变70年:从分割到融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城乡二元体制的表现。(6分)
(2)进入21世纪后,党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改善城乡关系?(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由于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或许仅仅由于巧合,在古代世界的三个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政治的根本区别,……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

——美国伯恩斯和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选择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学派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要求:选择的学派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