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地区
20—29岁
30—39岁
农村
1187
1074
城市
654
868
总计
1065
1046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
资料
资料来源
“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万—10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万余人”,市民群体对糖制品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使南宁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的蔗糖消费中心。
《广西年鉴》
郁江流经贵县河道长100公里,“县属航路,素恃郁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据1942年贵县县政府统计,“黄片糖或白糖产品……每年约有4万担远销云贵两省及出口东南亚”。
《贵县县志》
《贵县文史资料》
1946年,龙州出现小型机制糖厂,“广西省银行经理赵可任与南洋企业公司合资在龙州城……创办一间小型糖厂,甘蔗自种自榨,年产黄砂糖仅10吨左右”。
《龙州县志》
民国时期,蒲庙出现专门经营蔗糖购销的糖庄。“民国二十六年,全镇有糖庄、杂货、饮食等8个行业65户,从业134人……民国三十三年,全镇有布匹、杂货、糖庄等9个行业37户,从业306人”。
《邕宁县志》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三、开放性试题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