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三毕业班10月摸底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60

一、单选题

1.

经考古发掘,湖南澧水、沅水下游区的商时期遗存陶器群中以鼎、釜、高领罐和碗形豆等本地因素占主导地位,而鬲、簋、假腹豆等典型商文化因素也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B.中华文化呈现多元一体特征C.南北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中国已迈入阶级社会的大门

2.

秦汉时期,表示官员大小与等级的方式有两种:禄秩和爵位。以若干 为单位的禄秩等级是官员俸禄的体现,而爵位的大小则是官员其它待遇的综合载体。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

A.官僚制度发展B.官位低于爵位C.贵族政治消亡D.官爵同等重要

3.

贞观年间, 凡有大燕会,设十部之伎于庭,以备华夷:一曰《燕乐伎》,二曰《清乐伎》,三曰《西凉伎》,四曰《天竺伎》,五曰《高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安国伎》,八曰《疏勒伎》,九曰《高昌伎》,十曰《康国伎》”。由此可知,唐朝(  )

A.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B.豪华奢靡的宫廷生活C.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活D.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4.

唐至五代时期,纳税人还没有官方统一颁发的田赋完税凭证。北宋时期,纳税人缴纳田赋后,获得官方颁发的纸质凭证,称为 户钞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B.实物税到货币税的转变C.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D.国家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5.

洪武十二年诏令规定: 致仕官居乡里,惟于宗族序尊卑,如(依照)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下。如与同致仕者会,则序爵,爵同序齿。其与异姓无官者相见,不必答礼。庶民则以官礼谒见,敢有凌侮者论律。 这体现了(  )

A.四等人制 带来民族分化B.官庶的等级冲垮了家族伦理C.明朝政府对封建等级的维护D.乡绅在基层治理中影响巨大

6.

林则徐《致姚椿、王柏心书》中提出: 余尝谓剿夷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是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 与这一主张的核心观点最接近的是(  )

A.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B.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C.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淫巧 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7.

辛亥革命时期,浙江掀起了兴办女学的高潮,省内女子学堂不断涌现,覆盖范围逐渐扩大,从沿海城市杭州、宁波、温州扩展到绍兴、嘉兴、丽水等地区。除较为偏远的山区地带(金华、衢州),其他各地均已出现国人自办的女子学堂,且数量众多。这一现象(  )

A.有助于当时社会风气的转变B.改变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歧视C.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先河D.使浙江女子教育走在中国前列

8.

1937年8月,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提出了动员蒙民、回民及一切少数民族在民族自治原则下共同抗日的方针。1938年,晋察冀边区召开军政民代表大会,有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这些方针和举措(  )

A.完善了边区政府组织建设B.推动了土地革命顺利开展C.顺应了民族革命战争需要D.提高了少数民族文化水平

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借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C.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10.

2010—2012年,中国援建了14个非洲农业技术示范中心,20个东南亚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中国通过合作援助的方式帮助当地政府减少贫困,推广中国农业技术经验,同时也有利于中国农业技术和物资的出口。这充分说明了(  )

A.互利共赢是我国当前援外的基本原则B.一带一路 倡议成效显著影响深远C.新时期中国国际影响力得到快速提高D.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被所有国家接受

11.

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 下列事件符合文中 现代化 特征的是(  )

A.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B.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D.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 因信称义

12.

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这一变化说明物种交流(  )

A.改善了欧洲的饮食结构B.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C.扩大了经济文化的交流D.带来了世界文明的交融

13.

下表是关于1897年欧俄地区(俄罗斯欧洲地区)每一千名男性所对应的女性人数情况(单位:人),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地区

2029

3039

农村

1187

1074

城市

654

868

总计

1065

1046

A.工业革命使大量女性走上工人岗位B.工业发展使得城市男性劳动力增加C.当时欧俄地区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D.工业革命带来欧俄城市化进程加快

14.

1929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美国人的工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对住房、汽车和电冰箱等商品的需求也快速增加,为此,商业界不断加强广告推销并大力推行分期付款的赊购制度。由此带来的影响是(  )

A.生活水平大幅提高B.产业结构不断优化C.消费观念合理调整D.社会生产盲目扩大

15.

1960年,联合国大会第15届会议通过的 非殖民化宣言 指出,所有殖民地人民在政治上都享有自决权,即 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 自由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 ,宗主国及其他国家不得拖延他们的独立。这表明(  )

A.两极格局对当时联合国的影响甚微B.联合国非殖民化机制取得重大进展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受到严重挑战D.民族自决原则开始提出并得到承认

16.

21世纪以来,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数量急剧增加,其中美国和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两个国家,下图为2001—2020年全球—美国—中国人工智能高质量论文年度趋势图,该图反映出(  )

A.科技进步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新视角B.现代科技拓展了国家社会治理的新领域C.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D.大国日渐成为高新技术研究的主导力量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考课官吏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秦汉考课官吏被视为国家大事。至唐朝,考课制度已相当完备,尚书省吏部负责官员考核。明清两代,考课的规模超过以往历代,考课的立法既简约又严明,且形成了 考满 考察 之法。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综论》

材料二
1854年,英国财政部授权诺斯科特和屈维廉起草《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提出了广泛借鉴科举制的作法,高级文官的考试由中央成立专门机构组织进行,低级文官考试由各地成立的地方考试中心组织。对应试者品行的强调和须经资格审定的规定与科举制惊人的相似。报告立即就受到了新闻界和政界人士的关注。连激烈反对报告的议员斯坦利也承认 尊敬的先生……引进了一种在我国闻所未闻的原则,但这一原则据说盛行于中国,因此,它应该被称为中国原则。

——摘编自严泉《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至明清考课制度发展的史实依据。(3分)
(2)简述材料二中 中国原则 的内涵。(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 五四指示 ,把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土地改革政策。 指示 明确指出: 在广大群众要求下,我党应坚决拥护群众在反奸、清算、减租、减息、退租、退息等斗争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实现 耕者有其田 如果我们能够在一万万数千万人口的解放区解决了土地问题,就会大大巩固解放区,并大大推动全国人民走向国家民主化。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明确指出: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当允许继续进行。

——摘编自宇剑《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纪实——改革扬帆(1976—1984)》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转变,并分析其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共同因素,选取其中一个因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资料

资料来源

19341939年,南宁城市人口在8万—10万,19421945年城市人口6万余人,市民群体对糖制品消费需求较为旺盛,使南宁成为晚清民国时期郁江上游的蔗糖消费中心。

《广西年鉴》

郁江流经贵县河道长100公里,县属航路,素恃郁江,上溯邕宁,下达梧州,帆舶云屯,交通至便。据1942年贵县县政府统计,黄片糖或白糖产品……每年约有4万担远销云贵两省及出口东南亚

《贵县县志》

《贵县文史资料》

1946年,龙州出现小型机制糖厂,广西省银行经理赵可任与南洋企业公司合资在龙州城……创办一间小型糖厂,甘蔗自种自榨,年产黄砂糖仅10吨左右

《龙州县志》

民国时期,蒲庙出现专门经营蔗糖购销的糖庄。民国二十六年,全镇有糖庄、杂货、饮食等8个行业65户,从业134……民国三十三年,全镇有布匹、杂货、糖庄等9个行业37户,从业306

《邕宁县志》

材料二
有别于对世界史的整体叙述,20世纪中叶以来,众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棉花、茶叶、蔗糖、丝绸、白银等专门的物种或商品,其中对蔗糖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运往日本最大宗的商品就是糖,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甘蔗种植和熬糖所需劳动力巨大,所以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糖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从而降低了劳动成本,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葛兆光《历史解释为什么有力量?——一种食品、一场战争、一部文献和一幅地图》

(1)以郁江流域蔗糖业为例,说明材料一的相关资料对研究民国时期广西蔗糖产业发展状况的史料价值。(6分)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从世界史的视角解读蔗糖传播史。(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千百年来,来自不同自然环境、拥有不同历史记忆的族群,在独特的实践中形成了自身特有的文化属性。拥有相似文化信仰的群落,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建构起对文明的归属,塑造了文明下的鲜明身份。不同的语言思维、文化信仰、传统习俗汇聚交织,塑造了多彩缤纷、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而随着新商路的开辟,来自不同文明的个体愈发频繁地踏上彼此的版图,文明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注入了动力。区域文明间的互联互通,全球文明间的包容并蓄为新思维、新观念的产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李远《以深化交流互鉴开创全球文明发展新时代》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清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