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淮安市五校联盟高三10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3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16

一、单选题

1.

中国 一词,目前最早见于西周初期的青铜器 何尊 铭文,其铭辞曰 余其宅兹中国 。西汉中后期的铜镜中,亦开始出现 中国 ,如 游中国 中国安宁兵不扰 中国大宁 等。东汉时期,此类铜镜铭文得到延续。结合下列图文可知,这类铜镜的出土 (  )
注:陕西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收藏的汉代铜镜,镜背铸有47字铭文,其中包含意义非凡的 人民昌、中国强 的吉语。

A.佐证汉代 中国 国家观念的形成B.表明学术界对青铜时代的划分有误C.印证汉代中央集权政策产生实效D.彰显了汉代制镜师高超的雕刻技术

2.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史墨在筮占实践中推究人事变化规律,提出 火胜金 水胜火 之论;战国时期的邹衍以五德(金木水火土)相胜之说解释王朝更替;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将 五行 赋予了伦理道德的内容。这些思想(  )

A.反映了思想分化的社会现实B.传承了 敬德保民 的为政理念C.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D.彰显了对自然和人文关系的探索

3.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 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 ,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4.

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 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此诏令说明(  )

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5.

元末,张士诚、方国珍与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但余部逃亡海上,继续与明朝为敌,而且还与日本海盗相勾结,共同反明。针对这一情况,朱元璋说: 朕以海道可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 。据此可知,明初实行海禁主要是因为(  )

A.海疆不靖带来的政治威胁B.封建自然经济心态下产物C.重农抑商狭隘思想的体现D.西方殖民势力的不断骚扰

6.

下表为1839年在中英的贸易中中国方面进出口商品货值统计表(单位:西班牙银元),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进口

货值

出口商品

货值

鸦片

13354030

茶叶

9317992

印度棉

6563124

生丝

2052288

杂货主要是手工制品

4116873

杂货

1669644

珠宝

751455

珠宝

8974776

A.中英贸易结构隐藏着较大风险B.中英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强C.白银大量入华降低商品购买力D.工业革命提升了英国竞争力

7.

下表为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及其通过的主要决议。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  )

召开时间

会议名称

主要决议

1921

中共一大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1923

中共三大

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

八七会议

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

A.主张革命道路从城市转向农村B.打开了中国革命事业的新局面C.对中国国情认识渐趋科学理性D.坚持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8.

下图为某部文学作品的目录摘编(部分),该作品描述的事件可能发生在(  )

A.土地革命时期B.国民大革命时期C.解放战争时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

9.

下图为1950年1—5月上海市私营商店申请歇业情况(资料来源:《经济周报》,1950年第11卷第12期,第4页)这一现象表明(  )

A.私营商店歇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私营商店歇业导致市场混乱C.上海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成效明显D.上海亟须调整商业经济政策

10.

毛泽东在1961年末讲到: 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 。历史证明:当时 做对了 的包括(  )
①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②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③1958年开始实行 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1981年5月,沈阳市皇姑区3名女青年自谋职业,创办麦香村个体小吃部,铁西区也有青年开办个体钟表修理部。辽宁省及沈阳市主要领导走访了这些个体工商户,对他们给予肯定和鼓励。这反映了当时(  )

A.青年成为改革创新的主力军B.工业结构发生转变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思想观念得到解放

12.

2023年1月,中国援建非盟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一期项目竣工仪式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这是非洲大陆第一个拥有现代化办公和实验条件、设施完善的全非疾控中心,对于提升非洲疾病预防、监测和疫情应急反应意义重大。这反映出中国(  )

A.成为国际秩序的主导者B.始终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C.努力构建睦邻友好关系D.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13.

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说明(  )

A.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C.人类文明发展均是大河文明的体现D.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14.

史料记载,古代埃及人口在古王国时期大约有160万,到了新王国时期,达到了290多万,到古埃及后期则已增长到490多万。这些数据与后世对古代埃及聚落、城市规模的考古结论相符合。这说明(  )

A.古代埃及社会发展进程最快B.考古比文献史料的价值更大C.文献史料与考古应相互印证D.当时埃及城市化程度已很高

15.

英国学者布勒德在《英国宪政史谭》描述说: 无论如何,自1086年以后,所有佃户,不问其所领之土地系直接得之于王者,或间接得之于贵族地主者,其对于王均属直接之人民。姑无论其间接属之于贵族地主也,所谓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也。 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

A.开始了封建化的过程B.实行的是贵族民主制C.强化了封建君主权力D.移植法国的封臣制度

16.

公元8世纪,日本在大化改新后,仿效中国的科举制建立了贡举制,及第者可以授予官阶。902年,太政官奏曰: 建法以降,殆向百岁,二色(秀才、明经)出身,未及数十。 10世纪以后,贡举制 唯以历名(以往的名声)荐士,尝不问才之高下,人之劳逸。 不依门风偶攀仙桂者,不过四五人而已。 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贵族势力影响人才选拔B.封建化改革最终失败C.贡举选拔流程趋于完善D.全盘照搬中国科举制

二、材料阅读

17.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是在各民族互动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础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该图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

——摘编自人民网2014年4月1日

材料三
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是一个各民族互动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血与火的冲突,又充满了经济与文化的整合。元明清时期的整合互动更是全面而深刻,包括政治体制的整合、怀柔政策的整合、经济交流的整合、宗教管理的整合等四个方面。如元朝的政治系统,把中国各民族铸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清朝宗教管理的整合,在心理上协调了民族关系。

——摘编自徐杰舜著《从多元走向一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央政府设置的 特殊行政区划 名称,并结合当时内地的行政区划制度特点,概括其 不同于内地 行政区划之处。(7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在西北地区和东南沿海经略边疆的措施。(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举元朝在政治体制整合、清朝在宗教管理整合上的具体举措。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概括 各民族互动 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5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2022年4月27日)

(1)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幅宣传画出现的主要时代背景。(9分)
(2)先进人物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请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任一人物进行例证。(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为晚清科举制改革大事记

时间

大事该领域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

政治事件或其他因素对该领域产生的作用

1841

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动议

鸦片战争

1864

李鸿章提出欲觅制器之器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仕

洋务运动

1898

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1898

6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戊戌变法

1901

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坤一提出停罢科举,未被清廷采纳。

庚子事变清末新政

1905

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被清廷采纳

日俄战争的刺激

——根据蒋廷黻《中国近代史》选编

请阅读并根据表格中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就所拟定的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了物种在全球范围内的交流,被称为 哥伦布大交换 ,其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在美洲被征服的过程中,大量印第安人死于屠杀和折磨。更悲惨的是,新大陆没有天花、白喉等疾病,印第安人对这些疾病毫无免疫力,欧洲人带来的这些疾病造成他们死亡的数量可能更大,有的村子因此整个灭绝。据估计原来有1000万到2500万人口的新西班牙(阿兹特克帝国),到17世纪初只剩下不到200万人,同时期印加人从约700万减少到只有约50万。……随着印第安人的大量死亡,劳动力来源日趋紧张,于是殖民者又从非洲运来黑人,迫使他们在种植园里劳动。

——王加丰《世界文化史导论》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除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征服美洲的后果。(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哥伦布大交换 的特点。(5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哥伦布大交换 的积极影响。(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