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950

一、单选题

1.

天命观贯穿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期它以神灵崇拜 为表现形式,发展到西周时期,逐渐转为 以德配天 。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王权神秘色彩加强B.人文理念逐渐凸显C.天命观念渐趋衰落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2.

下表是汉武帝时期制定的刺史 六条问事 制度。据此可知,汉代刺史制度(  )

一条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二条

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

三条

二千石不恤疑狱,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任赏,烦扰苛暴,剥戮黎元

四条

二千石选置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

五条

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六条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A.使刺史拥有超越一切的权力B.是地方行政体制完善的标志C.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遭到了地主豪强的强烈抵制

3.

江南运河是隋代大运河的最南一端,隋炀帝时期全部疏通,地处运河上的常州 在唐称望县,地大人众,政繁务殷 ,其出产的细纻、棉布、纸张被列为唐代贡品。这表明隋唐时期(  )

A.经济重心已经实现南移B.政府工程推动了南北经济交流C.地理条件决定城市兴衰D.交通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繁荣

4.

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宋太祖重申了唐朝考课令中对地方官员增损户口的考核标准,对 抚育有方,户口增益 的地方官,按户口增长比例给予不同的奖赏;对 抚育无方,户口减损者 ,按减少比例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地方人口锐减经济凋敝B.人口数量决定经济发展C.官员政绩成为升迁依据D.政府注重经济社会发展

5.

明代坊刻遍地开花,各地书坊均以通俗文学类书籍为主要刊行对象,尤其是金陵、建阳两地汇集了以刊行通俗文学类书籍而闻名天下的许多书坊,如刊行戏曲剧本的金陵唐氏富春堂,刊行通俗小说的建阳余氏三台馆等。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文化取向B.经济重心南移提高文化水平C.思想界出现提倡个性自由倾向D.技术进步推动文学体裁更新

6.

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

A.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B.有利于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C.严重阻碍了中医可持续发展D.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

7.

下图是曾经存在于青岛信号山的迪特里希碑,碑的左侧刻于1897年,有象征着德意志帝国的鹰,环绕着帝国鹰刻有德文。右侧刻有日文,记载日本的 军功 ,落款日期为大正三年十一月七日(1914年11月7日)。此碑见证了(  )

A.甲午战争中 自强 迷梦的破灭B.德日勾结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日本借 一战 实现了独霸中国D.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掠夺

8.

1928年,国民政府通过《海关进口税则》,把进口货物分为七类,其税率为7.5%-27.5%不等;1931年1月,又把进口货物分为十二类,最高税率提高到50%;1933年更是把最高税率提高到80%。关税也由1913年占财政总收入的21%,上升到1931年的51%。这表明当时(  )

A.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国内市场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C.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9.

1949年7月,石家庄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在人民影院召开,经过全市普选的149名代表出席。大会通过关于工商业、税务、市政建设等13项重要决议案。大会选举的政府委员,有5名民族工商业代表和1名少数民族代表。这次石家庄人民代表大会(  )

A.使广大农民在政治经济上获得解放B.是党工作重心转移的历史见证C.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D.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

据《中国统计年鉴》记载,1962年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26亿元,比1961年减少56.16亿元。全年累计施工大中型项目为1003个,比1961年缩减406个。用于农业和支农工业投资的比重,由1961年的17.5%上升到23.6%。这反映了当时(  )

A.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取得成效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的失调C.国际形势影响国内经济建设D.新中国工业化的基础十分薄弱

11.

埃及古王国时期,已出现与农业相关的祭祀仪式,如 在底比斯的敏一阿蒙丰收节日上,法老会割下第一束小麦,仪式中会由一头公牛引领前进 。这反映了,当时埃及(  )

A.极力宣扬重农抑商政策B.经济形态影响了宗教生活C.集权体制促进农业繁荣D.王室掌控了所有农业资源

12.

意大利教育思想家韦杰里乌斯在1400年根据古代文献撰写了《论绅士风度和自由教育》;1411年,瓜里诺发表了罗马伦理学家普卢塔克《论儿童教育》的译文。到16世纪,所有关于教育方面的主要古典著作都已被很多学者所熟悉。这种现象(  )

A.促进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B.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革命兴起C.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和发展D.源于对封建和教会教育的否定

13.

哥伦布在第二次航行时有17艘大船,带有教士、士兵、农民、工匠等1500人,船上载有农业工具、小麦、大麦、柑橘、柠檬、甜瓜的种子、甘蔗幼苗和牛、马、驴、猪、羊等家畜,以及开矿用的炸药和机械。这(  )

A.开启了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B.反映了葡萄牙扩张的商业性目的C.对推动美洲社会开发有一定作用D.说明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资本主义

14.

下表是19世纪上半叶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令。这反映出(  )

法令

主要内容

1802年《棉纺厂儿童健康和道德调整法案》

学徒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吃饭时间不计在内

1819年《棉纺工厂法案》

不得雇佣9岁以下的儿童,916岁之间的儿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2小时

1842年《矿山法》

将政府立法保护的范围扩大到棉纺织厂之外,同时首次将妇女列入了保护对象

1844年《儿童半时工作日法》

13岁以下的儿童一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个半小时,不得雇佣8岁以下的儿童

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

规定妇女和青少年1天不得工作超过10个小时

A.英国强化对劳资关系的政府调节B.工业革命提高了妇女儿童的地位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国家立法权力D.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有重大变革

15.

1921年,列宁在俄共(布)十大上指出: 我们在商业国有化和工业国有化方面,在禁止地方流转方面走得太远了。 在理论上,不一定要认为国家垄断制从社会主义观点看来是最好的办法。 列宁此举(  )

A.否定了十月革命以来的经济探索B.为苏联模式的形成提供了经验C.强调市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反思

16.

1969年10月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了新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放弃使用武力,与东欧各国签约建交;在全德削减美苏驻德的军事人员及装备;建立欧洲安全体系。新东方政策(  )

A.反映了德国谋求独立的外交的倾向B.体现出联邦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直接引发了东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D.是欧洲走向联合之路的直接原因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两汉四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政治学说,众多的思想家把民本思想作为建构其政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贾谊认为,政以民为根 ,他说: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 陆贾则说: 怀道者众归之,恃刑者民畏之 ,在他看来,秦取天下时可以利用法家思想,但在建立政权后要根据守的要求,转变统治思想,以儒家的仁义道德、德教作为指导思想。王符说: 天之立君,非私此人也,以役民,盖以诛暴除害利黎元也 ,君主要养民,关心人民的疾苦。董仲舒也提出了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的主张。民本思想在汉代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摘编自郝建平《民本思想与汉代的统治政策》

材料二
2004年3月,政府宣布: 除烟叶外,取消农业特产税,每年可使农村减轻负担48亿元,平均每年降低一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 ;2006年起,我国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十一五 时期,中央计划要在全国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2006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此后,各地提高农民工待遇、改善农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的措施也陆续出台。除此之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对种粮农民的补贴等都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积极解决。

——摘编自赵秀玲《以民为本与政府治理——近几年中国政府的惠民政策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民本思想得以发展的原因,并概括汉代民本思想的内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世纪中国政府惠民政策的特点。(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清时代是江南市镇的发展繁荣时期。各地市镇的大小规模不一,仅常熟一地就有大小八十个市镇。绝大多数市镇都在河道畅通的地方夹河为市,市场都在河道两边与跨河桥畔。市镇发展较快的松江、嘉定、太仓一带,是棉花的产地,棉纺织业发达,如嘉定县 居民以花布为生,男耕女织冬夏无间,昼夜兼营 。大量的布匹成为市镇交易的重要商品。而苏州、湖州的一些市镇则与丝织业发生密切联系,如南浔是湖丝的著名产地,吴江的盛泽、黄溪都以丝织品著称全国。

——摘编自何荣昌《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发展》

材料二
从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兴起与发展和17—18世纪初英国工业集镇的异同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初英国农村市镇发展的影响。(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冷战时期,苏联阵营的各个国家大都采取了严格的控制移民外流政策,而西欧国家则摆出一副欢迎投入 自由世界 怀抱的姿态。即使是在七十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爆发后、对移民劳动力的需求明显减少的情况下,西欧国家仍然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申请政治庇护的人采取比较宽松的难民政策,接受了大量以难民身份试图进入西方的经济移民。这一政策对苏联阵营内部的持不同政见者起到了强烈的鼓动作用,它使苏联阵营内部的政治反对派相信,他们的反政府活动能够得到西方的支持和庇护。同时也使许多希望移民到西欧或美国的普通民众,为了获得难民身份,而参与或支持反政府的活动,从而成为西方和平演变政策的重要工具。

——摘编自田源《移民与国家安全——威胁的衍生及其条件研究》

材料二
全球生产的重组造成了从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向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流动;同时,全球权力的重新配置导致大量劳动力从东欧、原苏联向西欧、北美、澳大利亚等地区的流动。全球化和区域化削弱了国家控制边界的能力,促进了劳动力的跨国流动。到1996年底,除英国和爱尔兰外,其他13个欧盟成员国签署了 申根协定 ,宣布取消边界检查,实行人员自由流动,人员自由流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非法移民的增加。……2000年3月,联合国公布的《人口替代》报告认为,一个新的移民潮有可能解决欧洲出生率下降和人口老化带来的 人口赤字 问题。从现在起到2005年,欧洲需要7700万移民,才能缓解人口老化现象。

——摘编自金喜在、孔德威《全球化时代的劳动力流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冷战时期西方对苏联阵营采取宽松移民政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球化时代促进劳动力跨国流动的因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纺织工业作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其技术的发展在近代中国工业企业中具有典型意义。下图是1896—1936年间华商棉纺织厂纱锭数地区比较图。

——摘编自吴松弟《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个时期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