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如皋市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68

一、单选题

1.

周成王年幼继位, 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 ,摄行政事。周厉王被国人驱逐后,周公、召公 共和行政 。这些事例佐证了西周(  )

A.氏族遗风尚存B.舆论影响朝政C.君臣平等共治D.推广分封制度

2.

连云港东海县尹湾村6号汉墓出土的上计文书木椟《集簿》,详细记载了辖区面积、吏员总数、人口总数、一岁钱谷出入数等。《集簿》在收、支、存上建立了科学的等式数量勾稽关系,这就是我国最早的 三柱账 模式,即:收入一支出=结存。这反映出汉代(  )

A.完善中央监察制度B.地方政治清明C.严格地方人口管理D.强化财政控制

3.

十恶不赦 的罪名经过《唐律疏议》修订,最终确定: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这表明唐朝法律(  )

A.开启礼法结合先例B.集封建礼制之大成C.遵循轻罪重罚原则D.重在维护社会稳定

4.

阅读元朝疆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多民族政权并立阻隔东西交通B.新疆地区开始接受中央的管辖C.行省的设置遵循山川形便原则D.元朝边疆治理与内地趋于一致

5.

北宋北方边境地区因战争导致人口损失严重、社会动荡,宋真宗颁行 崇善诏 减免全国赋税。此后,宋廷又先后颁布了《天圣定助贫钱物法》《天圣令》等相关法令,进一步明确了减免税的规定、范围、对象以及操作流程等内容。这些救助措施(  )

A.体现民本理念B.重视南北平衡C.发挥教化功能D.善用社会力量

6.

明清时期的土地买卖文书整体上结构差异不大,文字部分主要包括立契人、卖掉土地的理由、土地的由来、土地所处位置面积、议定的价格、证人签名等等。得到官府盖印公证的称 红契 ,没有官府盖印的称为 白契 。这主要反映明清时期(  )

A.官府加强社会管控B.契约内容繁杂严苛C.契约签订较为规范D.土地流转十分频繁

7.

1861年,恭亲王奕 上书清朝皇帝,正式聘请英国人赫德接手清朝海关事务。赫德把持海关大权,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使清朝海关税收由500万两上升到13400万两。由此可知,近代中国海关税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幅提高海关税率B.晚清政府推行新政C.实行统一国境关税D.引入西方管理理念

8.

1935年对上海市印刷工业的工人体检发现,2/3的工人患有各种疾病,铅中毒的比例很高。上海镀铬工厂工人体检结果显示,许多电镀工人患有因职业所致疾病:结膜炎和慢性溃疡、鼻部溃疡等。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职业病危害大B.医疗保障缺乏C.生产环境恶劣D.劳动强度过重

9.

为促进少数民族全面发展,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等。这些政策有利于(  )

A.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消除各少数民族发展差异C.形成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推动基层自治的创新完善

10.

1950年我国普通水稻平均亩产282斤,大抵相当于宋朝太湖流域的水稻亩产量。70年代后,我国水稻单位亩产量迅速上升,1998年达到900斤,2021年试验田的水稻平均亩产高达1853斤。水稻亩产量的变化得益于(  )

A.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B.杂交育种技术的不断突破C.世界饥饿问题的妥善解决D.脱贫攻坚战役的历史跨越

11.

虽然罗马公民人数激增,居民住房形势日益严峻,但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却将复合式公寓的高度限制在21米(五层)以下。后来因为罗马城发生了一场大火,尼禄发布政令,规定公寓高度不能超过18米。据此推断该时期的罗马(  )

A.人口压力得到缓解B.城市建筑水平落后C.积极推动城市扩张D.注重城市规划管理

12.

下图为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翻译,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B.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C.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D.诗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载体

13.

金雀花王朝君主的加冕仪式包括认证、宣誓、涂圣油、被授予王权象征物、登基等,其中涂抹圣油被视为其中最神圣的环节,大主教将圣油涂抹在君主手上、胸部和头上。据此可以推断金雀花王朝属于(  )

A.古巴比伦B.古代希腊C.中古英国D.笈多帝国

14.

法国大革命期间,上尉鲁热·德·利勒创作出旋律激昂、充满爱国精神的《马赛曲》。法国士兵在《马赛曲》的激励下一次又一次顶住了外敌的入侵,保卫了家园。由此可见,《马赛曲》成为法国国歌的主要原因是(  )

A.传播革命思想B.彰显民族精神C.打击教皇权威D.促进社会转型

15.

1991年,加拿大政府公布了 健康和社会服务法 ,规定由政府与社区合作共同来承担保健任务。同年,英国在《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的任务在于明确要求和设定优先项目、制定服务标准,不再直接提供公共服务。这些做法旨在(  )

A.降低基层治理成本B.提升人民生活水平C.减少国家行政干预D.扩大社区政府职能

16.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流动限制和店铺关闭的影响,更多消费者转向了线上购物。下图为2017年至2023年全球零售电商销售额年度增长率(2022、2023年为预估值),该图反映出电子商务(  )

A.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B.管理机制尚有待完善C.社会影响力逐渐减弱D.使国际贸易总额下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整体主义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道德原则,它认为群体的利益绝对高于个人的利益。一切个体皆没有独立的自己的价值,个体的存在和价值,完全是由社会群体派生。以宗法、血缘和自然情感为纽带,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约束个性,培养群体人格,个人只能以 为坐标在家族、血缘中寻找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与中国不同,西方的价值观念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的,个人本身具有最高价值。人们有决定自己生活和前途的自由和权利。而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国家和社会的使命就是要保护个人的权利。
材料二
陈独秀认为: 世界民族多耶,以人种言,略分黄白,以地理言,略分东西两洋。东西洋民族不同,而根本思想亦各成一系。 李大钊认为: 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富,生产之丰,故其生计以农业为主,其民族为定住的。北道之民族因自然之赐予甚乏,故其生计以工商为主,其民族为移位的。惟其定位于一所也,故其家族繁衍;惟其移住各处也,故其家族简单。家族繁衍故行家族主义;家族简单故行个人主义。

——摘编自杨胜利《从群体本位个人本位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方传统价值观念中对 群体 个人 关系认识的差异。(8分)
(2)据材料二,归纳李大钊和陈独秀对中西文化差异影响因素的共同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形成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周

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家相受相和亲,有罪奇邪则相及

战国

商鞅变法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诸造畜蛊毒及教令者,绞;造畜者同居家口虽不知情,若里正知而不纠者,皆流三千里。

保丁在本大保地界往来巡逻,遇有盗贼,击鼓报警,大保长及其同保居民都须前往救应。如果保内有犯罪者,须报官府,如知情不告,则按五保连坐法处罚。

保甲弭盗贼、缉逃人、查赌博、诘奸究、均力役、息武断、睦乡里、课耕桑、寓旌别,无一善不备

——摘编自张利《略论中国古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体系》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 古代中国社会的治安治理 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合理,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与宋元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相对积极的政策相比,人口更多、瘟疫更为频繁的明清时期变得日渐消极了。瘟疫的救疗在技术上要比饥寒的赈济复杂得多,在当时的社会医疗条件下,官方实际上难以全面担负起复杂的疫病防治责任。与之相反,日渐兴起的民间社会力量,特别是其中的乡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疫病救疗活动,对维护瘟疫中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清代江南平均每年有2.44县次发生瘟疫,但在《清实录》中却鲜有反映。疫情无法 上达天听 ,匿灾不报、粉饰太平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摘编自余新忠《明清以来的疫病应对与历史省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构建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了覆盖城市(省、市、县)、农村(县、乡、村)的医疗预防保健三级网,使全体人民享有基本医疗保健成为可能。我国实行计划免疫制度,使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降低,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乙肝等重大疾病得到了控制,职业病和地方病的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摘编自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马晓伟报告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政府在疾病救助上日渐消极的原因。(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现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意义。(6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英国在继承罗马古干道的基础上,修建了一些新道路。以当时的交通状况,从国内任何一个地方出发,骑马两周内都可以到达伦敦。北方以 北方大道 为主体,连接北方各郡,东南部道路分布稠密,西南和西部相对偏少。为发展地方经济,人们对内河航路设施的建设具有浓厚的兴趣。英国海岸分布着众多与可通航的内河相连或相邻的港口,构成了一个发达的沿海交通网。
材料二
交通运输的发展架起了城乡之间沟通的桥梁,周围村庄、附近城镇、繁华城市都留下了农民商品买卖的身影。处于交通沿线的村庄渐渐与城镇融合,将人们孤立和隔绝起来的种种界限正在逐渐消失,领主的超经济统治逐渐削弱,村庄的农奴转化成市民,所有佃户享有市民全部的自由和习惯。城镇里的 自由空气 吸引着乡下众多 外来者 不断涌入,在新的经济生活的孕育下,个人权利意识和要求越来越强烈。14世纪末,受雇于庄园的长工多数离开庄园,有的去做打谷之类的短期农活,还有的成为乡村木匠、织工、屠夫等。

——摘编自郭华《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变化的影响》

(1)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业发展的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晚期英国交通建设对社会变革的影响。(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