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商周时期,殷人认为自己乃是
“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周人也强调正是因为
“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
”,所以才能够
“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
”。但西周统治者深刻意识到单纯的以天的名义并不能够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这一残酷事实,转而提出天命转换这一概念,形成了
“以德配天
”的治理思维,强调
“敬德保民
”。西周统治者通过在祭祀活动中对先祖的神圣性崇拜,逐步从
“祭
”转化为
“礼
”,经周公而制度化。这一时期治国理政的目的是让统治者能够
“修德
”而维持统治,警惕天命从自己跑到另一个统治者手上。
——摘编自王聚芹、饶一鸣《先民理想国商、西周治国理政思想借鉴研究》
材料二
老子、庄子皆楚人,而沛县在战国时即属楚国,刘邦、萧何、曹参等皆为楚人。西汉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面临的是生产破坏、残破荒凉的景象。在治国方略方面,汉初统治者推崇的黄老思想,继承发扬了老子的
“清静无为
”、
“崇俭禁奢
”、
“以百姓之心为心
”的思想,主张
“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
”,强调
“节民力以使,则财生。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耻,有耻则号令成俗,而刑罚不犯……则守固战胜之道也
”。
——摘编自康晓红《试论西汉前期治国方略的两次转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治国理政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前期推崇黄老思想的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统治者选择治国思想的历史启示。(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