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丹阳市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304

一、选择题

1.

6月3日,实行销毁,先于虎门海滩,掘池引水,撒盐成卤,将鸦片剖切抛入泡浸……然后放入大洋,历时二十二日。 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新文化运动

2.

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林则徐派人明察暗访,缉拿烟犯,开展禁烟活动B.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3.

2022年是看港回归祖国25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的百年国耻,更促进了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我国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

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 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 ,自由贸易, 往来无碍 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 内地完全开放 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5.

“……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殿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他们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 使 这座宫殿 惨遭摧毁的是(  )

A.英国侵略者B.英法联军C.日本侵略者D.八国联军

6.

它坚持斗争14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最终以失败告终。 材料叙述的是(  )

A.虎门销烟B.太平天国起义C.辛亥革命D.义和团运动

7.

《天朝田亩制度》规定: 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保暖矣。 这一规定表明,《天朝田亩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

A.绝对平均主义B.自由主义C.军政合一D.民主主义

8.

史载:轮船招商局初期仅有轮船三艘,1876年增至十二艘,洋商大起嫉忌,旗昌、怡和、太古等外国航运公司纷纷跌价。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洋务运动(  )

A.对外国资本入侵有一定的抵御作用B.使中国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C.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D.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9.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该诗赞扬了(  )

A.曾国藩创建湘军办洋务B.谭嗣同革新图强C.左宗棠收复和治理新疆D.张之洞支持变法

10.

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台北市民鸣锣罢市,至台湾巡抚衙门,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此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11.

下图是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1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北京条约》的赔款额度大幅增加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3.

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B.推动教育发展C.号召救亡图存D.传播传统文化

14.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 据此可知,戊戌变法的 成功之处 主要在于(  )

A.沉重打击了西方列强B.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C.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D.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15.

挑铁道,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利)、俄罗(斯)势萧然。 这一揭帖反映出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由于(  )

A.西方列强侵略中国B.中国社会习俗陈旧C.清朝政府腐朽无能D.中国社会经济落后

16.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每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2020年是农历庚子年,100多年前的 庚子赔款 就是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一座大山。与 庚子赔款 相关的那场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D.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17.

历史学习需要把握单元主题,下图所示内容可提炼的单元主题是(  )

_______

1  洋务运动

2  甲午中日战争

3  戊戌变法

4  八国联军侵华

A.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的危机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18.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资政新篇》B.《变法通议》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约法》

19.

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 中华帝国洪宪元年 ,准备在元旦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帝制。此举令举国哗然,爱国豪杰愤然而起,组织讨伐袁世凯的(  )

A.二次革命B.护国战争C.武昌起义D.护法运动

20.

从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谭嗣同的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到秋瑾的 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 。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中国近代进步人士强烈的(  )

A.实业救国思想B.君主立宪思想C.民主共和思想D.爱国主义思想

21.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赞美家乡风光的《山中即景》: 是自然的美,是美的自然;绝无人迹处,空山响流泉。 他用口语化的语言呈现诗歌内容,得益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思想B.抨击旧道德C.主张男女平等D.倡导白话文

22.

胡适提出: 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此可知他提倡(  )

A.民主科学B.兼容并包C.白话文D.文学革命

23.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的思想,这反映出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是(  )

A.学制度→学技术→学思想B.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C.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D.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

24.

下图名为《五四风雷》,它反映的近代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25.

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中见证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是(  )


新青年》杂志


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A.《新青年》杂志B.五四时期的爱国纪念章C.浙江嘉兴南湖红船D.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

二、材料题

26.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

材料二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由于武器的陈旧,政治的腐败,还是社会的落后?中国人曾经长期思考过这个问题。应当说这三个东西是相互联系的:因社会落后而政治腐败,因政治腐败而武器陈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无疑,这种由战争而造成的变化意味着中国主权的丧失。……从香港和五口输入的外国商品,开始冲击中国的自然经济,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这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因为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不愿退却。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怎样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3)材料三中 五口 的分布特征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哪些主权?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步改组的外因是什么?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员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写给奕?和文祥的书信

材料三  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展转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诵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行于中国。

——左宗棠《密陈船政机宜并拟艺局章程折》

(1)材料一中的 和议 发生于什么战争之后?曾国藩提出购买外洋船炮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李鸿章认为当前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最主要方面是什么?如何改变这一落后局面?为此他创办了哪一工业?
(3)左宗棠为造轮船创办的企业名称是?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左宗棠认为行 西法可于中国 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他们的共同主张是什么?由此他们领导了哪一运动?根本目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请根据他们的活动为这场运动凝练一个合适的口号。

28.

辛亥革命是中国步入20世纪后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列位:你道现在的朝廷仍是满洲的吗?多久是洋人的了。诺还不信,请看近来朝廷所做的事,哪一件不是奉洋人的号令?……朝廷固然是不可违 ,难道说这洋人的朝廷,也不该违拒吗?

——陈天华《猛回头》

材料二  革命力量进一步集结的标志,是一九零五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同盟会成立后,除发展组织外,主要做了两件工作:一件是宣传革命的理论和主张;另一件是组织武装起义。这些起义的依靠力量,前期是会党,后期转向新军。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 帝国 ,而称为 民国 。由 ,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民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正在世界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简明辛亥革命史》

材料四  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伟大的……但它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未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董必武选集》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同盟会宣传革命的主要阵地及理论分别是什么?1911年依靠新军发动的武装起义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4)据材料四指出, 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依据是什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