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月考试卷 适用省份:不限省份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290

一、选择题

1.

尼罗河像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它平缓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极为容易,而盛行的北风、西北风又使返航毫不费力。 尼罗河的这个特点有利于古代埃及的(  )

A.农业发展B.对外扩张C.统一政权建立D.对外贸易

2.

古代人们把不理解的事物视为神意,法律也披上了神的外衣,如《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为太阳神之意。但罗马的法律很早就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了,如《十二铜表法》就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根本未称是神意……当理论与实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罗马法总是致力于满足后者的需要。 罗马法产生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罗马深受天主教会的影响C.重实际应用而不只专注理论D.早期东西方文明不同特色

3.

公元前413年多达两万名雅典奴隶集体逃亡,给 民主的雅典城邦 以沉重打击。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记载: 斯巴达的希洛人(奴隶)不断逃亡,斯巴达人经常担心没有逃亡的奴隶会效仿逃脱者 。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曾多次签定彼此协助缉拿逃亡奴隶的条约。以上材料说明(  )

A.雅典和斯巴达都是专制政体B.古希腊政治制度本质上是奴隶制度C.古希腊文明因为奴隶起义而走向没落D.古希腊各城邦非常依赖奴隶进行生产

4.

在古代罗马,按照惯例,内事裁判官可以颁布各种告示,作为人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这使他们获得了直接立法的权力。这些告示日积月累,形成了所谓 裁判官法 ,成为罗马法的重要渊源。这反映出古代罗马(  )

A.司法过程中的随意性B.法律体系十分完备C.立法实践上的灵活性D.司法范围不断拓展

5.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 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

A.继承和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遗产B.一定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条件C.在多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D.创造了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

6.

有学者认为,在伯里克利以前,雅典的政客们主要依靠政治盟友或政治小集团的合作来取得公民大会的多数票。但从伯里克利开始,政客们改变了以往的做法,直接面向民众,或巧言令色,说服他们;或向他们妥协,满足其愿望,以换取政治上的支持。这说明伯里克利时代的雅典民主政治(  )

A.相比之前有所倒退B.更加体现了民众的诉求C.完全被政客们操纵D.统一了政客和民众利益

7.

婆罗门教下的印度,神的性质也随着人世间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原始崇拜时期的天神梵伦娜因为雅利安人法庭的出现而化身为天上的司法之神,过去的雷电和战神纷纷成为诸邦国王公们的保护神。我们从以上材料能推导出的观点是(  )

A.雅利安人的入侵毁灭了古印度原生文明B.最高种姓的刹帝利阶层利用宗教加强权力C.婆罗门信仰有社会现实的烙印D.婆罗门教义催生了古印度国家的出现

8.

有史学家认为: 11和12世纪,在欧洲封建王朝的统治下,欧洲达到了它的第一青春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富有活力的阶段。 活力 表现为(  )

A.西欧庄园的流行和庄园法庭的出现B.封君封臣观念出现和王权的加强C.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D.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9.

佛罗伦萨在14世纪成为文艺复兴新艺术的摇篮……在讨论新艺术与新城市关系时,我们强调像佛罗伦萨这样相当发展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新经济、新政治的社会背景,是完全必要的。 材料说明(  )

A.文艺复兴促进城巿化发展B.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发展C.新艺术促使中世纪城市崛起D.资本主义萌芽推动思想解放

10.

从黄河到地中海,丝路共建尚和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可借鉴(  )
①以色列在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经验  ②阿拉伯帝国吸收、消化外来文化融合发展  ③亚历山大帝国东征不断扩大版图  ④拜占庭帝国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治理国家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

比较法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历史兴趣小组将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对土地分封形式的改革进行比较,其共同之处是(  )

A.都通过土地分封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国家都将土地分给公民,得到土地的公民要向国家缴纳赋税
C.都通过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D.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促进了本国封建制度的形成

12.

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D.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二、材料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 经济社会变革 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方,在大约同一时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1)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伯恩斯的观点。(3分)
材料二  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稿,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典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希腊古代;在它的光辉形象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逝了;意大利出现了出人意料的艺术繁荣,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过。

——恩格斯

(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帝国对欧洲文明发展的贡献,你如何理解 这种繁荣好像是古典古代的反照 ?(5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认识。(2分)

15.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13世纪以后,意大利始终处于分裂状态,北部的城市形成了自治的城邦。这些城市地处交通要道, 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经济繁荣。新兴的中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对祖先创造的辉煌灿烂的罗马文化恋恋不忘,纷纷斥资创办各种学术机构,研究古典文化。

——崔毅《欧洲五千年简史》

材料二  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和一定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地位的提高,以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佛罗伦萨人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些是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基本条件。

——齐世荣《文艺复兴及其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材料三  文艺的复兴自然是文艺的复兴,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我现在所要采取的新义,却不但要把复兴的意义扩充到一切文化的新生,并且要把文艺的意义推广到凡百人类的活动。因为唯有靠了这个解释,那个运动才有支配欧洲近世数百年历史的资格;唯有靠这个解释,那个本与这个运动一气相贯的宗教革命,地理上的发现,列国的兴起等,才能游子归宗似的,回到它们应有的地位。

——陈衡哲《西洋史》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意大利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条件。(6分)
(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二中 崭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的主要内容。(3分)
(3)依据材料三,简述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5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