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海外进口
印度棉花
澳大利亚羊毛
美国棉花
1846年
34540143磅
21789346磅
401949393磅
1865年
445947600磅
109734261磅
1115890608磅
二、材料阅读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1990—2003年
2004—2007年
2008—2011年
2012—2015年
2015年至今
阶段
初步探索
技术引进及吸收
自主创新
“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标志性事件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
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
2014年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摘编自朱重贵《非洲经济曲折发展历程与希望》
——摘编自李吉斌《国际经济环境对非洲经济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时代
人物
观点
春秋
孔子
周“承天命”而代殷之后,以周为核心,建立起一个王畿居中、诸侯屏藩、邦国和四夷在外的“天下秩序”。
西汉
董仲舒
以汉为中心,建立一个由近到远而依次由国、诸夏和夷狄组成的等级制的汉代大一统“天下秩序”。
唐代
唐太宗
秉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奉行“夷夏如一”“华夷一体”原则。其声称:“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南宋
朱熹
强调中原王朝一方面要严“内外之分”和“夷夏之防”,即“内中国,外夷狄”;另一方面要运用中国文化感召夷狄,达到“天下归一”。
元代
郝经
系统论述夷狄入主中原的合法性。指出:“今天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明代
朱元璋
在“大一统”和“华夷之辩”两个方面均奉行温和立场。坚持“分内外”“严华夷”,不征远方。
明清之际
顾炎武
认为王朝(政权或政治制度)虽亡,而天下(人民、社会及文化)犹存,从而形成了政治认同(国家)和社会文化认同(天下)两种意识。
清代
清世宗
遵循“天下之治”的三项原则:有德者治天下,圣人并非出自一地;华夷一体,无华夷中外之分;以文明论种族。
——摘编自周桂银《中国古代“天下主义”的千年传统:演进、内涵和特征》
四、材料阅读
——摘编自崔卫峰《“民族主义”内涵之我见——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