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689

一、单选题

1.

春秋后期,法家先驱宣扬 信赏必罚,以辅礼制 。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强调 去仁爱,专任刑法 。这一变化说明(  )

A.德治主张社会影响有限B.法治思想成为社会共识C.儒法结合符合历史趋势D.时代发展影响价值抉择

2.

西汉时,每个编户农民在役龄期内,必须承担两年兵役,一年参加地方部队,称为 正卒 ;一年到京师宿卫或边地戍守,称为 卫士 戍卒 。到了东汉,正卒之役和卫士之役兵员缩减,戍卒之役被募兵、刑徒兵和附属少数民族兵所取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主土地所有制发展B.政府财政收入下降C.统治者轻徭薄赋理念D.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3.

在南朝刘宋政权建立的过程中,江东大族中涌现出一批军功家族,寒门出身的将帅也出现不少,此类情况成为南朝政坛上的显著现象。尽管当时世家大族犹恃其门第轻侮军人,但后者凭军功所获的地位已可与之并驾齐驱了。据此可知,南朝时期(  )

A.社会阶层流动空间受限B.政治和权力结构发生变异C.九品中正制的功能加强D.门阀士族社会影响力巨大

4.

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要求 亲近乡里 富有之家 要资助贫困之家子弟,使其得以婚配;把百姓婚姻的是否及时,鳏寡数量的多少,作为官员考核升迁的依据。这一诏令旨在(  )

A.恢复社会经济B.规范地方民风民俗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官员治理能力

5.

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建造孔子庙,勤加祭祀。西夏统治者甚至 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 ,尊孔子隆重,为汉族所不及。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思想的传播B.民族关系的缓和C.文化交融的发展D.统一趋势的出现

6.

清初在行政管理上,朝廷对蒙古人实行盟旗制度,在新疆维吾尔地区实行伯克制,在西藏进行噶厦治政,对东北赫哲等民族则编设姓长、乡长,在西南、西北的一些民族中则采取土司制。清政府的这些做法(  )

A.体现了多民族的特色B.避免了民族间的矛盾和冲突C.反映了民族平等观念D.照搬了历代治边政策的经验

7.

据统计,自1872年至1875年,仅在《申报》上刊登招生广告的外语学馆就有14所,加上此前已有的兼教外语的西学堂,1875年上海至少已有24所教习外语的新式学校。这反映了上海地区(  )

A.社会生活新旧杂陈B.中外交往得到扩展C.崇洋媚外之风盛行D.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8.

1922年9月创办的《向导》周报,在发刊词中强调: 现在的中国,军阀的内乱固然是和平统一与自由之最大的障碍,而国际帝国主义的外患,在政治上在经济上,更是钳制我们中华民族不能自由发展的恶魔。 这一认识(  )

A.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B.体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国情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9.

1941年12月下旬,香港沦陷,大批进步的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处境危险。1942年初,在中共中央的领导组织下,广东地方党组织和东江游击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将他们从日军 虎口 中营救出来。这场营救(  )

A.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B.打破了日军的 囚笼政策 C.推动了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1978年5月,高等学校招收研究生工作的考试正式开始。全国共有二百一十所高等学校、一百六十二所研究机构开始招收研究生,共录取了一万零七十八人。此次考试在当时(  )

A.标志着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B.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C.适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D.有利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11.

历史学家卡特利奇指出,亚历山大的征服使得中东地区希腊化,这片地区后来成了强大的罗马帝国的东半部,基督教在这里产生并开始传播。基督教虽然产生于东方,但它在某些最有政治影响的形式中却成了西方的,而它也实际上成为了西方文明的支柱。上述观点(  )

A.肯定了希腊文化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B.强调希腊和非希腊文化交流的双向性C.反映了城邦时代希腊文化的高度繁荣D.承认了东方文明对希腊化时代的贡献

12.

公元603年,摄政圣德太子制定 冠位十二阶 ,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的才干和政绩为依据。公元604年,又制定 宪法十七条 ,强调 国无二君,民无两主 ,号召贵族百官 以和为贵,以礼为本 。这些举措(  )

A.反映了大化改新的政治意图B.意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C.确立了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D.使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

13.

下表为1846—1865年英国海外进口变化情况表。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

海外进口

印度棉花

澳大利亚羊毛

美国棉花

1846

34540143

21789346

401949393

1865

445947600

109734261

1115890608

A.海外贸易霸权地位确立B.对外贸易处于逆差地位C.垄断组织对外扩张加强D.工业生产能力得到增强

14.

18世纪,德国文学家高特舍特对文学中所有抒发感情、发挥想象的成分都持否定态度,主张摈弃巴洛克戏剧中常见的低俗文风,剔除歌剧式的幻想成分,以道德教育为宗旨塑造特定的人物类型。这反映出当时(  )

A.理性精神影响文学理论B.人文主义精神受到质疑C.文学创作推动社会进步D.社会道德出现严重问题

15.

1934年9月,法、英、意、波、捷、中等30个国联成员国联名致电苏联政府, 邀请苏联参加国联并实行宝贵的合作 。随后国联全体大会以38票赞成、3票反对、7票弃权的结果同意苏联加入并担任理事会常任理事国。苏联加入国联的背景是(  )

A.西方意识形态观念的淡化B.国际法西斯主义的威胁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要求D.《慕尼黑协定》的签订

16.

1975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官方开发援助共计62.39亿美元,1981年增加到84.66亿美元,占捐助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93%,远远超过联合国第二个十年国际发展战略所规定的、对发展中国家的官方开发援助应占捐助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0.7%的指标。这表明(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B.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南南合作取得了新的进展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铁路被引入中国。随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中国的铁路权被瓜分殆尽。据统计,至1911年,在中国已建成的9200多公里铁路中,有8305.7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到1937年,已建成22000多公里的铁路中,有19070公里铁路为西方列强所直接经营或控制经营。此外,由于西方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标准不一,导致中国运用的机车来源国家多,制造厂家多,车型种类多,被戏称为 万国机车博物馆

——摘编自龚云《铁路史话》

材料二

中国高铁发展历程

时间

199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5年至今

阶段

初步探索

技术引进及吸收

自主创新

出国门成为中国名片

向成为全球引领者行进

标志性事件

1990年底完成《京沪高速铁路方案构想报告》

2003年铁道部提出跨越式发展路线,明确整体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逐步实现国产化,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路线。

2008年铁道部与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提出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的高速列车。

20147月,中国铁建总承包的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正式通车。

我国在一些高铁技术领域已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加大投入、认识不足,以求在未来引领全球高铁装备行业发展。

——摘编自铁道部《2023年中国高铁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被称为 万国机车博物馆 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近代中国铁路建设相比,当代中国高铁建设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变化的原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整个非洲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5%,同时,非洲对外贸易发展也很迅速。非洲出口额从53.9亿美元增至359.2亿美元;非洲进口额从66.4亿美元增至384.8亿美元。

——摘编自朱重贵《非洲经济曲折发展历程与希望》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殖民地时期遗留下来的严重依赖农矿原料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单一经济结构没有完全改变,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非洲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降至2.5%。1980—1987年,非洲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0.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为—2.5%。同时期内,该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和进口额年均下降率分别为7.4%和4.2%。所以人们称80年代是非洲经济发展 失去的10年

——摘编自李吉斌《国际经济环境对非洲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随着冷战结束,在重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基础上,非洲国家普遍进行经济结构和政策调整。同时,非洲先后建立起 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中部非洲国家经济共同体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等组织,对于促进非洲地区贸易、通信、交通运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后,非洲经济逐渐好转。

——摘编自朱重贵《非洲经济曲折发展历程与希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70、80年代非洲经济形势相对于60年代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非洲经济好转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天下观 是中国古代儒家精英用来处理内政外交的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下表是中国历朝代表人物的天下观。

时代

人物

观点

春秋

孔子

承天命而代殷之后,以周为核心,建立起一个王畿居中、诸侯屏藩、邦国和四夷在外的天下秩序

西汉

董仲舒

以汉为中心,建立一个由近到远而依次由国、诸夏和夷狄组成的等级制的汉代大一统天下秩序

唐代

唐太宗

秉持开放宽容的态度,奉行夷夏如一华夷一体原则。其声称: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南宋

朱熹

强调中原王朝一方面要严内外之分夷夏之防内中国,外夷狄;另一方面要运用中国文化感召夷狄,达到天下归一

元代

郝经

系统论述夷狄入主中原的合法性。指出:今天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明代

朱元璋

大一统华夷之辩两个方面均奉行温和立场。坚持分内外严华夷不征远方。

明清之际

顾炎武

认为王朝政权或政治制度虽亡,而天下人民、社会及文化犹存,从而形成了政治认同国家和社会文化认同天下两种意识。

清代

清世宗

遵循天下之治的三项原则:有德者治天下,圣人并非出自一地;华夷一体,无华夷中外之分;以文明论种族。

——摘编自周桂银《中国古代天下主义的千年传统:演进、内涵和特征》

依据材料,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 天下观 ,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从法国当时的历史来看,民族主义是在对抗宗教神权和封建专制王权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共同体的情感意识。在大革命之前,法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平等、自由、人权等观念已深入人心,为大革命时期所建立的新的共同体坚持,并体现在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法国民族主义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民族主义显示出了极强的政治影响力,随着法国大革命逐渐蔓延。

——摘编自崔卫峰《民族主义内涵之我见——以法国民族主义的产生和特点为例》

材料二
1908年,刘式训上奏清廷要求制定国籍法,他列举了四点理由:一是主权的问题,认为国籍可以看作是 声张主权的一个要件 ;二是与条约的关系,认为海外殖民地的 登录民 (华侨)回到国内置办财产,可能导致 禁止外国人在内地置产 的条约遭到 暗中破坏 ;三是应对欧美 出生地主义 国籍法可能对我国 血统主义 传统造成的冲击;四是欲成为近代立宪国家,不论选举或征兵都需要确定国民, 国籍法不可或缺 。该项奏折得到皇帝批准,制定国籍法被提上议事日程。

——摘编自王承庆《中国外交体制的建立与近代化转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