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辽宁省抚顺市联考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辽宁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171

一、选择题

1.

如果你去陕西旅游,你可以参观的原始人遗址是(  )

A.蓝田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马坝人遗址

2.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3.

2006年,红山文化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红山文化是以辽河流域为中心,红山居民使用磨制石器,房屋为方形半地穴式。下列与红山居民的生活相类似的是(  )

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良渚遗址居民

4.

半坡居民会制作精美的生产工具,种植粟、白菜,饲养猪、狗等家畜。河姆渡人用耒耜耕地,人工栽培水稻,过定居生活。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半坡人和河姆渡人(  )

A.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B.已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C.逐渐形成了华夏族D.已进入奴隶制社会

5.

实物史料是不依赖于文字载体而直接保存下来的古代物品,遗址就是实物史料之一。下列二里头遗址的相关信息反映了(  )
   

A.炎黄部落联盟实力强大B.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C.商朝很快强大起来D.西周社会矛盾激化

6.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

A.夏朝B.西周C.商朝D.东周

7.

据史书《左传》记载:西周 将同姓子弟亲属封到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 西周这种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被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B.以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D.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8.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 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留的这种文字是(  )

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

9.

《管子》载: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大锄)、一镰……一铿(短镰刀),然后成为农。 这说明当时(  )

A.石器作为工具已被取代B.开始使用骨耜作为主要工具C.青铜农具成为主要工具D.铁制农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10.

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春秋时期,对促进民族交融起直接作用的是(  )

A.管仲相齐发展生产B.王室衰微诸侯崛起C.诸侯争霸兼并战争D.各自为政变法改革

11.

《论语》中说: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此话反映的政治局面是(  )

A.夏商周的更替B.百家争鸣C.动荡的春秋时期D.楚汉之争

12.

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3.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 也。 这是古人对我国战国时期一项水利工程的赞扬,下列关于此水利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B.秦始皇派兵开凿的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
C.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决口,并亲临现场,止住水患D.都江堰是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14.

我们在讲话中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这一观点出自于(  )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

15.

郭沫若说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郭沫若如此说的理由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

A.改革的浪潮B.春秋五霸C.工具的改进D.百家争鸣

16.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却得到重用;嬴政很欣赏韩非的学说,为得到这一人才,下令攻韩,迫使韩王将韩非送往秦国。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

A.秦国恃强凌弱B.嬴政统治残暴无道C.嬴政爱惜人才D.秦国官僚出身卑微

17.

历史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所谈论的内容反映了(  )

A.良渚、陶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B.夏商西周时期末代王的残暴统治C.春秋时期的动荡不安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8.

《史记》记载,秦始皇在咸阳坑儒和赵高以 谋反 罪审讯李斯时,都有御史大夫参加。这是因为秦朝的御史大夫(  )

A.负责监察事务B.分管行政C.为百官之首D.掌管军队

19.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汉B.秦→西汉C.春秋→战国D.西汉→东汉

20.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汉语中的许多成语来自历史故事。下列成语中,与 楚汉战争 相关的是(  )

A.四面楚歌B.破釜沉舟C.卧薪尝胆D.退避三舍

二、材料题

21.

夏、商、西周三代直接影响着其后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①司母戊鼎


图②利簋

材料二


图③


图④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资料,材料一中的文物属于我们了解历史的________(只写出正确选项的字母即可)(2分)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2)通过材料一中的两个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两个朝代的历史?(2分)请你写出两个关于 的成语。(2分)
(3)材料二中图③是刻有文字的甲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1分)辨认材料二中图④的甲骨文,并将你辨认出来的字写出来。(1分)甲骨文的发现有何意义?(2分)

22.

总结和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有着重大价值。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
材料二  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吸收了秦王朝以 治国、二世而亡的教训,转而采用道家的 无为而治 的主张,实行 与民休养生息 的基本国策,取得了社会政治趋于安定、经济复苏、文化教育有所恢复的较好局面。
——摘自刘新科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
材料三  颜渊问仁。子曰: 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
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2分)阅读材料二,此家学派的思想在国家建设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写出材料三中 儒家 的思想核心。(2分)儒家的创始人,不但是大思想家,还是大教育家,请你举两例他关于教育的观点?(2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我们如何对待优秀传统文化?(2分)

23.

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宰者。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秦始皇为表示皇帝的独尊地位,规定皇帝自称 ,皇帝的命令称 ,印章称 ,其他人都不许用,对皇帝的名字也要避讳。这些规定被历代王朝沿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1)材料一中的规定有何特点?(2分)周朝和秦朝统治地方的方式有何不同?(2分)
(2)材料二中的历史信息体现了秦朝的统治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三中的情况导致什么后果?(2分)写出秦的兴亡带给你的启示。(2分)

24.

大一统的汉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依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西汉文帝、景帝两代约40年间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治世。

——摘编自人教版《申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而藩国自析。自此以后,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
——【东汉】班固:《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材料三


图①
秦坑儒谷


图②
汉代讲经图

材料四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成立专门铸币机构,铸造五铢钱,成为当时唯一合法的货币。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中所述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2分)
(2)材料二中武帝的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根据材料三中两幅图片信息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2分)阅读材料四,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的措施。(2分)
(3)请你选择秦汉时期你最欣赏的一位帝国将相,并说明你欣赏他的理由。(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