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邢台市五岳联盟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6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18

一、单选题

1.

唐高宗废尚书令,新设形同宰相的 北门学士 ;唐玄宗以协助政务为由 临时 命翰林学士帮助皇帝起草诏书;唐宪宗命翰林首席学士掌制诏印,并使其拥有独立的办公机构,与帝、相共商国家大事,至此,翰林学士承旨成为定制。唐代设立翰林学士意在(  )

A.消弭权臣擅政隐患B.倡导重文轻武方针C.提高宰相文化水平D.巩固君主专制统治

2.

《明史·食货志》载: 洪武九年(1376年),天下税粮,令民以银、钞、钱、绢代输……于是谓米麦为本色,而诸折纳税粮者,谓之折色。 这一做法(  )

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B.有利于农产品商品化C.立足于 工商皆本 要求D.使纸币成为官方货币

3.

1867年,围绕京师同文馆是否应招收科举正途人员学习天文算学的问题。御史张盛藻上书批评此举易使士人 重名利而轻气节 ;候补知州杨廷熙则在奏折中把 久旱不雨 阴霾蔽天 大风昼晦 等自然现象归罪于同文馆的设立。这说明当时(  )

A.洋务运动遭到朝廷反对B.社会主流思想发生深刻变化C.顽固保守势力根基深厚D.列强文化侵略遭到有力抵抗

4.

1937年12月, 满铁 调查部编印的《华北农业开发方案》预计,通过充实的灌溉设备,可使山东地区麦产增收30%;同年年底,日本内阁通过 华北经济开发方针 ,提出要发展 农业的改善、治水及利水、造林、合作社等事业 。上述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是(  )

A.日军 三个月亡华 企图被挫败B.全民族抗战进入相持阶段C.八路军在华北开辟大量根据地D.汪精卫集团建立傀儡政权

5.

表1所示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对外援助状况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平均水平的对比。这可用于说明当时中国(  )

表1

国家

贷款利率

贷款偿还期限

对外援助中的赠予成分占比

中国

4%5%

大多是810年,极少超过15

25%

OECD成员国平均

2.7%

27不含宽限期10

57.6%

A.对外援助受意识形态干扰B.经济资源聚焦于国内建设C.承担力所能及的国际义务D.积极响应经济全球化进程

6.

雅典年轻人的军事训练主要是18岁到20岁这两年的军校训练。这个时期,男孩们必须学会军事演习、防卫方法以及进攻策略,探究城邦的地形特征,开始在骑兵、步兵和海军演习方面进行专业训练。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

A.热衷于对外殖民扩张B.公民保家卫国意识强烈C.民众都拥有战斗技能D.公民具有一定军事素养

7.

公元前1千纪,在早期大帝国兴起的同时,雅利安人的活动范围从印度河流域扩展到恒河流域,古希腊人的殖民据点也几乎遍及整个地中海地区。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早期文明的扩张潜能B.农耕文明的制度优势C.欧亚文明的多元互补D.文明交流的武力方式

8.

公元526年,查士丁尼敕令由法学家组成委员会负责编订法律,编委们利用现存的所有法律资料,并加以增删、修订,经过仔细审订,于公元529年编写成《罗马民法大全》,即《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的编撰(  )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君主意志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C.适应了疆域急剧扩大的需要D.渗透希腊理性精神

9.

某学者研究中古时期某帝国时搜集的史料如下:该地降水少,可勉强从事农业。这里有一条连接东西方的商路。公元6—7世纪,萨珊波斯与拜占庭帝国为控制这片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该帝国在8世纪中期后进入繁荣时期,并维持了一两百年。该帝国(  )

A.都城名为君士坦丁堡B.对控制的亚欧商路征重税C.最高统治者称为苏丹D.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10.

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该法案宣称“(英王)应被拥立,承认和称为英格兰国教会的尘世唯一至尊领袖,应获得并享有……属于英格兰国教会至尊领袖上述尊位的一切荣誉、威严、优越权、司法权 。英国此举(  )

A.推翻了罗马教会的统治B.加速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压抑了自然科学的发展D.限制了国王的专制权力

11.

据统计,1550—1830年,世界各地流入中国的白银约占同期中国白银增量的90%,大致占同期全球白银总产量的15%。最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这一时期(  )

A.世界贸易中心移至东亚B.殖民势力深入中国内地C.中国传统产业优势明显D.欧洲价格革命逐渐外溢

12.

图1所示为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时间轴(局部)。生产工具的革新是图中第二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原因。图中第一个阶段资本主义发展的 奥秘 在于(  )

图1

A.全球航路的探索引发价格革命B.殖民掠夺增加了资本原始积累C.王室资金大量投入垄断性贸易D.列强瓜分世界以扩大资本输出

13.

1811年,英国爆发卢德运动,工人为生计砸毁象征进步的机器,誓死捍卫手工生产;1836年,英国发生宪章运动,工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这一斗争目标的变化主要源于(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马克思主义的指导C.工人政治觉悟的提高D.君主立宪制的弊端

14.

面对有人提出通过按资本的比例向富人征税的方式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的利益,马克思明确指出: 我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后来, 消灭私有制 成为《共产党宣言》中的重要内容。这说明马克思(  )

A.肯定了资本主义发展成就B.理性分析革命形势的变化C.批判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D.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15.

研究显示“(1790—1830年)探险家实际走完了尼日尔河全程。从几内亚湾到马格里布,他们横跨了西非主要城市,或被访问,或得到描述,其方位也基本(被)准确地确定。一系列山脉、重要的水系、主要的政治联合体——所有这些都被大致地定位、描绘 。据此推知, 探险家 的行动(  )

A.受到了科学革命的鼓舞B.助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C.受益于大西洋航路的开辟D.激发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

16.

表2所示是某学者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政治状况的总结。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德国(  )

表2

德国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但议会的权力很有限

社会主义思想在德国工人阶级中得到广泛传播。党派之间的争斗也日益激烈,极右翼的政党和组织也在兴起

德国扩张其殖民地和经济实力,但这种努力也引起了其他大国的不满,引发了一系列紧张的国际危机

A.战前准备工作比较充分B.对外战争影响民主进程C.面临着严峻的内外挑战D.资产阶级统治摇摇欲坠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我国传统礼仪制度蕴含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礼记》中的很多篇目对人们起床以及入睡时间、从早到晚不同阶段所应该从事的劳作类型及承担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示和阐述。自周代起,学校中的学生到了农忙季节就要离开学校回乡从事农业生产,只有在每年冬天的农闲阶段才是进入学校学习的主要时间段。在我国古代社会,一般家庭都具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提倡重视脑力以及体力劳动,并且通过家训家风的形式将这种优秀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

——摘编自杨玲《论优秀传统文化在劳动教育中的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马列主义成为国家建设的指导思想。受此影响,教育与轻视劳动人民的 旧时代 、剥削阶级垄断的 旧教育 相揖别。劳动、劳动人民、劳动教育成为 关键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党和政府一方面大力普及各级各类教育,另一方面充分联系生产建设的实际需要,引导未升学的学生参加劳动生产。当时主流的教育论述、讲话和研讨都指向劳动教育,并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学校课程学术性高于实用性,升学性先于就业性,国家将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把 勤工俭学 作为教劳结合的手段,并大力发展 半工半读学校 业余学校

——摘编自陈南《劳动教育:思想演变与地位流变——兼论开展劳动教育的时空背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特点及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历来重视劳动教育的意义。(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公元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将原由元老院管理的元老院省以谷物形式上缴的赋税改为由元首支配,它们主要被用于为平民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不久,帝国还加强了对竞技运动的管理,平民也能在竞技娱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慰藉。这一时期,罗马重建了克劳狄神庙,修复了马尔采鲁斯剧场与卡皮托神庙。据统计,仅图密善在位时期(81—96年)新建的大型建筑就达21座,修复的大型建筑有25座,完成了其父兄在位时动工兴建的3座大型建筑。虽然当时的罗马人已经发明了新的建筑技术,可以减少人工的使用并降低成本,但是罗马皇帝仍尽量多地使用人工的力量。这一时期,平民从元首的福利政策中获益,丧失了参与政治的兴趣,成为元首制的受益者和拥护者。
材料二
在中世纪早期的西欧城市中,行会所奉行的契约性生产和逆市场主义经营保障了城市绝大多数工商业者的生存。现代意义上的民生含义包含了生存和发展两大方面,在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中世纪西欧,生存是民生问题的主要方面。行会管制小商品生产与经营是为了保障城市工商业者的普遍生存,是民生保障的主要因素,而救助行会内部的穷人与不幸者也是为了保障城市特殊工商业者的生存,是民生保障的次要因素。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罗马帝国的主要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会对中世纪早期西欧城市民生的影响。(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人类文明交往史的转折开始于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大航海时代,空间交流的范围空前地扩大,形成了世界意义的 万国 经济与文化的交换体系。大航海时代使整个世界局部、间接、间歇地交流,转变为全球性的直接与频繁的交流;交流的层面也从物质技术走向更深层的领域。16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东来,通过世界地图和地理著述给中国人传入了关于万国的观念和世界的意识。明清关于 世界 的想象,蕴含着对中国本土文化重新诠释的意图,想象的过程亦是西学知识的再生产和重塑国人认识世界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在中文文献中, 中学 的出现亦是源自 西学 的影响, 中学 是伴随着西学而衍生出来的与 西学 并列的一个核心概念。

——摘编自邹振环《世界想象:西学东渐与明清汉文地理文献》

材料二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卢梭区分了自然状态和社会状态,提出两种状态下的不平等:一是自然或生理上的不平等;二是精神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卢梭认为,消除不平等、缔造人类幸福的方式就是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民主制共和国。社会契约的价值和作用是 要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护卫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得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社会契约中的不平等是在限制范围之内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摘编自卞奕雯《浅析卢梭的平等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则材料探究人类文明发展的视角,并据此说明近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两则材料中对人类文明发展解读中的任一方面的局限性,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6分)(要求:局限性提炼准确,论证须有史实依据。)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通过反对英国的霸权,从一个命运被英国掌控的殖民地成为美洲近代历史上第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同样也成为美洲其他殖民地的表率。门罗宣言在发表之初,向欧洲势力释放出拒绝干涉的信号,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19世纪末,通过对“America”一词两义的不同解读,美国重新诠释了门罗主义,使之从早期的 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转变成为 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 。美国把这种思想运用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仲裁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之间领土纠纷、美西战争、策动巴拿马独立的三项举措之中,实现美国的势力向整个美洲的辐射。

——摘编自张维琪《拉丁美洲泛美主义国际思潮的演进——文化与国际关系的视角》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