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大批沿海工业内迁,据统计,1937年9月—1940年6月间,有254家民营企业迁入重庆,还有政府所辖的9个兵工厂;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腹地,三面环山,只有东面长江一线与外部相连,长年多雾,使敌机模糊攻击目标,从而尽可能减少损失;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正式定重庆为中华民国陪都,重庆从普通城市上升为战时陪都,使得东部地区人才、技术大量迁入;抗战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确定
“政府第一期的工业政策
”,规定军需厂矿优于民营厂矿迁移,对于民营工业也采取了一些鼓励、奖励、协助等优惠政策和措施。
——摘编自邓玲《从抗战时期重庆经济发展看今日重庆经济腾飞》
材料二
自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利用自身坚实的工业基础优势,承接来自东部的产业转移,在经济大环境不甚理想的背景下也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水平,GDP增速更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要以形成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为重点,实行新时代全面开放战略,落地一系列新的对外开放政策。重庆抓住机遇,建设
“渝新欧
”国际铁路,积极完善相关配套基础建设,成为中欧班列
“先行者
”;并且积极地融入
“一带一路
”倡议,弥补不利的地理位置所造成的对外贸易劣势。
——摘编自熊玉洁《“渝新欧”国际铁路的开通对重庆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重庆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重庆直辖以来主要抓住了哪些机遇以促进自身发展。(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