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省大理州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457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在空间上分为宫殿区、内城与外城三部分。遗址还有祭坛、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等处。良渚先民创造出一套包括玉璧、玉琮、玉钺在内的玉礼器系统。据此可知,当时可能(  )

A.青铜铸造技术先进B.氏族制度已经瓦解C.形成国家初始形态D.进入奴隶社会早期

2.

如表是两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到永和五年(公元140年)南方人口增长情况。据此推知两汉时期南方地区(  )

郡国

元始二年

永和五年

增长率(%)

丹阳郡

107541

405171

136518

630545

26.9

55.6

豫章郡

67462

351965

406496

1668906

502.6

374.2

桂阳郡

28119

156488

135029

501403

380.2

220.4

武陵郡

34177

185758

46672

250913

36.6

35.1

合计

237299

1099382

724715

3051767

205.4

177.6

A.封建经济发展迅速B.区域经济发展严重分化C.北方人口大量迁入D.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发展

3.

在唐代,中原政权向一些周边政权赐书,唐太宗曾赐《吉凶礼要》等给新罗,唐玄宗曾赐《毛诗》《礼记》《左传》等给吐蕃。新罗、吐蕃与唐朝往来频繁,多次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求学。这(  )

A.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B.说明羁縻政策取得了巨大成功C.维护了宗藩关系长期稳定D.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有效管辖

4.

宋代以前的家训内容主要以修身养性、治国齐家为主;宋代以来,家训中逐渐增添了重文的内容,如家颐的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 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味短 等语。这一变化(  )

A.催生了崇文抑武的政策B.推动了文学家庭的发展C.改变了家训家规的宗旨D.促进了社会规范的变化

5.

清代土地契约中的 民田 并非是与 官田 相对的概念,而是指拥有 田底权 的田地,与 客田 (拥有 田面权 )相对。田底持有者没有耕作权,只有收租权,而田面持有者享有耕作权,并向田底持有人交租。民、客田用语上的区分,表明土地田底权与田面权的分离已成为清代部分地方的乡规俗例。这类现象的普遍(  )

A.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瓦解B.促进新的经济因素的产生C.说明土地兼并得到有力抑制D.反映了租佃经济有所发展

6.

1917年,以先秦到清代的中国学术思想发展脉络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文录》成为北大预科国文课程中的重要部分。1919年后,课程更名为 国故论著集要 ,钱玄同在《学术文录上编叙目》中梳理并重估了古代学术思想,以科学、辩证的角度重申国学之 自由 平等 民生 思想的要义。这些做法旨在(  )

A.促进近代民族意识的产生B.走上社会主义的救国道路C.回归传统家国情怀的教育D.从传统文化找寻济世良策

7.

亚明的《货郎图》展现了江南人民的生活情景。画面采用传统工笔重彩技法,全景式展开,人物姿态优美。此画背景部分全为绢底,这一设计衬托出了妇女、儿童的衣着和花布的鲜艳华丽。这一画作(  )

亚明《货郎图》(1958年)

A.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成效显著B.重现了广大人民土改后的激动和愉悦C.表现出劳动人民幸福祥和的生活氛围D.反映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突出

8.

在瓦尔卡遗址发现的公元前3000年的乌鲁克的埃安纳塔庙里,有一件著名的浮雕石膏瓶,瓶的最上面一行是女神伊南娜,全苏美尔人都供奉她,雕像上一个祭司正向她献上一篮水果,伊南娜的下面是一些小神,站在模型神庙和一些动物的身上;第二行是祭司们拿着祭品;第三行是平民、动物和植物。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  )

A.绘画艺术高超B.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C.雕刻技术发达D.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9.

中世纪中后期,欧洲封建主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为扩大货币收入,他们把劳役地租转换为货币地租,同时加强对自营地的经营管理,出售产品以获得货币收入。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欧洲(  )

A.封建庄园经济已经崩溃B.商业革命正迅速开展C.农业经济转型趋势明显D.庄园农产品获利丰厚

10.

法国大革命期间,雅各宾派杜梅埃领导成立了法兰西国民地图集公司,致力于为中小学教育提供教材,包括《国民地图集》、《口袋国民地图集》系列在内,这些出版物着重普及法国最新的地理和区域知识,并以持续培养公民意识和民众政治信仰为宗旨。这些刊物的出版(  )

A.适应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要求B.旨在推动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开展C.保证了法国民主革命顺利发展D.反映了法国工业革命的迅速推进

11.

当战争(二战)结束的时候,妇女们知道是她们和男人一道使胜利成为可能,她们表现出的精神力量和爱国热情给公民意识和自我意识赋予了新的含义 战争的结果不仅把(美国)妇女带进政治和社会组织中,而且改变了妇女们所关心的地方,即要求男女平等 。据此可知,二战后的美国(  )

A.妇女独立自主意识增强B.爱国主义成为主旋律C.男女平等已经基本实现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12.

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任之初,就决定分阶段从伊拉克撤军,并最终于2011年12月将美军全部撤出伊拉克。到奥巴马离任时,在阿富汗的美军人数已从其上任之初的3.6万人缩减至不足1万人。这反映出当时(  )

A.中东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下降B.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C.美国对外政策服务于国家利益D.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5分)
材料一
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在15世纪前后突然超过亚洲大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共同采用了贸易开放政策。同时,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最先富裕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而是发生在欧洲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英国与后来的法国和德国,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除拥有较大的人口规模之外,还较好地将殖民地纳入本国的分工体系,而且拥有更好的市场条件、高效的法制传统和人力资本培育体系,使本国的要素结构更能支持大规模的民间技术创新,吸纳过剩资本和农业剩余劳动力,促使其经济结构从传统农业向近代工业转型。

——摘编自李君华、欧阳晓《欧洲大国发展道路的经验解释》

材料二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的社会因素,这些新因素在性质上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封建社会而与未来的近代社会相同。它们首先出现在经济领域,然后引起阶级关系、社会生活、政治关系、思想意识、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发生相应变化,传统古代封建社会已经发生局部结构性变换。新生的先进社会因素代表了社会的未来,显示了社会的新走向,因而,各种新因素纷纷出现的明代后期显然就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大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明成为 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的依据。(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国家社会转型的启示。(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现代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其外交思维与逻辑主要可划分为革命式外交、参与式外交和引领式外交……这种历史转变不仅映射出对时代主题的研判发生着变化,也反映着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在以自身古典优秀国家间政治思想资源并伴以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为指导,来对西方资本主义主导建立的国际事务话语机制进行着有益改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在独立自主前提下,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的基础上同世界所有国家开展正常外交这一原则始终未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段时间内的革命式外交到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引领式外交……始终以维护国家利益、捍卫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以及构建稳定有序的和谐世界为目的与宗旨。

——摘编自李博一《百年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话语:转型与重构》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 新中国外交的变与不变 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国的乡村建制历史悠久。近代以来,一些有识之士寻求中国乡村社会的治理方式。1904年,河北乡绅米各明在翟城村兴办新式教育,制定村规民约,发展乡村经济。山西省以此为样板,出台了诸多有关乡村治理的规章制度,并设立村政处负责落实及督察。此举既维护了山西的政治秩序,也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富甲一方的作用。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山西村治经验并加以细化,架构了乡村治理的基本框架,对村里长、闾邻长的选举、任用与罢免以及村经费的筹措与使用等都做了详尽的规定。随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发展壮大,国民政府在江西率先启动了保甲制度,然后推广到鄂、豫、皖等地。

——摘编自《清末民初中国乡村治理再考察》等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乡村治理变化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乡村治理变化的原因。(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