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340

一、单选题

1.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国家是在氏族制度瓦解的基础上产生的,与氏族组织有着根本区别。国家按地区来划分国民,区别于原始社会以血缘划分的组织结构,国家设立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但是,中国古代,直至商代和周代,其氏族、宗族、家族等血缘组织和结构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还处于血缘和地缘相混合的状态。这说明中国商周时期(  )

A.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氏族制度仍长期延续C.政治制度有部族色彩D.政权与族权逐步分离

2.

春秋战国时期, 阶层活跃。以下为关于 的几种评论。

人物

观点

出处

孟子

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

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

《孟子》

范睢

天下之士相聚而攻秦者,以己欲富贵耳。

《战国策》

荀子

今之所谓士仕者,污漫者也,贼乱者也,恣睢者也,贪利者也,触抵者也,无礼义而唯权势之嗜者也。

《荀子》

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士阶层开始崛起B.养士之风盛行C.士重视发展经济D.士人竞争激烈

3.

公元39年,刘秀下 度田令 ,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又命 考察二千石长吏阿枉不平者 。有十余个郡太守因 度田不实 被诛杀, 学为儒宗、八世博士 的大司徒欧阳歙也因测量田亩作弊、贪污,被捕下狱死在狱中。 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 。这说明(  )

A.度田有助打击豪强B.度田是为整顿吏治C.东汉初年政局动荡D.土地兼并妨碍民生

4.

西魏——北周时期的统治者,采取了推诚布信、劝以耕稼、引导民风、以 廉简 治理 群蛮 、以清廉之政争取羌人、积极抚慰及恩威并用等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这些政策(  )

A.为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B.加大了南北统一的阻力C.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D.有效强化了内部凝聚力

5.

唐末黄巢起义时,起义军围攻广州,黄巢向朝廷求任广州节度使。在朝议时,官员于琮反对,他说: 南海有市舶之利,岁贡珠玑。如今妖贼所有,国藏渐当废竭。 由此可见唐朝(  )

A.节度使已成朝廷大患B.朝议制度影响了决策C.朝贡贸易的利润丰厚D.外贸是重要财政来源

6.

汉刺史与宋监司均负有巡历地方的监察之责。汉代后期,作为监察机构的刺史侵郡守行政权力而积重难返,刺史渐成州牧,集军政诸务于一身。宋朝地方监司却合行政监察为一,运行二百年多年。宋朝地方监司与汉代刺史机构设置的显著不同是(  )

A.崇文抑武B.诸司并立C.权力集中D.因循保守

7.

明正德年间,王阳明选取34封朱熹与人往来的书信,编成《朱子晚年定论》。他认为朱熹晚年思想与陆九渊趋同。该书刻印流传后引发激烈批评和争论,批评者认为此书完全是 颠倒黑白 援朱入陆 之作。顾炎武批评该书 颠倒早晚,以弥缝陆学而不顾矫诬朱子,诳误后学之深。 由此推知(  )

A.王阳明是为了宣扬心学B.朱熹与陆九渊思想趋同C.顾炎武反对理学的虚伪D.朱熹的思想被后世误解

8.

康熙皇帝在与大学士等官员的一次谈话中说:当时 田亩多归缙绅豪富之家 约计小民有恒业者十之三四耳 。下表为安徽休宁县某地占地情况。

年代

土地占有情况

康熙四十五年(1706)

康熙五十五年(1716)

乾隆二十六年(1761)

0~1

35

23.97%

40

0~1

35

23.97%

1~10

82

56.17%

79

1~10

82

56.17%

10~25

27

18.49%

25

10~25

27

18.49%

25亩以上

2

1.37%

2

25亩以上

2

1.37%

合计

146

100%

146

合计

146

100%

——章有义《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研究》

以上材料表明(  )

A.该地情况印证康熙皇帝的判断B.该地情况反映了国家政策变化C.清代的土地占有并未趋向集中D.清代的土地状况各地可能不同

9.

史家常用 内外 分指中央与地方,用 轻重 来描述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形势。历史学家罗尔纲认为,晚清形成了 内轻外重 的局面。可用于分析这种格局的直接形成原因和表现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B.太平天国运动 东南互保C.洋务运动 义和团运动D.甲午战争 清末新政

10.

1894年,孙中山创建革命团体,亲自起草团体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第一次提出了 振兴中华 这一具有民族复兴思想内涵的口号。他的这个口号(  )

A.表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B.开辟民族复兴光明前景C.反映近代中国主流思潮D.集中体现三民主义思想

11.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 二十一条 要求时,广大民众迅速行动,掀起抵制运动,各城市成立众多团体 为政府后援 ,支持政府与日交涉。1921年至1922年华盛顿会议期间,除北洋政府派出的全权代表外,国内社会团体还推出两人作为国民代表出席会议,向国内公众汇报会议的进展情况。这说明(  )

A.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降低B.国民外交渐成外交的主流C.外交成功关键是民众支持D.国民革命推动了外交事业

12.

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分析了当时形势并作出决议。会议决定,改变过去的 工农共和国 人民共和国 ;改变过去对富农的政策,对富农的土地和财产,除了封建剥削外,给予保护政策;在发展党员问题上,决议强调,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这次会议召开的重要背景是(  )

A.长征胜利结束,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B.民族危机加剧,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C.局部抗战开始,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D.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3.

下图为漫画家张乐平40年代后期创作的系列漫画《三毛流浪记》中的《不如洋娃娃》。该漫画(  )

A.讽刺抗战背景下恶性通货膨胀B.折射出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C.揭露内战时期的人口贩卖问题D.批判洋货涌入冲击了民族工业

14.

1976年前,中国的城市化总体发展缓慢,城市化率较低。根据《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整理1949至1975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如下:
对上表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阶段的主因是经济的恢复B.第二阶段的主因是大跃进运动C.第三阶段因国家进行政策调整D.第四阶段因国民经济持续下滑

15.

1986年,电视剧《新星》在全国热播,赢得了超高收视率,引起强烈反响。武汉市社科院学者对该剧观众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项调查为 观众对评论《新星》的语句选择 ,统计情况如下:

评论语句

打勾(%)

没打勾(%)

总计

(1)《新星》的主要演员演得很好,很自然。

62.3

37.7

100

(2)《新星》客易使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我们的老干部都象顾荣那样,是反对改革的封建保守势力。

11.9

88.1

100

(3)《新里》的故事情节生动,能吸引人,看了一集又想看下去。

67.0

33.0

100

(4)《新星》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它通过对一个县的政治生活的描写,真实地揭露了我国社会当前的主要矛盾。

77.7

22.3

100

(5)《新星》过分渲染党内的政治斗争,不利于巩固当前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

3.4

96.6

100

(6)《新星》深刻地揭示了改革的必要性,反映了人们要求改革的强烈愿望。

78.5

21.5

100

(7)《新星》狠狠地鞭挞了官僚主义、封建残余等不正之风,看了解气,痛快。

69.0

31.0

100

(8)《新星》把老干部都写成了改革的阻力,是对老干部的诬蔑。

3.6

96.4

100

(9)《新星》以它的真实性征服了广大观众,这同时也反映了当前许多小说、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不真实。

55.3

44.7

100

(10)《新星》把社会描写得太黑暗了,不利于鼓舞人们搞四化的斗志。

2.5

97.5

100

(11)《新星》把改革的阻力形象地摆在观众面前,提高了人民群众对改革艰巨性的认识。

76.6

23.4

100

——王铁《把民族的热情保持在伟大历史悲剧的高度上——电视剧<新星>观众调查报告》

由此可见,该剧获得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满足人民需要B.批判社会问题C.紧扣时代脉搏D.文艺百花齐放

二、材料阅读

16.

【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根据《中国滋味:盐与文明》整理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简况

时期

简况

夏商周

盐虽入贡,未尝有禁法

春秋战国

有私商以盐致富,如猗顿以贩卖河东池盐发财。齐国管仲提出官山海的盐法,主张国家垄断专卖。商鞅变法主张壹山泽,国家控制盐的生产和流通,商人分销需交重税。

西汉

汉武帝实行盐铁官卖,设置盐官,尽收盐利。

东汉

光武帝废除食盐专卖之法,听民制盐,自由贩运。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取盐税。汉章帝时期恢复汉武帝时期的官营办法。

三国两晋

南北朝

多实行专卖,南方对食盐实行征税制。

唐代盐业政策继承前代的征税制,官营制度、无税制对盐池、盐井,也有创新,例如盐的代租制、租佃制。各地盐法有不同且有变化。

五代

盐法逐年严密,期间也一度松弛盐禁。

建立完备的食盐专卖制度。初期实行官卖法官运官销,后主要实行通商法官府把官盐卖给商人销售

盐法逐渐严密,官盐渐贵,强配民食引起民怨。

前期主要实行开中法,实行民产、官收、商运、商销。明神宗时期,政府将食盐收买运销之权都交给商人,从此开中法废止,民制、商收、商卖的纲法兴起。

由户部管理全国盐务,盐政之权分与各省。食盐销售主要实行官督商销,使专业盐商垄断了盐的收买、运输和销售。

材料二
(宋)蔡京创行盐引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重,封印为记,一袋为一引,编立引目号簿。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引核对号簿支盐运销。到期盐未售完,即行毁引,盐没于官。……当时盐引又称钞引,在盐钞取盐凭证的基础上增加了官许卖盐执照的性质,在行销制度方而更为严密。
(明)开中制,就是政府控制盐的生产和盐的专卖权,根据边防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出榜招商,应招商人必须把政府需要的实物输送到达防卫所,才能取得贩盐的专利执照 盐引 。然后,(商人)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并在指定地区内销售。……后来盐商为了减少运粮的费用,纷纷到北边军镇附近屯垦,将所产粮食就近供应边关。……开中盐法首创于山西,在纳粮贩盐的商人中,山西商人最多。

——摘编自王仁湘《中国滋味:盐与文明》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中国古代盐政发展的特点。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古代的盐业经营变化进行阶段划分,并简要说明划分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蔡京创行 盐引 的直接作用。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代开中制的积极影响。(7分)

17.

【科学救国思潮及研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最早可追溯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提出 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的口号,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洋务运动时期魏源的主张得到了初步实践。1905年康有为首倡 科学实为救国之第一事 。此后,科学救国的呼声开始稀疏的出现于报刊杂志。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渐成为社会有识之士的救国口号。1915年中国科学社的创立及其《科学》杂志的刊行,是科学救国思潮形成的标志。五四时期,科学救国思潮渐成为一种具有相当社会基础的思潮,成为鼓舞青年献身科学的口号,该思潮逐渐理论化、系统化,影响也更为深远。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救国思潮向纵深发展,扩大到社会各层面,在更为深远的范围内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变迁。

——《近代科学救国思潮研究》

材料二

50年代以来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研究简况

时期

整体情况

学者文章举例

195070年代初

很少有专门论述的文章。

1970年代后期

研究评论的出发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多持批判、否定态度,将其视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社会思潮,甚至当作反动的思想进行抨击。

1976年《科学救国是什么货色》

1976年《科学救国论就是投降卖国论》

1976年《科技工作者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

1978年《张春桥为什么要挥舞科学救国这根五十年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大棒》

198090年代

摒弃评价人物公式化、论说事件政治化的研究模式。研究思路更开阔,研究方法明显进步。对科学救国思潮所包含的积极成分予以充分肯定,对科学救国论者的思想和言行重新审视。

1983年《重视科学与"科学救国

1987年《应该重新评价科学救国的思想和口号》

1989年《近代科学救国思想的源流和评估》

1993年《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

1996年《科学救国思潮考略》

21世纪后

研究出现了新的趋势。有学者尝试对科学救国思潮的理论体系及其思想价值等问题进行考察,由此取得了一些积极的研究成果。

2003年《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的社会影响》

2004年《从科学救国到科教兴国思想演变的思考》

2004年《论科学救国理论的体系结构及其价值》

2005年《科学救国论的特征及现代价值——以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为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科学救国思潮兴起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以来学者对科学救国思潮研究的总体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18.

【农业互助合作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说明两个时期的农业互助合作的不同背景。(8分)
(2)简析中国共产党在三四十年代领导开展农业互助合作的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武汉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一九五三年,成立武汉大桥局,开始筹备兴建武汉长江大桥。一九五四年七月,苏联派遣专家组来华进行技术援助。一九五七年九月竣工,十月验收交付使用。至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大桥在技术设计中,中苏技术人员的共同研究,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尚无先例的、新的基础结构和新的施工方法——大型管柱基础、管柱钻孔法。在工程进行中,全国人民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国内科学技术专家亦贡献了不少的宝贵意见。为建设长江大桥,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工,不论酷暑严寒,不避狂风骤雨,不畏洪水骇浪,英勇搏斗,表现了工人阶级无比的英雄气概。

——摘编自《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武钢1.7米轧机工程是20世纪70年代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72年中央决定从日本、西德引进一米七轧机成套设备。1974年9月破土动工,1981年12月交付生产。引进建成后,为提升1.7米轧机总体装备和工艺水平,武钢公司在掌握引进的几百项专利和技术诀窍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开发新产品。到199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7米 开发创新的新技术项目达197项,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有47项。

——摘编自《武钢一米七轧机的引进始末》

以上两段材料提供了两个武汉重要建设项目的案例,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诸多启示。请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历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