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第一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15+4)【纲要上第一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95

一、单选题

1.

考古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龙山文化山西陶寺遗址挖掘出大量极具地方特色文物的同时,均有大量精美玉器的出土。这些考古发现可说明中华文明的特点是(  )

A.独特性B.多元一体C.包容性D.地域性

2.

2023年9月23日,杭州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上良渚文化遗址受到世界关注。在良渚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了不同规格的墓葬形制,随葬品数量有别,随葬品以玉器为主。材料说明了(  )

A.原始宗教礼仪出现B.世袭制取代禅让制C.社会分化比较明显D.早期国家完全形成

3.

井田制是我国奴隶社会一种主要的土地制度。下列关于井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土地归全体国人所有B.受封奴隶主拥有使用权,不得转让与买卖
C.主要采用奴隶个体耕作的方式D.井田劳动中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4.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B.仁者爱人C.有教无类D.温故知新

5.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诸子百家 之间互相诘难、批驳。各家在本质上 的是(  )

A.国家治理的方略B.国家最高统治权C.国家统一的方式D.单纯的学术问题

6.

《荀子·王制》中记载: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史记》中记载:陶(山东定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材料突出反映了(  )

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秦国统一趋势显现D.区域间经贸往来繁盛

7.

下图是中国古代某个时期地图,以下所述与这一时期相吻合的是(  )

A.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形成B.早期国家形成C.华夏认同观念形成D.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8.

公元前221年,秦国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的举措是(  )

A.尊王攘夷B.统一文字C.统一度量衡D.商鞅变法

9.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据材料推知,秦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  )

A.广纳贤才B.奖励耕战C.整顿吏治D.尊奉法家

10.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道: 制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材料中所包含的政治制度是(  )

A.皇权专制与分封制B.世袭制与中央集权制C.皇帝制度与世袭制D.宗法制与郡县制

11.

汉兴之初,汉高祖崇尚黄老之学,推行 无为而治 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 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儒学开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显学B.西汉统治阶级适时调整治国理念C.儒道思想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12.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

A.西周、春秋B.西周、秦C.春秋、战国D.战国、秦

13.

东汉开国皇帝吸取西汉后期的教训,采取加强集权、发展生产等措施,东汉前期社会出现繁荣景象。史称(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光武中兴 D.开元盛世

14.

新疆地广物丰,风光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了(  )

A.北庭都护府B.安西都护府C.西域都护府D.宣政院

15.

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 匈奴未灭,无以家为 的壮志,张骞 凿空 的勇气,苏武绝不 屈节辱命 的精神,马援 马革裹尸 的情怀,班超 投笔从戎 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是都蕴含着(  )

A.家国天下的情怀B.耕读传家的理想C.勤劳勇敢的品质D.无为而治的理念

二、材料阅读

16.

【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左传》

材料二
周王的妾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大哥、二哥),后来妻又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三哥、四哥)。周王临终时,围绕谁继承王位,四子发生了争执……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纪》

(1)材料一所述的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指出这一制度的目的。(3分)
(2)材料二中你认为谁能继承王位?理由是什么?(4分)
(3)为解决材料三的问题,秦朝实行什么地方行政制度,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这两种制度的不同点。(8分)

17.

【经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入)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放弃)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三
富商大贾或蹛财役贫(聚敛财物,奴役贫民),转毂百数(财富百车),废居居邑(囤积居奇),封君皆低首仰给焉(仰仗他们供给物资)。冶铸煮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帮助解决)国家之急,黎民重困。

——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 有了很大发展 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我国的文化遗存。(5分)
(2)根据材料二,推断商鞅的主张,这一主张在变法中怎样体现的?(4分)
(3)根据材料三出现的现象,指出汉武帝采取的应对措施,并分析其作用。(5分)

18.

【巩固大一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西汉初立,汉高祖废弃了秦的监御史制度。汉武帝中后期,中央统辖的郡县数量较汉初大增。为了避免形成新的分权势力,加强对郡县的控制,元封五年(前106)汉武帝把全国除三辅、三河和弘农郡以外的地区分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刺史每年八月自京师去地方巡视所部郡国,检查吏治和地方治安。

——摘编自岳庆平主编《中国大通史》(秦汉)

材料二
汉廷每诏举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 之士,简称则曰 贤良 …… 孝廉 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皆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朝廷用人,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设置刺史制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选官制度的标准并概括该制度产生的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马克思主义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的不同性质,把人类历史发展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几种社会形态。广义的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这是一种质的变化;狭义的社会转型是指在同一种社会形态下,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发生了较大甚至较为剧烈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涉及社会形态的变化,只是一种量变。

——摘编自李培林《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

从中国古代史的三个时期(春秋战国、唐宋、明清)中任选一个时期,对材料中有关 社会转型 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