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978

一、单选题

1.

距今约1.32万年的山东临淄赵家徐姚遗址,出土遗物1000余件,火塘3处。这些遗物以动物骨骼为主,陶片、陶塑次之,还有少量石制品、蚌壳制品。其中陶片有穿孔痕迹,穿孔内壁较平整,蚌器上也见有规整的穿孔痕迹。该遗址的发现(  )

A.为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提供佐证B.表明当时制陶技术领先世界C.实证了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准确时间D.印证渔猎是食物的唯一来源

2.

商朝统治之下,商王与周边的方国和部族不一定有血缘关系,但是方国和部族内的居民多是聚族而居,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中,诸侯的主体都与王室有血缘关系,而封国内民众的血缘关系被打破。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地缘政治取代了血缘政治B.周王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加强C.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D.最高统治集团实现权力集中

3.

据文献记载:汉初 天子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诸侯之相,号为丞相,黄金之印,而尊无异等,秩加二千石之上。天子列卿秩二千石,诸侯列卿秩二千石,则臣已同矣……天子卫御,号为大仆,银印,秩二千石;诸侯之御,号日大仆,银印,秩二千石,则御已齐矣 。这表明汉初(  )

A.已埋下王国叛乱的隐患B.官僚政治已取代贵族政治C.完全继承秦朝政治制度D.中央与地方实行分权制衡

4.

表1南朝时期扬州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  )

产业

经济发展情况

农业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取得进步,劳动力数量增加,大量兴修水利和围垦湖田

手工业

造纸业、炼钢业迅速发展;三吴地区成为青瓷主要产地

商业

内河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城市商品经济日渐繁荣

表1可用于说明当时

A.劳作方式发生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松动C.经济重心南移完成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5.

匈奴贵族刘渊起兵后,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天,并建国号为 ;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自称 大禹之后 ;曾统一北方并欲夺取江东的氐秦苻氏称 其先盖有扈之苗裔 ;北魏建立者鲜卑拓跋氏自称 轩辕之苗裔 。这些可以佐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儒学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统治者道德修养较高C.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D.国家统一趋势已出现

6.

隋朝对均田制做了一定调整,不再给女性和未成年男性分配土地,一夫一妻的家庭成为均田制的基本财政单位,家中的男性主人承担起相应的赋税和劳役职责。这一调整(  )

A.加重了农户的负担B.推动小农经济形成C.强化了父权的权威D.导致土地兼并严重

7.

北宋淮南地区种茶农户众多,被称为 园户 ;明州、福州、广州一带出现很多 糖霜户 ,专门种蔗制糖,甚至远销海外,这表明当时南方地区(  )

A.市民饮食结构发生变化B.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农产品商品化倾向明显D.农户社会地位普遍提高

8.

金朝统治者不仅修建孔庙、拜谒孔庙,而且还让孔子的后代担任官员。此外,金朝皇帝还带头学习儒家经典,推动儒学教育,录用儒学官员。这反映出金朝(  )

A.仰慕中原文化B.崇尚正统观念C.彻底实现汉化D.消除民族隔阂

9.

明中后期至清初,出版的有关辨银、秤银的书籍增多,例如《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商旅门·银色》《辨银谱》《银谱》《平秤市谱》《辨银谱总论》《幼学杂字·银色门》等。这一现象折射出当时(  )

A.白银货币化带来新问题B.商品经济取得长足发展C.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D.赋役折银损害商人利益

10.

1896年,李端棻提出了 一经五纬 的教育改革主张。所谓 一经 ,指在京设立大学堂,在地方创设新式学堂;所谓 五纬 ,指开设藏书楼、创设仪器院、设立译书局、建立报馆、选派游历者等。这一主张提出的背景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治力增强B.清政府财政危机有所缓解C.维新与救亡思想广泛兴起D.改革已成为统治阶层共识

11.

某时期创办的军事院校,在财政、武器和制度创建等方面均得到俄国的支持,俄方亦派员充任顾问并帮助筹建学校。在学校开学典礼上,有人致辞说: 组织革命军,以后着着(逐渐地)进行,所以能够消灭旧党和外来的敌人,大告成功。 据此可知,该军校(  )

A.践行了中共一大的 最高纲领 B.丰富了国民革命 三大政策 的实践C.助推了 打土豪,分田地 开展D.体现了新中国 一边倒 的外交政策

12.

1945年8月,收到蒋介石三封电报后,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并明确声明: 我们愿意与中国国民党以及其他民主党派,努力求得协议,以期各项紧急问题得到迅速的解决,并长期团结一致,彻底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

A.继续实行 三三制 原则B.意在揭露蒋介石 假和平 阴谋C.致力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D.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民主建国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国表示要给予中国 法律上的承认 ,毛泽东希望利用英国这一态度促成《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中苏缔约在即,毛泽东提出中英建交谈判暂时延后。中英最终于1954年建立了代办级外交关系。这体现了新中国(  )

A.积极开展多边外交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放弃 一边倒 方针D.外交受到意识形态的严重束缚

14.

图1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内地与沿海工业总产值增长率对比 内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  )

图1 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

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C.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D.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15.

图2所示为1985—2007年中国外贸情况统计。导致中国外贸呈现图示趋势的关键因素是(  )

图2 1985—2007年中国外贸情况统计

A.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显著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D.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16.

2020年5月,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中国的外交政策,建立在五千年优秀文明的传统之上……对于蓄意的中伤,我们一定会作出有力回击,坚决捍卫国家的荣誉和民族尊严。对于无端的抹黑,我们一定会摆明事实真相,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和人类良知。 这表明(  )

A.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B.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C.国际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杨志坚素为儒学,遍览九经,篇咏之间,风骚可摭。 杨志坚妻见他怀才不遇,告至官府欲与他解除婚姻。时任抚州刺史的颜真卿作出判决,判词曰:“(杨妻)污辱乡闾,败伤风俗,若无褒贬,侥幸者多。 最后,杨妻被判决 二十后任改嫁 。杨志坚秀才(则被)赠布绢各二十匹,米二十石,便署随军。仍令远近知悉。

——据唐代颜真卿所作判词《按杨志坚妻求别适判》编写

材料二
审得陈敏生呈控吕思义一案。本县研鞫数四,真相业已明白。此事吕思义实有不是:欠债不还,一罪也;图谋诬陷,二罪也。在吕思义意,以为欠债一事,尚在前朝,今国家已易大清,前朝所有之区区债事,何能再行索讨?自应销灭。在陈敏生意,欠债事虽在明代,而欠债者仍是吕姓之人物,不能因国家更易大清,即可置债事于不问。
按律:诬告人叛逆者,即以叛逆罪治之。姑念吕思义于大清入关时,首先归顺,转战两粤,持弓十年,应特予宽恩,免其一死。杖二百,流三千里;妻孥发配,家资入官。所欠陈敏生钱八十千,由公家在吕思义赀产中分出,拨归完案。除详报抚臬宪外,此判。
注:以上据传为清初于成龙在广西任知县时对一起案件的判词。

——据《清朝名吏判牍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颜真卿判词中所体现的思想观念,比较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唐、清判词语言风格的差异。(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该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并分析判词中所体现的法律思想。(6分)

18.

经济统计数据是重要的历史研究资料,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能反映不同的经济情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表2 1873—1893年中国进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进口商品占进口总值百分比

年份

生产资料

消费资料

机器及大工具

原料

建筑用品;设备包括车辆船艇;小工具;器材;半制品;材料;燃料等

合计

消费品原料

直接消费资料

合计

1873

8.1%

8.1%

8.5%

83.4%

91.9%

1893

0.6%

7.8%

8.4%

13.0%

78.6%

91.6%

出口商品占出口总值百分比

年份

原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产品包括农林牧渔

矿产品

手工

机制

手工

机制

1873

2.6%

*

137.4%

58.3%

1.7%

1893

15.6%

28.4%1

0.1%

53.4%

2.5%

注:*不及0.05。

——据严中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整理

(1)请对以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至少得出2个历史研究结论。(要求:提出研究结论,运用以上数据并结合史实分析说明。)(8分)
(2)若要了解1873—1893年列强在广东经济势力的消长情况,你需要查找哪些统计数据?(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爱德华·卡尔批评李凯尔特将历史中的特殊与一般完全对立,他说: 语言的运用本身使得历史学家就像科学家一样,要从事于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跟第二次世界大战截然不同,而两者又都是独特的。可是历史学家却管两者都叫战争。 翻翻我们的历史著述,不是充满着诸如 皇帝 农民 战争 革命 之类的概括用语吗?

——摘编自张耕华《历史学中典型性研究的类型及其限度》

请任选一个能概括一类历史现象的 概念 ,并结合史实论述其特殊性与一般性。(要求:不能选择材料中已有的概念;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史论结合,逻辑性强。)(12分)

四、材料阅读

20.

某研究者为研究20世纪50年代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搜集到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号召国人想象未来的中国,历史学家周谷城写下了一个奇怪的梦。他写道: 我梦想中的未来中国首要之件便是:人人能有机会坐在抽水马桶上大便……我梦想着:此后我真能不再作什么梦想了。

——据1933年1月上海《东方杂志》

材料二
领导们问大家,对自己分到的房子有什么不满意的,还有什么需要。但是我们想,跟过去比已经很好了,还会有什么不满意的,周围的医院、邮电局、花园、菜场什么都已经有了,方便得不得了。家里用的还是抽水马桶,那可是刚解放啊,全上海人家都还是倒马桶的呢。

——原上海绢纺织厂先进工作者郑长保回忆1952年首次搬进上海曹杨工人新村的往事

材料三
在工人新村大道的两旁,守望这欣欣的白杨,风儿挨家奔跑送喜讯……生活啊,长着翅膀在飞翔;多少个工人子女进大学,多少户工人家中挂奖状。多少青年儿女立下大志,走遍祖国四面八方;多少家庭妇女离开灶台,解掉围裙换上工装。谁说古来百家不同姓,这里的家长是亲爱的党……”

——上海诗人宁宇《工人新村漫步》(写于1957年前后)

(1)根据材料一,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谈谈你对周谷城这个 奇怪的梦 的理解。(4分)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述20世纪50年代上海工人生活状况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该研究者所搜集的史料有何局限?为更全面研究我国工人的生活状况,请向该研究者提供至少1条建议。(4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