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荆楚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7 浏览数:376

一、选择题

1.

文字是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文明传承的载体。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用泥土制造泥板并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楔形文字;尼罗河流域的埃及人使用莎草制成莎草纸在上面书写文字,创造了象形文字。这说明(  )


1 楔形文字


2 象形文字

A.文明具有多元特点B.环境决定文化发展C.亚非文化交流加强D.西亚科技文化繁荣

2.

下表是古埃及季节及农民主要活动分布表,从中可知古埃及(  )

季节

泛滥季7—10

生长季11—2

干旱季3—6

农民主要活动

服劳役,如建金字塔

经营庄稼,又称播种季

忙于秋收,又称收获季

A.重视农业生产B.王权十分强大C.天文历法发达D.民生比较困难

3.

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B.专制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

4.

在亚历山大庞大的远征军队伍中 有工程师、科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他们沿途收集资料、绘制地图、与当地哲人交往 。这一现象表明,亚历山大远征客观上(  )

A.推动希腊民主制度的扩展B.导致希腊罗马文明的消亡C.加速亚非自然经济的解体D.促进了欧亚非文化的交流

5.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这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这部法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拿破仑法典》C.《十二铜表法》D.《大宪章》

6.

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7.

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

8.

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表明阿拉伯人(  )

A.建立了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C.传播了整个欧洲优秀的文明成果D.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

9.

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分封形式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变化,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  )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B.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巩固了封建领主的统治

10.

14世纪晚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新创办了一批学校,强调古典文学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并重,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这一教育理念(  )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B.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C.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D.加速了近代科学发展

11.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 欧洲的殖民扩张,使人类的眼界前所未有地扩大,逐渐形成了新的全球性视野。 这句话主要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B.推动了世界观念的形成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形成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12.

有学者认为:英国的 光荣革命 既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 平衡宪法 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这说明光荣革命(  )

A.是一场保守的宫廷政变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C.使权力重心向议会转移D.使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13.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 有人触动奴隶制,人们知道如果废除奴隶制,很多州就不会承认联邦政府。所以,美国是一个自由和奴隶并存的联邦,美国不仅保护了自由,也保护了奴隶制 。据此可知,美国制宪会议(  )

A.致力于实现国家统一B.背弃了启蒙思想内核C.肯定了奴隶制的价值D.带有明显的妥协色彩

14.

法国大革命自始至终都在贯彻着几个原则: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反对压迫。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也吸收了这几个原则,并将这种 革命原则 继续深化。这表明法国大革命(  )

A.直接推动了巴黎公社运动B.受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指导C.促进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D.给现代政治留下重要遗产

二、材料题

15.

【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与影响】(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逐渐安定下来,人口的增长,以及农业、采矿业、渔业等产量的提高,都相应地促进了商业的发展,城市作为地方贸易和行政中心,开始慢慢地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是这样的典型。当市民们获得权力和财政资源时,他们通常能说服国王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在一个单独的市镇内联合起来,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欧,国王通过慷慨颁授城市特许状甚至以各种手段吸引手工业者和商人到自己的领地建立城市,这些城市和商人成为国王的长期盟友。随着城市的兴起,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需求,社会上出现一股 教育热 ,各级教育在规模上都有所扩大。

——摘编自武寅《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形成的原因。(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6分)

16.

【欧洲文学艺术与欧洲社会】(10分)
材料

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及简介

但丁

1265—1321

代表作为《神曲》。作者在书中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甚至是教皇都打入了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

达·芬奇

1452—1519

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蒙娜丽莎》以现实人物为主题,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些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

莎士比亚

1564—1616

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其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社会陋习,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摘自统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这一时期文学艺术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4分)
(2)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文艺作品,并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价值。(6分)

三、小论文

17.

【糖的传播与近代社会发展】(12分)
材料 中世纪早期,阿拉伯人将印度的甘蔗带入欧洲地中海沿岸,此前蜂蜜一直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主要甜味来源。之后,甘蔗的栽培技术和制糖技术也更为广泛地传到欧洲。当时,味道甘美、颜色洁白的砂糖和蜂蜜一样,是高价商品,在欧洲社会上层阶级间流传。以16世纪的英格兰为例,当时蔗糖价格十分高昂,是贵族阶层的专属奢侈品,贵族们甚至以一口烂牙为荣。
由于砂糖贸易利润巨大,而且甘蔗需要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热带地区种植,于是,(新航路开辟后)英法等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殖民地建立了无数的甘蔗种植园。到了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种植园中糖生产的扩大化,糖的价格在欧洲逐渐变得低廉。
另外,到了19世纪初期,为了减少对殖民地糖供应的依赖,欧美国家本土也开始竞相栽种甜菜、改良甜菜品种。由此,原来仅作为少数上流阶层的饮食调味品、药品或礼仪用品的砂糖,逐渐变成了人们可以日常获取的物品。

——摘编自郭歆《国家人文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 糖的传播与近代社会发展 ,拟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释或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