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天津市南开区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天津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8 浏览数:173

一、选择题

1.

距今约二三百万年,人类形成。从早期人类的出现到15世纪末期,人类社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这其中不包括的是(  )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

2.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下列关于古埃及金字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用黄金打造的呈角锥体状的宫殿B.金字塔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 ,埃及法老因此将其命名为 金字塔
C.金字塔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D.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哈夫拉金字塔,在金字塔前还有一座狮身人面像

3.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下列选项中与此无关的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60进位制C.空中花园D.象形文字

4.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为宣扬某种宗教,在一些地方的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的莫高窟。这些石窟全都深受哪一宗教艺术风格的影响(  )

A.伊斯兰教B.基督教C.佛教D.道教

5.

公元前509年,雅典城邦逐渐形成了 陶片放逐法 ,即每年召开一次专门的公民大会,如果一半以上出席会议的人员认为有公民将会危害民主或危害国家,便用陶片投票的方式决定被放逐的人选,得票最多者就要被逐出城邦。这一制度的创立者是(  )

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里克利D.亚历山大

6.

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期大致位于以下年代尺的处(  )

7.

下图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古迹——万神庙穹顶,万神庙是古代膜拜众神的庙宇,曾是现代结构技术出现以前世界上室内空间跨度最大的建筑,该建筑属于(  )

A.独具特色的中国建筑B.精美绝伦的希腊建筑C.雄浑凝重的罗马建筑D.巍峨壮观的埃及建筑

8.

中世纪 一词是15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比昂多开始使用的,即 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大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在欧美普遍被称作 黑暗时代 。西欧中世纪的历史开始于(  )

A.476年B.843年C.1258年D.1453年

9.

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 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这段材料不能够说明的是(  )

A.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B.佃户如果有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C.庄园法庭惩罚佃户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D.庄园遍布欧洲各地,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

10.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这是中世纪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欧洲中世纪的城市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千人。13世纪时,在西欧拥有超过5万人口的城市不包括(  )

A.巴黎B.米兰C.伦敦D.威尼斯

11.

既继承了基督教、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又对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兼收并蓄,同时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文化是(  )

A.古希腊文化B.法兰克文化C.拜占庭文化D.阿拉伯文化

12.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其《抓住时机》一书中说道: 当欧洲还处于中世纪的蒙昧状态的时候,伊斯兰文明正在经历着它的黄金时代。 下列史实中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儒略历 的编制B.《荷马史诗》的创作C.《医典》的编著D.阿拉伯数字的发明

13.

《后汉书·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刘秀赐以印绶。此时的日本(  )

A.有一百多个小国B.基本实现了统一C.正式改称日本国D.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14.

16世纪英国的一首歌谣描绘了这样的场景: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列坐拣细毛,不敢辞劳苦,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 歌谣反映的是(  )

A.殖民掠夺的残酷B.封建庄园的衰落C.手工工场的发展D.租地农场的出现

15.

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到: 青春是多么美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对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信息分析错误的是(  )

A.文艺复兴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B.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C.文艺复兴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复兴D.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16.

如果行程顺利,到加勒比和美洲的目的地需要四至六周,这段旅程中,炎热、寒冷和疾病使 活人货物 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材料体现了(  )

A.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B.三角贸易 的血腥C.鸦片贸易的罪恶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17.

下图是19世纪荷兰画家梵高的油画作品《吃马铃薯的人》。马铃薯最早出现在欧洲是因为(  )

A.亚历山大东征B.新航路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海上丝绸之路

18.

2022年9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去世,王储查尔斯继承王位,成为英国新君主。2023年7月5日,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圣吉尔斯大教堂举行加冕礼。历史上,接替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继承王位,开始统治英国的斯图亚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是(  )

A.查理一世B.詹姆士一世C.查理二世D.詹姆士二世

19.

在人类历史上,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同时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称为 第一个人权宣言 的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宜言》D.《拿破仑法典》

20.

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这种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在历史上曾经被哪一位启蒙思想家所提倡(  )

A.华盛顿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卢梭

21.

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B.1775年来克星顿传出了枪声
C.1789年巴黎民众攻占巴士底狱D.1789年的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性

22.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按此推理,西方 步入近代 的过程,其顺序应当是(  )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工业革命C.文艺复兴→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D.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文艺复兴

23.

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 上述材料描述的是哪种生产组织形式(  )

A.手工工场B.现代工厂C.租地农场D.黑奴种植园

24.

1956年,在伦敦郊外的海格特公墓,竖立起一尊革命导师的铜像。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两句话,一句话是: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另一句话是: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位革命导师是(  )

A.华盛顿B.拿破仑C.马克思D.恩格斯

25.

《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展现了无产者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也曾鼓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地为建立新中国而斗争。这首歌曲是为了纪念(  )

A.法国大革命B.巴黎公社C.美国独立战争D.光荣革命

二、材料题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是一条英语谚语,意为做事不能急于求成,只有付出努力并持之以恒,才能取得成功。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罗马文明的历史与文化,是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积累和沉淀的,不是一朝一夕一日之功。下面是某同学绘制的《古代罗马历史发展演变示意图》。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①、②、③、④、⑤代表的古代罗马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10分)
(2)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450年左右,②在法学方面取得了什么伟大成就?(2分)公元前27年,③建立后,其缔造者被授予了什么尊号?(2分)1453年,⑤最终灭亡的标志是什么?(2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这个反神学的思想文化运动,是以人文主义为旗帜的。这种新文化思想强调人类个性的价值,关心人类个人的幸福;主张人类创造的自由,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要求人们将目光由天堂转向尘世,用人的观点看待世界。

——摘自刘学铭《理性的轨迹: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1)材料一中 思想文化运动 是指什么?(2分)这场思想文化运动的实质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的新现象
(2)结合材料二,分析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新现象。(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请你概括上述事件的共同作用。(2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无论是继续革命还是反革命复辟,都难以获得普遍的认同,都会导致社会的激烈而反复的震荡。革命建国难以达成,反革命复辟又不具有制宪建国的意义,一个稳定的政治体制从两个极端的政治主张中都不能合法地产出或创制出来。为此,英国当时的政治精英试图打破上述革命与复辟循环震荡的怪圈。

——摘编自高全喜《英国宪制中的妥协原则——以英国宪制史中的光荣革命为例》

(1)根据材料一,如果陷入 革命与复辟循环 的怪圈,英国可能面临哪些困境?(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晚期英国政治精英为了避免困境而采取的主要措施。(6分)
材料二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靠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材料二中 高耸的烟囱 机器的轰响 主要与哪一事件相关?(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4分)
材料三 工业革命从物质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后果是它造成了产业工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是兴起。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社会变革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使社会主义的思潮空前活跃起来。此外,工业革命造成的商品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扩张也大大超越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全世界。在这些活动的刺激下,民族运动更大规模地发展起来。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3)围绕下表中的论点,从材料三中找出论据(6分)

论点

论据

工业革命后世界上出现了三股进步潮流:

论据一:

论据二:

论据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