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安徽省池州市九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九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84

一、选择题

1.

历史课堂上老师开展了 以图识史 的活动,以下是几位同学在观看古代某国示意图后所叙述的史实,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北非且所在河流定期泛滥,自公元前4世纪产生了一些小国B.在科学文化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文字之一
C.国王称法老,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D.它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公元前525年被阿拉伯帝国吞并

2.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诸如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寄存、合伙、雇佣等规定,同时还对高利贷作了限制。这可以用来说明古巴比伦王国(  )

A.中央集权的加强B.商品经济的活跃C.奴隶制相对发达D.社会关系的复杂

3.

2008年8月,印度比哈尔邦的阿拉里亚发生水灾,然而由于阿拉里亚为贱民的集中地,灾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协助,令大量灾民死于水灾当中。这一不平等现象的出现源于古印度(  )

A.外族入侵B.种姓制度C.文化繁荣D.经济落后

4.

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的限制,古代文明的地域范围大多有限,文明发源地有大河流域,也有海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古埃及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B.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地中海地区C.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尼罗河D.古希腊文明诞生于爱琴海地区

5.

罗马设立了平民自己选出的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同时还颁布了法律,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这一现象(  )

A.发生于罗马共和国时期B.发生于罗马帝国时期C.与版图扩大有关D.说明平民彻底胜利

6.

古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在古希腊原住民长期口头相传并借鉴了流传到希腊和其他各国的神话的基础上形成,影响广泛,其特点是(  )

A.重视人文主义B.内容真实准确C.神人同形同性D.题材形式多样

7.

各个阶层的封君封臣的关系一旦形成,双方就有了封建的权利和义务。封君对封臣要尽一些义务或责任……封臣对封君履行的义务则更多。这表明,西欧的封君和封臣(  )

A.拥有至高无上权力B.有一定的契约意义C.是西欧最大封建主D.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8.

2023年1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的天使报喜大教堂(如图所示)参加了东正教礼拜活动。在礼拜场所举行的仪式上,普京在自己身上划了十字。据此判断,普京信奉(  )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犹太教

9.

历史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图是老师课前给出的一组图片,安排学生归纳出学习的主题是(  )


缔结封君封臣关系的仪式


劳动中的农奴


中世纪大学课堂

A.亚非文明的多样性B.大学的发展演变C.欧洲文明的一体化D.欧洲的封建时代

10.

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这一现象(  )

A.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利于早期资产阶级产生C.促进了城市的发展D.推动西欧庄园农场兴起

11.

德国法学家耶林说: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兴许是最为持久的。 最为持久 这一评价意在(  )

A.否定罗马帝国武力征服B.揭示罗马帝国衰落原因C.确认基督教起源于罗马D.肯定罗马法律历史作用

12.

作坊里的日本人 眼观八方 的特征,模仿先进的东西,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超越,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并向老师学习。这里 向老师学习 使日本(  )

A.发展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进入幕府统治时期C.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13.

文学小说形式在公元11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就已经出现了,其中著名的阿拉伯故事小说创作集就是该时期文学故事方面的集大成作品,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该代表作是(  )

A.《荷马史诗》B.《天方夜谭》C.《医学集成》D.《马可·波罗游纪》

14.

13世纪下半叶,英国某百户区的陪审员威廉有地产约160英亩。他通过买卖、转租等手段集中地产,之后实行雇工经营。这种经营模式表明(  )

A.英国土地兼并严重B.资本主义制度已建立C.庄园法庭地位丧失D.农业逐渐资本主义化

15.

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B.农奴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C.多数贵族没有能力经营自己的地产,他们将其变卖,以偿还债务或应付开支D.富商巨贾的政治权利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二、改错题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答题卷 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随着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在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这是王权不断衰落的体现。改正:
【 】(2)苏美尔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起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等级森严,影响深远。改正:
【 】(3)查理曼帝国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版图延伸到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改正:
【 】(4)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保存了大量的古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改正:

三、材料题

17.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反映的古代文明。图二与哪一宗教相关?(2分)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并在巴格达设立 智慧宫 ,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此基础上创造了有自己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并对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归纳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其对世界文化作出的独特贡献。(4分)
材料三 亚历山大的十年东征是一次希腊奴隶主阶级的侵略战争。战争把灾难带给了东方各国,希腊和马其顿统治阶级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财富和奴隶。但是东征在客观上为东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傅利华《略评亚历山大东征》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文明交流的方式,并综合材料谈谈你对世界不同文明的认识。(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随着土地的集中,租地农场逐渐形成,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支配者,一些富裕农民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土地,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由于农产品的富余和城市需求的增加,农产品逐渐市场化。这一时期,手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一些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手工工场形成。

——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

(1)观察材料一中西欧庄园图示,请说出庄园的耕地类型、庄园特点及其维护公共秩序的机构。(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在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 农场主 农业工人 的关系。(4分)
(3)分析材料二中新生产经营方式的出现与材料一中庄园经济组织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

19.

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成果,也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从古至今,法律制度的发展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探究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史料分析】
材料一 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
(1)材料一出自哪部法典?该法典维护的是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材料二 死者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

——摘编自《十二铜表法》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2分)
材料三 拜占庭皇帝以编纂《罗马民法大全》而闻名于世,是罗马帝国立法创造性天才的结晶。同时也是欧洲大部分国家法律发展的基础,它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是世界上古代任何一部法典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摘编自《查士丁尼立法活动的经济原因探析》

(3)材料三指的是哪一位皇帝?他组织编纂《罗马民法大全》的目的是什么?《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是什么?(5分)
【总结认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人类法制建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3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