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系统
你好
请登录
|
注册
|
返回主站
我的组卷
在线测评
我的收藏
错题本
百万富翁
纠错 | 建议
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嘉祥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3
浏览数:159
下载本试卷
全部加入试卷
一、选择题
1.
下图是元谋人的两颗门齿化石,这两颗门齿化石的距今年代是( )
A.约180万年
B.约170万年
C.约70万至20万年
D.约三万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
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这反映出北京人( )
A.能够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
B.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C.已经学会使用火
D.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3.
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原始农耕文明的遗存( )
干栏式房屋想象图 碳化稻谷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4.
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
A.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B.生活在长江流域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5.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
“
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
”
“
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B.农耕文明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6.
《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段文字描写的是( )
A.分封制
B.禅让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7.
《史记》中记载:
“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敢入。
”
反映的是( )
A.女娲造人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大禹治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8.
世袭制在中国延续了近四千年,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这种制度开始于( )
A.禹传子,家天下
B.西周分封制
C.秦始皇统一六国
D.东汉光武中兴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9.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这两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 )
A.暴政导致亡国
B.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C.重用贤人可使国家强大
D.骄兵必败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0.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1.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2.
《三字经》
“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
”
“
周辙东
”
指的是( )
A.盘庚迁殷
B.嬴秦东进
C.诸侯争霸
D.平王东迁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3.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B.各诸侯听从国王的调遣
C.各诸侯国给国王进贡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4.
下列关于春秋争霸的影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给社会带来灾难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加剧了分裂的趋势
D.加快了统一步伐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5.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
“
战国
”
,因战争众多,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
①马陵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6.
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说: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
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孙武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7.
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的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2000多年前的中国格言出于《论语·颜渊篇》,它属于哪一学派的言论(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8.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有利于这些问题解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仁者爱人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19.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始皇称帝是
“
一场革命
”
,
“
始皇帝
”
为
“
新制度的第一人
”
。
“
新制度
”
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皇权至高无上
C.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
D.书同文,车同轨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0.
某同学搜集了
“
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
三个成语,请你确定一个主题,应该是( )
A.春秋争霸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楚汉之争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二、材料题
21.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文明的重要代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
材料一 传说中,他的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1)材料一所述是传说中谁的发明?(1分)后人尊称他为什么?(1分)
材料二 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一直流淌着
“
工匠精神
”
的基因,下图文物堪称绝世精品。
(2)材料二中的文物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时期哪一领域的高超工艺?(2分)你知道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青铜器是哪一件吗?(1分)
材料三 它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城,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3)材料三中的
“
古老文字
”
叫什么?(1分)这种古老文字的发现有何重要的历史价值?(1分)
材料四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4)材料四中这个
“
了不起的工程
”
指什么?(1分)是由谁主持修建的?(1分)
(5)结合材料说明,该工程的修建有何影响?(1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2.
秦是中国历史上继往开来承上启下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铜方升铭文
(1)材料中的
“
廿六年
”
是公元哪一年?(1分)
“
皇帝
”
指谁?(1分)
“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
指什么事件?(1分)
材料二 秦始皇在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
“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
(2)材料二认为天下战争不断的原因是什么?(1分)对此,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3)请举出材料三中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2分)
材料四 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唐)胡曾
(4)结合材料说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什么?(1分)
(5)
“
祸起萧墙内
”
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你认为该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23.
历史上的变法和改革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于今受其赐
”
。
——《论语》
(1)
“
管仲相桓公
”
成就了桓公怎样的千秋伟业?(1分)
材料二 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使用,牛耕的推广,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奴隶主贵族仍旧拥有各种特权。新兴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不断要求政治上的权利,与原来的保守顽固的奴隶主贵族的矛盾日益激化,纷纷要求进行社会变革,这样,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系列的变法。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1分)
材料三 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极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3)据材料三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是什么?(1分)并据此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1分)
材料四 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使秦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游牧的落后小国一跃成为
“
傲视群雄
”
的政治军事强国。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军事方面的措施是什么?(1分)该措施有何作用?(1分)
材料五 社会的变革在血与火的交织中踏步前进。秦孝公死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败死后被车裂,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捐躯。
(5)有的同学说,商鞅败死后被车裂,说明了变法的失败。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并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2分)
(6)综合上述材料你可获得怎样的启示?(2分)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纠错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