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高三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188

一、单选题

1.

《史记·殷本纪》载: 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令人为行。天神不胜,乃僇辱之……武乙猎於河渭之闲,暴雷,武乙震死……殷益衰 。这段材料(  )

A.冲击了不可侵犯的敬鬼神思想B.体现了殷商神王权力的结合C.反映了殷商对鬼神的原始崇拜D.说明了殷商由盛而衰的过程

2.

耶律阿保机之前,契丹本无文字, 惟刻木为信 。920年辽太祖 多用汉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是为契丹大字 。后又参照回纥文结合汉字反切注音的特点对大字加以改造,创制有契丹小字。契丹此举的根本目的在于(  )

A.践行灵活举措提升民族文化B.坚持因俗而治调节民族矛盾C.调整文化方针推动民族交融D.借助文字效力增进民族凝聚

3.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4.

《红楼梦》中记载薛蟠去南方做生意带回一箱 绸缎绫锦洋货 ;王熙凤同样回忆 那时候我爷爷单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凡有的外国人来,都是我们家养活。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是我们家的 。《红楼梦》中两段文字记载反映当时(  )

A.域外经济的发展状况B.闭关锁国政策的破产C.写实求真的文学艺术D.东亚朝贡体系的辉煌

5.

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向南进发具有显著的周期性特点。下图是中国古代气温变化曲线图。图中信息说明(  )

A.全球变暖现象日益加剧B.游牧渔猎劳动方式的缺陷C.自然灾害主导民族南进D.天人感应宇宙观念的实践

6.

鸦片战争后,时人议论山东小清河河口羊角镇的贸易盛况:海船转运之杂货、木料等物咸集于此,道旁堆积如山,河下船只停泊者约三里,各地商人五方杂处,获利动以数万计。上述材料可说明(  )

A.自然经济解体初显B.列强入侵程度加深C.区域人口迁移加速D.封建制度濒临崩溃

7.

广西夏季水灾严重,而秋、春、冬季的旱灾也同样不轻。晚清时期广西旱灾22次,平均不到三年就发生一次,大规模的蝗灾就有21次。史料记载:广西飞蝗蔽日,如暴风骤雨之至,飒飒有风,所下之处禾苗菽麦嚼食一空。上述史料最贴切的研究主题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三元里抗英D.义和团运动

8.

下表是1820—193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中外比较(10亿 国际美元 ),表中数据反映(  )

年份

中国

日本

欧洲

美国

俄国

印度

世界

1820

219

22

188

13

34

171

715

1890

206

39

630

216

99

201

1560

1913

242

69

997

520

229

227

2667

1933

289

137

1181

606

237

227

3304

A.工业革命提高了欧美生产力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中国经济发展外部环境严峻D.中国经济总量历年不断提高

9.

1940年12月,党中央在财政税收政策上作出新调整:必须按收入多少规定纳税多少,一切有收入的人民,除对最贫苦者应该规定免征外,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居民,不论工人、农民均该负担国家赋税,不应该将负担完全放在地主、资本家身上。此项措施调整的原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陷入瘫痪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D.中华民族矛盾日益加深

10.

1966年韩国学者以庆州佛国释迦发现的雕版印刷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据,提出雕版印刷术和金属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发明。1981年印度作者戈索伊列举文献后说BC327年印度就已经能造出质量相当好的纸,因而纸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这一现象反映(  )

A.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危机B.文化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首要衡量C.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D.当代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进程不顺利

11.

爱琴海地区的克诺索斯王宫中有一件以牛为绝对主题的作品,是以大片蓝为底色的激烈人体运动,牛背上深色的人体为男青年,对拉长的公牛进行翻越、压制牛角,牛前后的两个浅色人体为女青年。通过对克诺索斯王宫壁画的解读,爱琴海地区(  )

A.原始农耕的生产方式B.希腊时代的文化融合C.形神兼备的壁画艺术D.征服自然的人文精神

12.

1280年在佃户的反抗逼迫下,西欧某处庄园法庭指控处罚一封建领主:领主开垦了一块赤杨林地称之为伯利·芬,并且在那儿本属于村民的土地上隔离出一块地方,仅供领主使用,本来村民在那里可以在任何时间进行公共放牧的。上述材料说明西欧(  )

A.庄园内部矛盾恶化B.贯彻奉行权利精神C.酝酿早期民主理念D.领主合法权利受限

13.

英国从1760年开始,棉纺织技术领域内出现诸多创造,各类新式机械装置的发明轮番登场。1771年至1780年十年内英国颁发有专利297项,1781年至1790年专利颁发数量增加至512项,1791年至1800年则达到655项。专利的大量出现源于英国(  )

A.经济转型需求技术创新B.重视对知识产权的保护C.棉毛纺织产品获利丰富D.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

14.

十月革命后,印度地下报纸刊载了印度人民祝贺十月革命的文件;土耳其安那托里亚的每一个城镇、每一个乡村都流传着有关十月革命的信息;中国李大钊在报纸上颂扬和分析了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新民主主义革命迎来新纪元B.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开始D.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15.

世界近代史上,战后所确立的国际体系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到凡—华体系再到雅尔塔体系,其间政治上的创造物持续时间并不长且瓦解后没有多少遗留下来。但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制所独特创立的国际经济秩序三大支柱,却一直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知(  )

A.雅尔塔体系仍具有生命力B.国际关系以经济秩序主导C.经济全球化发展不可逆转D.帝国斗争激烈且长期存在

二、材料阅读

16.

【茶马古道与文物保护】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从考古文化遗迹看,4000—5000年前西藏昌都地区就已经存在大型古人类聚落遗址,其中包含着部分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因素和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居特色的阿吒力教、东巴教等等。明初,中央王朝视木氏统治势力为防御和抵抗吐蕃势力的依托而大力扶持,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随着改土归流在滇藏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深入推进和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成为主流,其程度与范围远大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
材料二
文化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届关注的保护遗产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的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滇藏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遗产资源。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珍贵遗产迅速衰竭,古道在邻近地区被人为割裂,造成古道遗产内在的历史和文化联系性断裂,破坏其文化的整体性。面对滇藏茶马古道令人堪忧的保护现实,文化遗产廊道区域化、整体性保护思想契合了古道保护的内在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及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滇藏茶马古道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6分)

17.

【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是在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国共两党为共同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亡,而实行的第二次国内合作这样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华中地区是新四军和八路军在抗战相持阶段共同开创的一个根据地,在战略上有重要的地位,华中局明确要求以发展生产为中心,大力提倡发展棉纺织业、造纸、制皂、制蜡等小型工业和手工业,争取实现自给自足的目的。农业生产要以垦殖荒地和调节水利为重点,根据地应大力提倡,并设法保障其发展。
材料二
下图是1941年—1945年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建设成就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华中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敌后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形成原因。(8分)

18.

【中西方体育文化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西方体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祭祀、庆祝之竞技大会,以城市为中心发展,以竞技为主要特征。西方体育文化与斗争、冒险的哲学思想相适应,从而形成了重视 练形 健美 ,讲究外在统一和激烈的风格。中世纪以来,随着海洋贸易和海洋运输的发展,西方体育具有了更加明显的外向型与开放性,表现出一种 天人有别 的精神内涵,注重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技术与技能的完善,最终在体育中不断实现身心的超越。近现代以来,奥林匹克运动文化精神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其基本观念,如尊重、和平、友谊、团结、公平、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趋势,成为了一个超越体育范畴,影响波及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
材料二
随着西方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对现代社会中精神颓废的生活感到失望和厌倦。东方体育中强调 养生修性 天人合一 练养结合 动静平衡 的体育思想,对西方人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试图从东方的处世之道和养生方法中寻求出路。人类对仅追求胜负与狂热刺激的西方体育竞技日感不满,转而需求更多层面的身心体验和更深邃的高情感活动。东方体育主张通过身体锻炼来以达内外,由有形的身体活动促进无形精神的升华,从而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注重肉体和精神统一的文化价值特征,在缓解高科技带给人类的不良影响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功能效应,成为满足人类精神需求,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的高情感体育活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体育精神的变化并说明其变化的实质。(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西方体育精神的不同点并说明原因。(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年鉴学派史学观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年鉴学派的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强调地理时间、社会时间和事件时间三种节奏在历史发展中共同协作的作用,尤其突出社会时间的重要性。主张历史是包罗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 整体 ,是在这些领域之间相互关联、彼此作用所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中得以体现的。要反映出这个 整体 ,反映出其内部的结构—功能关系,因果性的思维逻辑是不能胜任的,必须借鉴经济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的方法,从横向关系进行研究。
依据材料,从 整体 的角度出发,任选一历史事件,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