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三县联考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41

一、单选题

1.

商代借民力以助 公田 而不向百姓的 私田 征收赋税;周代后期,不分公田、私田,均按什一比例征收实物税,政府的收入得以增加。这一变化的发生(  )

A.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B.直接导致分封制的崩溃C.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D.源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2.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向 贤士大夫 发出招贤令,武帝时期 举贤良 作为一项政治制度被确立下来。察举制下,官员的选拔依据最高统治者的诏令所规定的门类,由中央或地方高级官吏负责调查和引荐给中央。这表明汉代察举制(  )

A.品行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B.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C.打破世家垄断入仕的局面D.有效保障吏治清明高效

3.

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文书的基本构成情况。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  )

类别

数量

组成

出土地或文献出处

土地买卖文书

44

买地券及实用土地买卖文书

集中在南京及其周围、武昌鄂州长沙、桂林、始兴地区

人口买卖文书

至少13

买婢券、买奴券、妇女和逃亡者等买卖文书

新疆吐鲁番、塔里木

其他买卖文书

至少4

买棺约、卖驼券、买布券、买毯券等

新疆吐鲁番

借贷文书

5

贷糜文书、贷粮文书和举锦券等无息借贷、有息借贷和质押借贷

租佃契约

3

葡萄园等土地租赁

A.南方租细关系比北方普遍B.国家对农民控制力减弱C.市场的经营秩序较为规范D.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4.

南宋初的汪藻曾说: 祖宗时,武臣尊三衙,见(率执)大臣必执梃趋庭,肃揖而退,非文具也,以为等威不如是之严,不足以相制。 这一现象反映了宋代(  )

A.重文轻武B.分化相权C.分化事权D.武将专权

5.

明代的思想家李贽认为 圣人 并不是道德上的楷模, 圣人知天下之人之身,即吾一人之身我亦人也,是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通为一身矣。 据此可知,李贽(  )

A.以人自身为出发点提出平等观B.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C.提出士人要有一定的担当精神D.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6.

太平军所到之处,出现了没收地主、官僚的财产,焚毁田契、债券,限制地主收租的斗争场面,不少地主唉声叹气说,丰收 与我无份 。除此之外,太平天国把一些庙宇祠堂占有的土地、公田和逃亡地主的土地没收,分给没有土地的农民耕种。据此可知,太平天国运动(  )

A.凸显小农阶级的局限性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C.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D.致使清廷统治基础丧失

7.

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C.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8.

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 甄拔政府任用之公务员 的任命人员考试,适用于除政务官以外的中央机关至乡镇保甲的行政人员。高等考试,甄拔各项任职公务员,在京城举行,每年或隔年举行一次,主考官由中央特派。对这一规定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B.具有较强党派性和政治性C.贯彻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有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

9.

1935年之前,南京国民政府在重工业建设上始终难以投入较多的资源。1936年调整制定了《国防工业三年计划》,加快了金融改革与金融统制、重工业建设和铁矿统制,以及交通运输建设的步伐,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一计划的实施(  )

A.完善了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B.使官僚资本的规模急剧扩张C.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为抗战胜利创造了一定条件

10.

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由邓子恢主持修订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该章程规定: 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地 ,并规定 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五 。这些规定(  )

A.适应了当时农村经济发展需求B.说明农业市场化得到中央的认可C.表明社会主义体系的日渐完善D.印证了农村经济调整效果的初显

11.

有学者研究表明,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人们把金、银、铜块按照不同的重量储存起来,如果一方想买卖牛,另一方想买卖谷物,为了保证公平交易,他们会用黄金、白银或者黄铜来衡量交易双方的商业价值,但是不会用黄金、白银进行直接交换。甚至可以直接进行物物交换,且这一现象还很普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埃及(  )

A.借贷形式日益普遍B.金属货币开始出现C.契约意识逐渐增强D.商业发展水平有限

12.

下面是西欧中世纪庄园平面示意图。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庄园(  )

A.领主与村民间和谐共处B.经济形态具有一定封闭性C.村民实行集体劳作方式D.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3.

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之于上帝的永不更改的先定……个人的公德和教会的存在都不能改变上帝的先定,但人们也不应当放弃现世的努力,应当坚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积极求取事业上的成功。蓄有私产、贷钱取利等一切正当经济活动是增加上帝荣耀的一种途径。 据此可知,加尔文的 先定论 (  )

A.坚定了人们对上帝的信仰B.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的新体系C.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D.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

14.

下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  )

年份

大事记节选

1495

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救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

1593

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情者,救济贫民

1785

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

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

15.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出动军用飞机紧急空运黄金供应伦敦黄金市场,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遭受损失。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仅是它对外流动负债的15.05%。此时美国已完全丧失了承担美元对外兑换黄金的能力,于是,尼克松总统不得不于1971年8月15日宣布停止承担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这反映了(  )

A.英国制约美国的霸权地位B.浮动汇率已成当时的主流C.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国际经济新秩序开始建立

16.

下面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三种模式。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代表国家

基本特征

保险型

德国、美国、日本

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是社会保险金的主要来源

福利型

英国、瑞典

对每个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一切生活困难与生活安全保障,资金来源于国家税收和企业缴费

强制储蓄型

自助型

新加坡、智利

建立保障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个人账户,个人账户投入资本市场运营,退休后养老保险待遇取决于个人账户积累金

A.社会保障模式取决于各国国情B.高福利可以缓解欧美国家债务危机C.欧美各国福利资金来源多元化D.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剥削阶级法律的本质和特征,固然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但 法密则国无全民 。汉代制定法律凡六十篇,三百五十九章, 律令繁多百有余万言 ,到《北齐律》的十二篇九百四十九条,隋《开皇律》又约为五百条。唐承隋制,当大乱之后为谋求大治,务须 安人宁国 ,故加强法制,力求审慎、简明,于是《唐律》根据隋律再为省并。古代统治者认为,公布法典是国家严肃的大事,商鞅 徙木立信 而令出必从,秦国由此富强;新莽自乱其法,终于崩溃;唐太宗鉴于隋末的法令多变,认为立法要审慎,律条要简明准确,颁行后要有稳定性,便成了后世制定法典的准绳。天下没有 万世不变的法则 ,古代法制并不是封建帝王口含天宪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 的那样。从《商君书》的 礼法因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 到唐初立法的 取合时宜 ,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制。总之,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朝结束,一朝兴起都制定法律,本质上是一致的。

——摘编自杨廷福《论中国古代法制建设》

材料二
明太祖朱元璋在总结元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时认为,元败于 纵驰 ,因而主张 刑用重典 ,即 重典治国 。在立法层面,明朝颁布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来加强对官吏的治理。《大明律》规定,设 六赃 罪,即监守盗、常人盗、窃盗、枉法、不枉法和坐赃六种非法占有公私财务的贪赃行为,以显示罪行的严重。明律中严厉惩罚贪赃枉法的条文比前朝法律大为增多,规定也更加细致全面。在刑法制度上,对于违反法律官员的处罚,量刑较之前朝加重以外,还有一点就是对于官吏的定罪一旦判定,则该官吏永久被除名,终身不得录用。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说: 明处法令行之久矣,奈何犯者相继?由是出五刑酷法以治之,欲民畏而不犯,作《大谐》以昭示民间,使之趋避。 尽管朱元璋明白 明主治吏不治民 的道理,他深知农民阶级的威力之大,因此必须管理好人民,既要体恤民情,又要防止民众力量过于强大。

——摘编自徐茂《论明代法治的重典治国及对中国当代反腐倡廉建设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代法制建设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代法治政策的主要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运用法律治国与前代的不同。(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因为中国历代政府严禁人民私自出洋,也严禁外国人从中国口岸掠贩人口,所以无论是中国人民自行出洋做工,还是外国人掳掠华工出洋,都为非法的私下行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英国为首的侵略者一面继续私下非法掳掠华工,一面谋求掳掠华工正规化、法定化。他们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招募华工及华工权利规定。但外国招募华工并非完全按约办理,亦非如有的论者所言,清政府置华工权利于不顾,而是清政府尚不知外国招募华工及华工遭遇困难之实情。1872年,清政府从“《新报》所载等多方所知古巴地方之华工,其受苦视在秘鲁者略等 。后派陈兰彬等人前往古巴,将调查结果形成文字报告,即《古巴华工调查录》。以此为据,总理衙门最终获得英、法等五国的支持,并于1877年迫使西班牙签订《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以保护和维护华工在海外的权益。

——摘编自虞和平陈君静《陈兰彬与中国维护出国华工权利的起始》

材料二
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绝大部分来自广东等沿海地区,且多为自耕农,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教育,这是19世纪中晚期华人移民的总体形象。华人移民到美国后,多从事非技术性工作或技术性不强的工作,很少有人从事与大工业机器生产相关的、对劳动技能要求严格的工作。移民到美国的华人对当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四大股东之一利兰·斯坦福在1865年10月10日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华工)一个阶层,他们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他们(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

——摘编自许国林《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职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华工出国遭遇困境的原因,并说明《古巴华工调查录》在华工问题上的史料价值。(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华人移民的特点,并谈谈你对近代华人移民美国的认识。(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是1977年到1992年,这一阶段是 摸着石头过河 。如果政策不放行,20世纪80年代包产到户不可能搞得那么快,而且一下子铺到全国。没有政策的跟进和各级领导人的认可、默许甚至支持,最终到高层形成政策,也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各种力量的结合,从中可以看出历史本身发展的丰富性、复杂性。乡镇企业、个体经济发展和扶持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五动的过程,有自发的,我们同意一个观点,就是随机行走和有限理性的结合。地区竞争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了,当时,羊毛大战,烟叶大战等等,竞争很激烈。地方政府成了有限责任公司,等于说成了市场主体。张五常认,为,地区竞争是最好的制度。国内经济学家不认同,认为市场越发育,改革越深化,政府越应该往后退,我认为这个观点是对的。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农村政策,实际上还是一个调整的政策,一个是提高农产品价格,一个是尊重农民的自主权,生产队的自主选择权,后来这个效果很明显,所以获得了高层的一致认可,特别是在1983年以后,农村改革就成了明星,大家都拥抱农村改革。为什么?效果出来了,几方面得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市场繁荣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上也丰富了,国家征购解决了,这三方面都得利了,所以这提高了农村改革信誉,提高了整个改革的信誉,提高了改革的信心。

——摘编自萧冬连《从历史学角度解读中国的改革开放(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期改革的特点并简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一期农村改革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及对未来农村改革发展的启示。(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间

作品

人物形象

15991602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是一个渴望理想人生、对未来和人类充满信心的青年,他对生活的美好幻想因父亲的暴毙而破灭……在实施复仇计划时,他想改造崩溃的现实社会,又因优柔寡断的性格丧失良机,最终落得一败涂地的下场

19世纪30年代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葛朗台将全部感情强烈地倾注在金钱上,只知敛财,不知享受生活和天伦之乐。他不顾妻子和女儿的健康,妻子生病舍不得请医生看病禁闭女儿,每天只给面包和凉水。他的一生可悲可笑,是一个被金钱异化的吝啬鬼

1929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美国青年弗瑞德里克·亨利是抱有幻想与爱国精神的热血青年,出于对国家的信任,他志愿参加了一战。但是当他深入战场后,他看到的是死亡与困苦,眼前的战争是非正义的,这让亨利陷入迷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