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浙东北联盟(ZDB) 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1+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296

一、单选题

1.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一书中指出: 所谓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用 大宗 小宗 的层层区别把奴隶主贵族联系起来。周王自称为 天子 ,他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家国一体B.政教合一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

2.

下表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武公……十年公元前688,伐邦、冀戎,初县之

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

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

政代立为秦……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A.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B.郡县制在秦国已占主导地位C.商鞅变法普遍推行郡县制D.郡县制在各国已经普遍推行

3.

8世纪,法兰克王国查理颁布法令:每个自由的基督徒都要缴纳什一税。在此之前,什一税是自愿交给教会以供教会日常所需。800年,教皇为查理戴上了皇帝的皇冠。这主要反映出中世纪(  )

A.王权与教权结盟B.君权神授C.教会地位最显赫D.王权与教权合一

4.

从1931年11月到1934年1月,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三次民主选举,并颁布选举法细则,许多地方参加选举的人占选民总人数的80%以上,有的地方达到90%以上。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政府代表中一般占20%以上。据此可知,在中央革命根据地(  )

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三三制原则得到有效贯彻落实C.法律体系日趋完备D.民主政治探索己取得初步成效

5.

下图为1940年延安鲁艺木刻工作团创作的年画。这表明,当时的边区政府(  )

A.借助民间艺术宣传民主政治B.民众的民主素养已普遍提高C.利用传统节日巩固统一战线D.通过基层自治激发农民热情

6.

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 胡化 汉化 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并构成了走出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历史出口,据此判断,该时期是(  )

A.春秋战国B.秦汉C.魏晋南北朝D.隋唐

7.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 考课 。《汉书·严助传》记载 旧法,专使丞奉计岁 ,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

A.中央集权得到强化B.官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官员管理的制度化D.官员考核程序的规范

8.

毛泽东同志说过: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干部作风建设是决定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新中国成立后,干部制度始终坚持的根本原则是(  )

A.民主集中原则B.人民民主原则C.党管干部原则D.公开公正原则

9.

明士大夫湛若水,致仕(官员退休)还乡后推广《沙堤乡约》。乡约仪式主体包括 宣圣训 读乡约 ,引用《大明律》解释圣谕,强调 尚礼义、恤患难、立臧否(邻里相互劝诫制止恶习)、行保甲、躬巡省 。这说明,明代乡约(  )
①重视教化,加强基层治理 ②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
③彰善纠恶,维护乡村秩序 ④监督政府,进行巡查督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此时期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是(  )

A.提倡 五讲四美三热爱 B.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依法治国 理念的确立D.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基础工程

11.

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信仰基督教的人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权力。马丁·路德的 两个政府 理论(  )

A.动摇了欧洲社会对基督教的信仰B.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C.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D.促进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12.

各大国都承认某次国际会议提出的一项原则:没有任何一个大国应被容许增加其领土属地,除非得到其他大国的同意。此原则隐含三个原则:一是大国高度自律;二是大国愿意承认现存条约的有效性;三是单个国家在谋求单方面扩张时,愿意参加诸国协调的制约行动。这次会议所确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是(  )

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

13.

习近平总书记说: 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这突出体现了(  )

A.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B.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C.发展了民族区域自治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14.

它打开了中西方之间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被称作 炸破冷战坚冰的外交核弹 ,时任美国国务卿腊斯克称它为 在密不透风的铁板上撕开一道裂缝 ”。材料中的 是指(  )

A.中苏建交B.中美关系正常化C.中法建交D.中日邦交正常化

15.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 以秦币同天下之币 ,以圆形方孔的 半两钱 通行天下。 秦半两 取代了之前六国形制各异的货币,成为统一的流通货币的形制,这反映出秦朝货币法(  )

A.推动了秦国兼并战争进程B.明确了历朝铜钱法定货币地位C.背离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D.使货币由杂乱向统一形状演变

16.

下列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御史出都,若不动摇山岳,震慑州县,诚旷职耳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③②①

17.

公元前2世纪初,西汉皇帝对大臣说: 法者,治之正也,所以禁暴而率善人也。今犯法己论,而使毋罪之父母妻子同产坐之,及为收架,联甚不取。其议之。 ……有司皆曰: 陛下加大惠,德甚盛,非臣等所及也。请奉诏书,除收祭诸相坐律令。 这反映了当时(  )

A.皇帝维护百姓的利益B.法律改进受儒学影响C.民本思想的贯彻落实D.礼法并用的施政方针

18.

在早期的罗马市民法中,妻子对嫁资没有任何支配权,丈夫可以任意处分婚姻财产。在后来的罗马万民法中,妻子逐渐取得对婚姻财产的部分支配权,丈夫要想处分嫁资首先需要征得妻子的同意。到了罗马古典法时期,妻子已经可以在离婚或者丧偶时通过诉讼主张自己的婚姻财产权。材料意在说明罗马法(  )

A.规定婚姻关系中男女平等B.伴随版图扩大而日臻完善C.关于婚姻的规定影响后世D.包含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

19.

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时期,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

A.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影响

20.

下图是西汉时期北部边疆图(局部)。下列关于A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该地由西域都护府管辖 ②该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
③隋朝时裴矩曾在此掌管通商事务 ④辽朝政权始建于此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1.

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或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体系必将崩溃。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美元既要通过贸易逆差向世界供应美元,又要借贸易顺差保持币值稳定与坚挺,二者本身是相互矛盾的,这被称作 特里芬难题 。这一 难题 揭示了(  )

A.人民币影响力的逐步上升B.国际汇率应该一直保持浮动制C.世界经济发展的多元趋势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必然性

二、材料阅读

22.

政治变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在世界各民族中,英国体现着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以和缓、平稳、渐进为主要特色。与其他国家一样,英国的历史也充满斗争;所不同的是,斗争的结果在英国不是一方压垮另一方,而是双方都在斗争中自我更新,最后融合成一种新文化。这个稳重的民族为现代世界奠定了好几块基石;英国最早实现工业化,成为近代大工业的开路先锋。英国最早实行政治变革,为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树立了样板。

——摘编自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在中央的具体表现。以明清史实为例,说明 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件体现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性质。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发展的突出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英国为现代世界奠定基石的制度表现。

23.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和正确处理民族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唐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归附的边地民族,中央政府遵循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 的原则,在内附各族部落中设置一种不同于内地的特殊行政区划。此外,唐朝还通过册封、和亲、互市等方式维系民族间的友好关系。据考古发掘,西域焉耆地区发现小米、高粱、麦粉、胡麻及铁犁、铁镰、石碾等生产工具。一些民族逐渐从游牧生活向半定居生活转变,开始营建城市,修筑宫殿。于此同时,唐朝每年从边地输入大量马匹、牛羊等牲畜,以满足军事、交通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胡族的生活习俗、歌舞器乐等也成为盛行于时的社会风尚。

——摘编自王家范、张耕华、陈华主编《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清王朝在民族地区分别设置管理机构,在中央专门建立了一个相对它整的机构体系。清王朝在东北、西北、西部、西南等民族地区采取了不同的民族管理制度,制定了较为符合民族实际的统治政策与措施,即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清统治者并未局限于对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的沿用,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发展。清王朝对少数民族进行了全面的管理,这种管理涵盖面覆盖到思想管理、经济管理等,全面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众生活的各个领域。

——摘编自董文强《清朝民族政策的历史进步与局限》

材料三
为什么放弃联邦制而采取民族区域自治?(1949年)9月7日,周恩来向政协代表作过解释: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不管人数多少,各民族间是平等的。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但是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各民族不要听帝国主义者的挑拨。为了这一点,我们国家的名称,叫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不叫联邦。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采取民族区域自治的办法对于我们是完全适宜的。

——摘编自陈扬勇《共同纲领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央政府设置的 特殊行政区划 名称,并概括其 不同于内地 的行政区划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简述清王朝管理民族地区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放弃联邦制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

三、开放性试题

24.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代,不仅建立起了庞大的封建官僚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两级),并已出现了选任官吏的机构,改变了以往官吏大都由君主任用的状况,官吏的选拔得到重视。唐宋以后直至明清,选官的机构更加完备,选官手续更加严格,官的等级划分明确。秦始,因官定爵、因爵授官直至明清。总的来看,古代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隋唐以前,文官制度的基础是荐举制(如察举和征辟等),各级长官均握有一定的选任之权,但这与皇权集中的趋向不相吻合,因此始终处于徘徊瞻顾、游移不定之中。经过近八百年的摸索,终于推出一个新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从隋唐到明清,科举制成为我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体。

——摘编自戴小明《我国古代文官制度探要》

材料二
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注:1946年3月召开)不得不指出, 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同罗马制相比较,中国的这种制度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约在2000年的时间里,或大或小,它成了中国统一和秩序稳固的支柱。但它同样是有限度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英国人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是,在英国也同样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这种制度到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英】汤因比等《展望二十一世纪》

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相关历史史实,以 官员的选拔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