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908

一、单选题

1.

图1所示为商代王位世系图(局部),由此可知商代(  )

图1

A.形成相对稳定的王位继承制B.已出现宗法分封制的雏形C.国家政治制度逐渐得以完善D.奴隶主统治阶层斗争激烈

2.

图2、图3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20窟(7世纪)部分壁画。图2是中国君臣图。图3人物形象中,有的上身半裸,有的身材高大,有的头戴羽帽,可能来自朝鲜半岛,有的肤色黝黑,有的头发卷曲,人物肤色和服饰均与图2不同。这说明当时(  )

A.帝王君臣沉迷于宗教活动B.包容开放促进了文明交流C.中外交流推动了服饰变迁D.西北地区是当时经济重心

3.

下表是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据此可知,北宋至南宋初年 (  )

表1 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

材料

出处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彼此情不相得,两愿离者,不坐处罚

窦仪等撰《宋刑统·户婚律》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也,妻阴也。天尊而处上,地卑而处下。

北宋司马光《训子孙文》

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几乎看不到女性的

摘编自佐竹靖彦《清明上河图为何千男一女》

南宋孝宗年间,有位妇女先嫁单氏,生单夔,又嫁耿氏,生耿延年。及死,二子争葬其母。宋孝宗出面调停,二子无争,朕为葬之。皇帝出面为再嫁之妇主持葬礼,至南宋后期仍传为美谈

南宋张端义《贵耳集》整理

A.妇女社会地位异常低下B.法律强调男女地位平等C.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D.艺术创作背离社会现实

4.

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 用夏变夷,宜有学校 ,让少数民族子弟入书院学习,以 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勤开诲,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 。这一举措意在(  )

A.宣扬心学的理论主张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5.

1828年,江苏巡抚陶澍奏称: 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钱交易全藉商贾流通。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银运到。 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6.

山西农村的一位知识分子在民国三年的日记中写道: 起阅六月二十五日(8月16日)《申报》,欧洲之战,各国纷如,将波及于我国。虽云英、法、日本谋玫青岛,而中国必大受损伤,洋人互相攻击,生命财产必大损,天盖甚恶洋人之暴虐,使其相争以毙命也。……中国现无战事,村人亦不知洋人构衅,是以坐享太平抬搁行乐也。 据此可知(  )

A.反帝爱国运动影响广泛B.近代报刊加速信息传播C.作者认可西方物质文明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7.

某时期,广东、江西、湖南等南方多省的工会数量大量增加,工会领导者积极组织工人群体参与 减时加薪 斗争。此间,不少工人逐渐意识到争取 八小时工作和工人自由权 打倒帝国主义、军阀、中外资产阶级和解放工人阶级的唯一方法 。这(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有力配合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条件D.缘于 工农武装割据 局面的形成

8.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后,企图西进印度、印度洋,与德国在中东会师,并集中力量同美国决战;同时希望德国、意大利向土耳其、伊朗、伊拉克等中近东地区进军,控制红海,进入印度洋。对此,中国政府作出的应对是(  )

A.打响淞沪会战保卫南京B.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收复东北C.迁都重庆继续抗击日军D.派出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9.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和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新、旧版人民币以1:10000的比值兑换,两者购买力相等。新版人民币还部分引进了苏联的印钞技术,加强了防伪识别。新版人民币的发行(  )

A.突破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B.依赖于苏联的合作与援助C.有利于货币金融秩序的稳定D.得益于 一五 计划完成

10.

1979年,《人民日报》发表《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一文。该文章报道了广东省中山县小榄公社社员黄新文一家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和发展以养猪为主的家庭副业,1978年全年总收入达1.07万元。文章对此予以肯定,黄新文成为第一个被公开报道的 万元户 。这一报道(  )

A.激发了人们劳动致富的积极性B.肯定了人民公社体制的优越性C.重申了建立市场经济的必要性D.赞扬了发展乡镇企业的示范性

11.

古巴比伦国王在奖给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对背约者的诅咒是: 愿阿达德,天地之渠长,使碱土围其田,令大麦饥渴,绿色永绝! 另一王的石契碑的诅咒为: 愿阿达德败其田,绝粒麦于垅上,生碱草替大麦,取碱土代清泉! 由此可知,当时的古巴比伦(  )

A.面临着一定的生态环境问题B.形成了完备的法律和契约体系C.封建庄园经济占据统治地位D.国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统治者

12.

13—15世纪,西欧航海图鉴的编制已使用了等角航线、比例尺、罗盘刻度盘、风向玫瑰图等确定方位和航速的手段,并通过不同颜色标注和描绘特定形貌。有一位旅行家声称: 航海图鉴是一门科学,是航海的灵魂。 这一时期航海图鉴的进步(  )

A.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黑暗B.奠定了新航路开辟的基础C.受到西欧殖民扩张的推动D.体现了近代科技革命成就

13.

1826年,法国纳税不到20法郎的小块土地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三,依附于家庭的小块土地所有者、经营者,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产业基础。这种状况(  )

A.有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B.延缓了法国政治现代化C.加速了工业革命的进程D.有利于法国政局的稳定

14.

图6是恩格斯对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的言论。由此可见,恩格斯评价两国革命的历史标准是基于(  )

A.法律制度完备B.思想解放程度C.工业水平高低D.社会形态演进

15.

1952年,苏联某集体农庄的统计数据显示:生产1公担马铃薯的成本是40卢布,而它的收购价格仅为3卢布。1952—1953年,生产谷物、牛肉、猪肉和牛奶都是赔本的,而这种现象在苏联各地的集体农庄是 普遍存在的 。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

A.农业领域改革势在必行B.实行余粮收集制导致粮食紧缺C.受制于西方的经济封锁D.发展重工业滞后了农业机械化

16.

某学者在论著中写道: 20世纪90年代,德国因为在翻修柏林国会大厦时启用了外来劳动力,导致国内工人发生了暴动。欧洲高科技产业工人心酸地称自己被 班加罗尔(印度的高科技中心)化 了,因为他们的工作都被来自印度的廉价劳动力顶替了。 由此推断,该学者探讨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经济全球化的挑战B.移民社会的多元文化C.新科技革命的影响D.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两汉期间,国家统一,黄河得到较好的治理。西汉时,黄河岁修堤防工程每郡达数千人,每年用于防洪抢险物料的经费也多达数千万之巨。汉武帝下定决心堵塞瓠子决河,并 自临决河 ,命令群臣 皆负薪寞(填)决河 。经过努力,为患多年的瓠子决河被成功堵塞。东汉时,王景奉诏治河,依靠数十万人力修渠筑堤,不但使黄河决溢得到平息,而且充分利用了黄河的水利资源。此后,历800余年黄河没有大改道。

——摘编自鲁枢元、陈先德主编《黄河史》

材料二
自春秋到清末,黄河水道有六次重大的变迁,特别是宋以后黄河水患不绝,常因兵战而使黄河改道。如,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杜充决黄河以阻金兵;又如,明末农民起义掘堤灌开封。元明两代,为利用黄河之水接济大运河,更不愿黄河北流。元末黄河之道向北迁徙,而明人惧运河干涸,遂以人力阻其北流。一直到清朝,均以人力控制黄河之流向。黄河不能按其自然趋势以定流向,遂经常有溃决发生。自元明以来,筑堤建坝,国库耗资巨大,但仍不胜其淤塞溃决,虽然用尽人力财力,但水患仍烈。政治之腐败,河工之黑暗,致使黄河、淮河、运河肆虐泛滥,河南、山东、江苏、安徽四省人民,每岁掷无量巨金以作三河之防御,屡防屡泛,使无产民力之消耗牺牲,难以计数。

——摘编自钱穆讲授的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汉统治者重视黄河治理的积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宋代以后 黄河水患不绝 的历史原因。(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是指经由中东铁路以及沿线联络站、交通站、情报站,护送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进步青年赴苏参会学习,为中国共产党、东北抗日联军与共产国际之间传递情报、物资、信件的秘密交通线。该线起初目的是保障往来中俄(苏)两国革命者的安全。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也承担了传递信件、情报、指示和输送物资的功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逐渐成为东北抗日战争隐蔽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于司酮《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研究》

材料二
南昌起义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的反革命 围剿 和严密封锁,中共中央建立了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浦、永定到达瑞金的秘密交通线。这一交通线以水路为主,沟通了位于上海的中共中央和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的中央苏区之间的信息往来,向苏区输送了大量物资,同时也护送了大量中共领导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红色地下交通线成了中共中央和红军联系的 血脉 通道,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席杰《红色地下交通线的建立与使用》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条红色交通线的经由路线,试从空间观念的角度分别说明其形成的历史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条红色交通线承担的主要任务及其存续的伟大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对公元500年以来的世界史作了如是概括,其中 指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东方, 西 指以西欧等为代表的西方。
第一阶段(公元500年至1500年):东强西弱,东富西穷,东稳西乱,东进西滞,东学西传。
第二阶段(1500年至18世纪中期19世纪初):西升东降,东强西弱,东富西追。
第三阶段(19世纪初至1945年):西强东弱,西富东穷,西扩东衰,西学东渐,以西塑东,东西彻底逆转、易位。西方取代东方成为历史主流。
第四阶段(20世纪中期至今):东升西降,东西相持,多极平衡。

——据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份历史年表。【要求: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符合材料意涵,史实准确,作答要素应包含阶段、时间(时段)、支撑史实、简要说明等。】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 多半是靠掠取非洲和亚洲做大市场和大掠夺场 造成的。这种掠夺造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与此同时,正因为有剥削才有反抗。1938年3月31日,在讨论抗战形势与如何继续抗战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抗战有利的国际形势表现在, 得到亚洲、非洲、中美、南美各被压迫民族的同情与赞助
20世纪60年代,非洲国家在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走向独立。毛泽东认为, 单是非洲,就有三十几个国家独立了。1958年前,我很少见到非洲人。从1958—1964年,每年经常看到非洲朋友。非洲有一个很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风暴 。在1964年的国家预算中,将对亚洲、非洲民族国家的援助提升至4.96亿元。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的非洲经济变革,让中国共产党明白非洲经济问题的根本是由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长期掠夺和剥削造成的,这一阶段西方仍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通过操纵国际贸易组织和国际市场来继续剥削非洲国家。这一时期,中非合作的目标,由政治上共同对抗转向经济上谋求合作共赢。

——摘编自高天宜、沐涛《历史维度下中国共产党非洲观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非洲观形成的历史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非洲观转变的历史意义。(6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