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9 浏览数:152

一、选择题

1.

英国外相巴麦尊曾说:“(虎门销烟)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 据此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严厉查禁鸦片B.英国为了保护鸦片贸易C.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D.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

阅读下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3.

某校学生在表演近代中国历史剧时,有这样的旁白: 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 该历史剧揭露的罪行是(  )

A.八国联军侵华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

中国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就像一片巨大的葡萄叶,由于西北、东北被割占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变成了一只 大公鸡 。这一版图变化是哪一列强造成的(  )

A.英国B.法国C.沙俄D.美国

5.

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该学者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李自成起义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秋收起义

6.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 这说明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表明《资政新篇》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收到成效B.达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目的
C.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

7.

有人说,洋务运动 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 。其中 取新器 握旧物 中的 新器 旧物 指的是(  )

A.新式武器和旧式武器B.守旧的官员和洋务派C.新式武器和旧的制度D.新的制度和旧的制度

8.

据史料记载: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在舰船吨位、舰队建制、舰炮火力等方面与日本海军相比,是相差无几,或是互有优劣。但北洋水师遭到惨败,直至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北洋水师官兵作战不力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利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9.

右边这幅漫画是19世纪末一位爱国者画的,是中国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对此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局面B.它让人感知到当时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C.它反映了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和掠夺中国D.显示了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促成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开始

10.

对下面表格中的信息概括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人物

官职

1839

虎门销烟

林则徐

钦差大臣

1841

虎门之战

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

1894

黄海海战

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

1895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B.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C.中华民族爱国人士反抗外来侵略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1.

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一段文字: 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  )

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

12.

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3.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发生在④阶段的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向德皇报告说: 中国人民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产生此种顾虑是因为(  )

A.义和团的坚决抵抗B.清政府的公开宣战C.一批爱国将领的英勇抗战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

15.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戊戌变法失败了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16.

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中国同盟会B.光复会C.华兴会D.兴中会

17.

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B.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C.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D.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

18.

林伯渠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来说,这次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见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这次革命 指(  )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

19.

杨天石指出: 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 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自强求富B.维新变法C.三民主义D.民主科学

20.

1912年1月6日,《时报》发表了一幅名为《元宵庆贺灯》的漫画,其中一个灯笼上写着 总统万岁、共和万岁 。这是为了庆祝(  )

A.同盟会成立B.武昌起义成功C.中华民国建立D.新文化运动开始

21.

小明存有一枚中华民国18年发行的银元。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枚银元发行于公元(  )

A.1918年B.1928年C.1929年D.1930年

22.

下列历史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①②③

23.

某学者指出: 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 俗字俗语。 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B.提倡科学C.提倡新道德D.提倡新文学

24.

五四 发生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诸如《少年中国》、《曙光》、《新社会》等等,它们 无不言马列 。新出现的马克思主义社团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约有三四百个。这表明五四运动后(  )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民主科学成为时代潮流C.开始探索救国救民道路D.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25.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B.资产阶级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二、改错题

2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使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9世纪80年代,洋务派初步建成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中华民国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南京。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

27.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1839年,他受命为钦差大臣、后赴广东。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摘自初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1)材料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2)图一,图二通商口岸分别是在哪一次战争之后被迫开放的?(2分)
(3)与图一通商口岸相比,图二的口岸位置有何变化?(2分)说明什么问题?(2分)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屡遭西方侵略与中华民族不断抗争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2分)

28.

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略的不断加剧,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对近代化道路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 分洋商之利 ,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中国近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2分)并概括洋务派创办这些民用工业的目的。(2分)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 公车上书

——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2)指出材料二中 新的救国之道 的具体内容(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公车上书 发生的原因。(2分)
材料三 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 沉沦 ;1901年—1920年期间……是为上升积聚力量的时期……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三,说出中国完全沉沦到 谷底 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1901年以后,孙中山等人是如何为挽救民族危机积聚力量的?(2分)
(4)综上所述,概括中国人民探索近代化道路的历程。(2分)

29.

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以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史 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15分)
【西方制度促觉醒】
材料一 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等著作。各种革命团体如光复会、兴中会也纷纷成立。

——摘自统编教村《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国内革命情绪高涨的表现。(2分)指出章炳麟、邹容等人思想的共同点。(2分)
【思想文化促创新】
材料二 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开始,陈独秀认为,(东洋文明)……名为 近世 ,其实犹古之遗也。可称曰 近世文明 者……即西洋文明也……新文化的主张者们大都认为……东西方文明是不相融的……后者是 世界的 科学的 ,中国 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摘编自姜义华《中华文化通志·现代文化志》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青年杂志》的创刊有何重大意义?(2分)分析陈独秀为什么主张 非走西方文明的路不可 ?(4分)
【五四精神显力量】
材料三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明天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五四 的火炬,烧尽了历史的屈辱,壮丽的事业,召唤我们继往开来。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母亲用共产主义为我们命名,我们开创新的世界。

——摘自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3)材料三中口号的出现与哪场国际会议有关?(1分)结合所学知识,对五四运动 开创新的世界 进行解读。(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2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