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项城市五校联考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5 浏览数:189

一、选择题

1.

鸦片战争结束后,英国为了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等各方面利益需求 合法化 ,强迫清政府(  )

A.签订《南京条约》B.设立总理衙门C.镇压农民起义D.建立近代工厂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适应形势的变化,清政府兴办洋务,于1861年设立了 总理衙门 ,它负责办理对外交涉以及通商、海关等事务。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  )

A.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B.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C.中国人民开始了反侵略斗争D.促进了中国外交近代化

3.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者,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①②③④代表的重大事件正确的一项是(  )

A.①永安分封B.②天京陷落C.③北伐西征D.④天京事变

4.

自强工业化运动首要关心的是国防。因此,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关注,紧接着是直接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煤炭、重机械),纺织厂及其他生产消费商品的轻工业则较晚出现。以上论述反映中国洋务运动(  )

A.借鉴了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B.使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基础薄弱C.是 内忧外患 形势下的主动自救D.保护了国内消费市场免受外国渗透

5.

洋务运动期间的某些企业,在运行中一般都计算成本,吸纳民间资本,其产品主要销售于国内市场,追逐利润。下列属于这类企业的是(  )

A.安庆内军械所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

6.

北洋水师是醇亲王奕譞主政时组建,是清代注重海防、保家卫国和勤求远略的标志,对于光绪帝和大清帝国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北洋水师创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C.百日维新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7.

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B.抨击了封建道德C.促进了思想启蒙D.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8.

义和团的一些宣传品中出现过这样的句子: 最恨和约,一误至今,割地赔款,害国殃民 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杯,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 。由此判断下面对义和团的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抗争与革新B.爱国与排外C.爱国与自强D.反清与灭洋

9.

陈天华的《猛回头》中写道: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 守土官长 的是(  )

A.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10.

阅读下列图片,三幅图片的主题最正确的应是(  )
   

A.同盟会B.国民党C.强学会D.共产党

11.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下图中的英雄人物参与的革命活动是(  )

A.萍浏醴起义B.安庆、绍兴起义C.黄花岗起义D.广西镇南关起义

12.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复辟丑剧草草收场。以上材料充分表明(  )

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妥协性

13.

法治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 法治 代替 人治 是社会的进步。关于下面两部法律文献的说法正确的是(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条文


《中华民国约法》

A.都从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都体现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C.反映了民主与专制的对立冲突D.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

14.

下面是北洋军阀混战时期的漫画,此漫画主要反映的是(  )

A.军阀混战的目的是夺取北京政权B.军阀的肆意搜刮C.各派军阀依仗武力,无视国法D.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15.

新文化运动全方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新青年》B.《劳动音》C.《劳动者》D.《劳动界》

16.

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 原则 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B.严复C.孙中山D.陈独秀

17.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由此,这一运动的时代特点是(  )

A.革命性B.可持续性C.封建性D.广泛性

18.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 拥有事实的理论一定是能够征服人心的理论……成批的人们,正是通过这一中介而最终成为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 导致这一现象的 中介 是(  )

A.工人运动高潮的掀起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C.五四爱国运动的推动D.中共八七会议的召开

19.

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深入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众疾苦,考察基本国情,并用通俗易懂言语宣传马克思主义。这表明党的早期组织(  )

A.重视革命理论宣传B.注重理论联系实际C.推进农村包围城市D.主张工农武装割据

20.

中共一大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铲除私有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即 反帝反封建 。中共二大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  )

A.共产国际对此作出明确的指示B.中国共产党认清了中国的国情C.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D.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了低潮

二、材料题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圆明园遗址残迹

材料二 不费一枪一弹 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恩格斯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烧毁圆明园的是哪两个国家?
(2)材料二中 不费一枪一弹 的是哪个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稍后一段时期内,它先后通过4个不平等条约及5个勘界议定书从中国共割占多少的领土?其中割占领土最多的是哪一个条约?
(3)从这次战争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摘编自《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书》

材料二 随着自强运动的推进,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财富是权力的基础——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富有。新式国防远比传统国防花费大,它必须有更好的交通体系工业和企业作支撑。李鸿章在1876年9月宣称: 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 因此,从19世纪70年代起,更多的关注投向了一些追求利润的企业,如轮船、铁路、开矿和电报等。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进行洋务运动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采取的相关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中企业领域的变化及其原因。
(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请选取相关史实一例并加以说明。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镇江守军的英勇抵抗,恩格斯曾说: 驻防旗兵虽然不通兵法,可是决不缺乏勇敢和锐气。这些驻防旗兵总共只有1500人,但却殊死奋战,直到最后一人……如果这些侵略者到处都遭到同样的抵抗,他们绝对到不了南京。 除此之外,英国侵略者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地,也遭到了广大群众的反抗。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日军进攻平壤,伤亡总计698人,其中仅军官就有36人,而清军死亡2000余人,被俘701人,其中包括军官仅11名,除总兵左宝贵阵亡外,领兵统帅叶志超、总兵卫汝贵因作战敷衍先后被朝廷问斩……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日本的消息传出,全国上下群情激愤,痛斥卖国贼,反对割地求和。他们强烈要求清政府抗敌到底,只要不将台湾割弃, 台地军民必能舍生忘死,为国家效命

——摘编自王者祥《甲午战争中日伤亡比较分析》

材料三 山东省东部沿海,在甲午战争中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军的蹂躏。继之,德国和英国分别强占胶州湾和威海卫。德国还把整个山东划做它的势力范围。外国传教士很早就到山东活动,在90年代末,外国人办的基督教教堂及其他教会机构在全省星罗棋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化,破坏农村的自然经济,使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生存更加艰难。郁积在群众中的反对和仇视外国帝国主义的情绪,就通过义和团的斗争爆发起来了。

——摘编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材料一中描述的内容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恩格斯对该事件中群众的反应持怎样的态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国军民面对外来侵略总体呈现怎样的态度?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义和团运动带有怎样的性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反侵略斗争的认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1)材料一是孙中山对哪一事件的评价?该事件有何意义?
材料二
(2)材料二中的湖北军政府成立于哪一年?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三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下了一个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来分析辛亥革命成为 分界线 的理由。

2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

创办《青年杂志》

1917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Baidu
map